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渗透德育的运用
袁惠玉
广东省龙川县老隆学校 517300
引言:
德育不仅是基础教育的精神内核,更是初中英语课堂应主动承担的育人责任。2022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的要求,将文化意识与价值观念的培育纳入英语课程目标体系。相较其他学科,英语教学因其语言文化的交际属性,更具价值观建构与态度培养的内在优势。遗憾的是,现实课堂中德育仍多以“道德标签”形式悬浮于语篇之外,未能与语言实践深度融合。情境教学法倡导在真实语境中激活语言表达,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与任务协商中自然生成情感体验与价值判断。其语用驱动特性,为德育融入语言行为提供内在通道,能够重塑英语课堂的功能结构,实现语言与人格的协同生成。
一、情境教学法视角下英语教学与德育的融合逻辑
传统英语教学以语法结构、词汇运用和交际功能为核心目标,在实际操作中极易形成语言训练的封闭回路,使课堂脱离现实生活,也削弱了其作为人格养成空间的潜能。情境教学法的根本意图在于摆脱这一困境。其强调在具体、真实的语言场景中推进表达任务,将语用能力的提升与社会情境、价值判断融合,在表达行为中推动思维参与与情感共鸣。学生不再机械复述语句,而是在语境驱动下进入具有价值冲突与选择维度的表达事件,在角色转换中生成立场,在任务互动中完成判断,语言行为因此获得了育人的深层意义。情境教学不再是知识的包装器,而成为人格生成与语言锤炼并行的通道,为初中英语德育目标的落地提供了结构性支撑。
二、初中英语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德育实践路径分析
(一)主题激活:锚定核心素养的价值基点
2022 版新课标强调 “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挖掘语篇蕴含的育人价值,构建“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 四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英语教材中的语篇不仅承载语言知识,还映射着文化立场与道德倾向。教学设计需基于文本深读,捕捉价值线索并以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议题。
以八年级下册 Unit 3“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为例,“请求与回应” 句型 教学实质涉及家庭责任的认知。教师应超越表层操练,设计阶梯式问题链:“What do your parents usually say when they are tired?(语言感知)”“Is cleaning only parents' job?(价值 判断)”“How to explain your difficulty politely?(行为转化)”。通过这一过程,语法点 成为道德思辨的工具,使语言学习与核心素养培养形成有机衔接。
(二)情境建构:创设冲突性的德育场域
单一线性场景无法激发复杂的价值判断,只有多视角、多身份参与的互动关系,才能唤起学生的认知介入与情感投射。在本单元教学中,不应止步于设定“母亲要求孩子打扫房间”的平面对话,而应引入如“母亲临时加班、孩子复习疲惫”等现实变量,构建具备立场冲突的对话场域。学生分别扮演家庭成员,在协商过程中使用目标句型(如“Iunderstand, but I need a rest.”、“Let’s clean together after dinner.”),模拟情感冲突与价值谈判的语言行为。这类教学设计,既拓展了语用空间,也锻造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与平衡思维,使课堂表达生成超越形式,进入价值共建的深层逻辑。
(三)课堂展开:构建动态生成的思辨平台
新课标强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德育应在语言互动中自然生成。课堂展开环节需关注价值冲突的动态处理:当学生扮演的 “子女” 坚持 “学习优先于家务”时,教师可通过追问引导深化:“Can you find a sentence to explain your feeling?(语言表达)”“What if Mom says the same to you?(共情引导)”“Is there a better way?(行为优化)”。某班级实践中,有学生在互动后突然说:“I know 'Could you...' means 'I need help'”,这种顿悟正是德育自然渗透的体现。
小组活动可设计 “家庭会议” 任务,提供语块支架(“I think.../What about.../Let'stry...”),学生在协商中既练习表达,又体验公平与尊重。教师角色从 “主导者” 变为 “引导者”,重点观察学生是否能在语言运用中体现责任意识。
(四)课后延展:构建情境延续的生活实践链
课堂表达只是价值生成的开端,真正的德育效果往往在课后反思与现实迁移中得以深化。课后作业可设计为“家庭规则协议书”“亲情道歉信”等具象文本,让学生以真实身份,用目标语言重构关系与情感,表达自我修正意愿与行动承诺。例如:“I will do thedishes on Mondays and Thursdays. I hope it helps Mom.”这类书写任务不仅锤炼语言能力,更促使学生进入责任认领与情绪调和的德育环节。还可设置“价值回声板”等匿名反馈机制,让学生自述行为转变,课堂语言与家庭行为由此建立连接,情境教学真正走出教室,进入生活场域,实现英语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循环化生成。
三、结语
语言既是交际媒介,也是价值承载系统。初中英语课堂若囿于语言技能的表层训练,易陷入“学而不育”的形式主义。情境教学法打破传统教学结构,将语言行为、社会情境与德育目标整合为一体,为课堂育人功能的再建提供了方法论基础。文章以教材语篇为依托,以多元角色冲突为驱动,以任务协作为路径,探索出一条将价值教育植入语言表达的实践之路。未来应推动此类教学理念在更多单元、更多区域中落地,构建起英语教学中“以语启德、以德润语”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徐嘉男.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路径[J].吉林教育,2024(1):47-49.
[2]徐敏.意念构图情境教学模式下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3(19):51-53.
[3]荣海歌,张文娜.寓情于景情境教学——初中英语德育培养为例[J].中学生英语,2021(4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