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在海洋石油地质勘探开发中应用

作者

刘润

天浩工程技术服务(天津)有限公司 天津 300400

1 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在海洋石油地质勘探开发中应用

1.1 基于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构建三维地质模型

将多源探测资料(包括地震资料、测井资料和海床地貌资料)整合起来,形成了一种新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空间内插的方法,并结合可视化绘制方法,实现了对海底地质构造的高精度建模。利用 Petrel 等专门建模软件的结构化网格剖分及体渲染等技术,对构造形态、岩性分布及储层参数进行三维可视化表达。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突破常规的 2D 解释方法的局限性,提高油气藏的空间分布辨识精度,为油气藏的评价与开采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流程如图 1 所示。

图 1 基于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初步构建地质模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模板的彩色图像识别方法,实现了基于模板的彩色图像处理。计算公式为:

其中, ω 是属性设置; γ 是模板位置; n 是属性数目; 为岩层数据文件生成流程。

在对已有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能较好地反映海上油气勘探区地层构造的三维表面。地层深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 G 表示空间表面的形状; x 表示空间表面的半径; 表示地层的厚度; 表示钻孔的位置; R 表示直线内插的方法。

在建立了地层表面之后,再根据表面的边界信息,对其它工作面进行相同的操作,从而实现了对其它工作面的表面模型的集成。计算公式为:

式中, 为模型材料信息; 为海上油气地质的 3-D 模式。

1.2 融合与校正内外业参数

在初步设计完成后,将现场实测数据及实测数据输入到三维可视化软件中,并通过三维可视化软件对检测参数进行融合处理。计算公式为:

式中, N 是内场分析参数; M 是野外测量参数; η 是对内、对外探测参数的融合程度; κ 是数据融合的方法。通过模型修正和必要的测绘修正,在保证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获得基准数据。此校正过程可表示为:

(5)

式中, λ 是探测数据修正系数; 是构造面的变位; 是叠合区的容积; 是映射的范围; 是在绘图过程之后所决定的活动容积范围。

1.3 定量预测海洋石油地质

本项目拟将地震、测井和岩芯等多源资料相结合,利用地质统计和水动力学理论,构建油气藏“甜点”的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变量统计方法,定量刻画油藏参数的空间分异规律,并与数值仿真相结合,对油藏的运移特性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将为海洋石油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计算公式为:

式中, GSI 为地质统计学指数是影响储层复杂性的主要参数; RHO 测井数据的密度分布特征。

克里金插值是地统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变差函数模型,对测井资料进行空间自相关性分析,并根据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原则,对储层参数进行准确的预测。本项目创新性地将观测资料的统计特性和地质结构约束相结合,保证预报成果与地质规律一致,并保留资料的变异性。研究结果显示,利用 Kriging 插值方法,可以将油藏参数的预测精度提高 30% 以上,并能有效地减少油藏描述的不确定性。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代表克里金估算; 代表已知的测井资料; 根据变异函数所决定的加权系数。分形维数高的分维数表示储层的内部结构更加复杂,这对油气的成藏、运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将定量预测技术与海上油气勘查相结合的海上油气勘探流程。

2 实验结果与讨论

2.1 实验环境

以 MATLAB 为试验平台,对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分析。以海上环境为基础,建立实验平台,建立人机对话界面。针对海上油气勘查需求,以含复杂地质结构和潜在油气储层的深海地质构造为研究对象,构建含 6 类3D 可视化结点的试验环境。

2.2 实验参数

基于上述研究,实验参数如表 1 所示。

表 1 实验参数

在此基础上,采用 3D 数据场可视化技术,建立海上油气地质勘查的数学模型,并对内外部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并进行校验和修正,最终输出可视化结果。

2.3 实验结果分析

将已有的三维资料与以往的勘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选取不同层位的特征参量作为评价指标。对比结果如表 2 所示。

表 2 三维数据场特征参数采集结果与记录结果比对

根据表 2 数据,三维数据场可视化技术能够较好地识别和提取出与数据库记录相符的地层特性参数。通过对多个勘探点的光滑表面进行拟合,得到不同深度的深度,并以此为基础,对该海域的水深变化进行模拟。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

图 2 连续勘察点地势高度统计

由图 2 可知,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将为海底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结语

本项目以海上油气地质勘探与开发为背景,以 3D 数据场可视化技术为核心,实现地质构造模型可视化、内外部参数融合修正,提高探测结果的精度。然而,这一方法在实践中仍有局限性,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提高其预测的准确性,使其更加高效和精确。

参考文献

[1]张静.生物地层在海洋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刍议[J].中国化工贸易,2015,7(32):308.

[2]陈铭帅.基于 LSTM 模型的海洋石油地质勘探开发产量预测方法[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5,45(7):8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