缩略图

基于农户选择偏好的玉米种子市场细分与营销策略研究

作者

武晓东

柳河县圣水镇综合服务中心

一、引言

玉米作为我国三大主粮之一,其产量与品质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与农户经济收入,而玉米种子的选择是影响玉米生产的关键前置环节。随着种子市场竞争加剧,不同区域、不同种植规模的农户对玉米种子的需求呈现显著差异,传统“一刀切”的营销模式已无法满足农户多样化需求。因此,深入挖掘农户在种子选择中的真实偏好,科学划分种子市场细分群体,进而制定精准营销策略,成为种子企业突破市场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也对推动我国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二、农户玉米种子选择偏好的调研设计与数据来源

为精准捕捉农户选择偏好,本文选取我国黑、吉、辽三大玉米主产区作为调研区域,涵盖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吉林省四平市、辽宁省沈阳市等 12 个市县,这些区域玉米种植面积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 60% 以上,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调研采用分层抽样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种植规模在 5 亩以下的散户、5-30 亩的中等规模农户、30 亩以上的规模化农户三类群体,设计包含种子选择因素、购买渠道、售后服务需求等维度的问卷,共发放问卷 850 份,回收有效问卷 782 份,有效回收率达 92% 。同时,选取 20位农户进行深度访谈,补充问卷未覆盖的细节信息,确保调研数据的真实性与全面性。

三、农户玉米种子选择偏好的核心因素分析

通过对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农户在玉米种子选择中主要关注四大核心因素,且不同群体对各因素的重视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一)产量稳定性:农户选择的基础诉求

调研结果显示, 82% 的农户将“产量稳定性”列为种子选择的首要因素,其中中等规模农户对产量稳定性的关注度最高,占比达 89% 。这类农户种植面积适中,既需承担土地流转、化肥农药等固定成本,又难以像规模化农户那样通过机械化降低单位成本,因此稳定的产量是保障其收益的核心。例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受访农户表示,“每年玉米价格波动不大,要是种子产量不稳定,一年的辛苦就可能白费,所以选种子先看近几年的平均产量,波动小的才敢买”。

(二)抗逆性与抗病性:区域差异下的关键需求

抗逆性(抗倒伏、抗旱、抗寒)与抗病性(抗大斑病、小斑病、茎基腐病)是农户选择的第二大核心因素,且呈现显著的区域差异。黑、吉、辽产区农户对“抗寒、抗倒伏”的关注度达 76% ,因该区域春季低温易导致种子发芽率低,秋季大风天气多,倒伏会直接影响机械收获效率;部分高湿区域农户则更重视“抗病性”,关注度为 72% ,该区域夏季高温高湿,是玉米病害高发区,如 2023 年吉林省部分地区因茎基腐病爆发,未选抗病种子的农户减产达 30% 。

四、基于农户选择偏好的玉米种子市场细分

结合上述偏好因素,运用聚类分析法将玉米种子市场划分为三大细分市场,各市场在农户特征、偏好重点、需求痛点上存在显著差异,为企业精准定位提供依据。

(一)产量优先型市场

该市场的核心客户群体为中等规模农户(占比 62% ),主要分布在黑、吉、辽产区的平原地带,土地肥力较好,灌溉条件完善。其核心偏好是“产量稳定性”,对产量波动的容忍度极低,次要需求是“抗病性”,对种子价格的敏感度中等,基本不关注售后服务。需求痛点是难以辨别种子实际产量与宣传产量的差异,担心购买到“高产宣传但实际低产”的种子。

(二)抗逆主导型市场

核心客户群体为黑、吉、辽产区的散户与中等规模农户(占比 58% )、部分病害高发区农户(占比 42% )。该群体的核心偏好是“抗逆性(抗寒、抗倒伏)或抗病性”,因种植区域自然条件较差或病害风险高,首要目标是“保产”而非“高产”,对种子价格敏感度较高,仅接受单价 65 元/袋到 85 元/袋区间内的种子,对售后服务的需求集中在“病虫害预警通知”。

五、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玉米种子营销策略

基于三大细分市场的特征,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四个维度制定差异化营销策略,帮助种子企业精准满足各市场需求,提升市场份额与客户满意度。

(一)产量优先型市场:强化“产量保障”认知,建立信任体系

1. 产品策略:推出“高产稳产品种系列”,在产品包装与宣传材料中明确标注该品种近 3 年在黑、吉、辽不同区域的实际平均产量、产量波动范围,附上种植户的真实产量证明;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对种子进行产量稳定性认证,通过权威背书增强农户信任。

2. 渠道策略:优先选择黑、吉、辽当地有口碑的农资店合作,因中等规模农户更信任“熟人推荐”,鼓励农资店店主分享周边农户的种植案例,如“去年黑龙江五常的老李种了这个品种,亩产比其他品种高 200 斤”。

3. 促销策略:开展“测产对比活动”,在玉米收获季组织黑、吉、辽产区农户现场测产,将本企业品种与其他品种的产量进行对比,直观展示产量优势;对老客户实行“增产奖励”,若种植户的实际产量达到宣传产量,次年购买可享受 10% 的折扣。

(二)抗逆主导型市场:突出“抗逆特性”,降低农户成本

1. 产品策略:针对黑、吉、辽不同区域推出定制化抗逆品种,如黑龙江产区推出“抗寒抗倒伏专用品种”、吉林省部分高湿区域推出“高抗茎基腐病品种”,在产品名称中直接体现抗逆特性,如“吉抗腐 1 号”“黑抗寒 3 号”,便于农户识别;在种子包装内附赠“抗逆种植指南”,标注黑、吉、辽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播种时间、种植密度等关键技术。

2. 价格策略:采用“适配价格定位”,将种子单价严格控制在 65 元/袋到 85 元/袋区间,契合该市场农户的价格承受能力;推出“批量购买优惠”,散户农户一次性购买 5 袋以上可享受 5%的折扣,降低农户采购成本。

3. 售后服务策略:建立“黑、吉、辽区域病虫害预警机制”,通过短信、微信群向农户推送当地病虫害发生趋势与防治方法;与黑、吉、辽当地农业技术推广站合作,在病害高发期组织免费的田间指导活动,帮助农户及时应对病虫害。

六、结论与展望

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农户在玉米种子选择中存在产量稳定性、抗逆抗病性、价格、售后服务四大核心偏好,基于这些偏好可将市场划分为产量优先型、抗逆主导型、综合实用型三大细分市场。针对各市场的差异化需求,种子企业需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维度制定精准营销策略,才能有效提升市场竞争力。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扩大调研区域,在黑、吉、辽基础上纳入西南、西北等玉米产区,丰富市场细分维度;同时,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可探索“大数据+农户偏好”的研究模式,通过分析黑、吉、辽及其他产区农户的种植数据、购买数据,更精准地识别农户偏好变化,为营销策略优化提供更科学的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李崇光, 袁春新. 农户种子购买行为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玉米种植户的调查[J]. 农业经济问题, 2018, 39(05): 114-123.

[2] 张利庠, 张喜才. 我国农户种子需求行为研究——基于全国 29 省(市)1043 个农户的调研数据[J]. 经济问题, 2020, (07): 84-91.

[3] 刘明月, 周曙东, 朱思柱. 农户对优质玉米种子的支付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黄淮海地区的实证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9(03):130-139+160 .

[4] 陈超, 李先德. 农户玉米种子选择偏好及市场细分研究——以东北玉米主产区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 2017, (11): 40-49.

[5] 赵帮宏, 张园园, 张亮. 种子企业营销策略对农户购买决策的影响——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21, 42(02): 293-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