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校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作者

赵军

文山学院 基建管理中心 湖南澧县 663099

前言

高校基建项目对高校科研、教学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由于受到土地资源、资金等限制,项目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通常对成本控制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立足高校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加强对不同建设环节的成本控制策略探讨,从而在保障项目建设质量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项目建设成本,推动高校运营实现高质量发展。

1 施工准备阶段成本控制策略

在进行高校基建项目全生命成本控制时,应从施工准备阶段入手,加强成本控制。在基建项目正式施工建设前,应充分论证项目可行性,从估算到概算再到预算清单进行详细分析,严格控制不同分部分项工程材料选型,将资金充分用于对学校基建更重要的位置,如往往容易忽视地下管网、内部管线质量,减少项目后续因管网原因导致道路反复开挖维修。通过结合高校基建项目投资项目覆盖时间,合理应用一些量化指标,完成项目建设评估,并对项目基建内容进行金额排序,提升投资决策的科学合理性,降低项目建设投入成本。在分析基建项目施工建设可行性时,既要考虑单个项目成本优化问题,还应立足长远,考虑未来成本节约。所以,需要提供至少两个项目施工建设可行性方案,完成项目测算、评价与比选。在进行高校基建项目设计时,应从控制成本的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项目的可施工性[1]。在进入招投标阶段,应保障招标公平性,加强风险防控,建立招标代理诚信评价体系,有效打击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在编制招标控制价时,由基建部门主导编制,审计部门主导审核,实现编审分离,将招标控制价精准编制,清单项做到不漏项。在招标文件中,需要特征描述要全面,明确技术标准、计价条款、变更限额、风险要素等关键内容,并对比概算偏差率。

在高校基建项目施工准备阶段成本控制中,合同造价是主要的成本控制风险源。因此还需要提高对合同造价成本风险的关注,而合同造价建议采用固定综合单价合同,无法像小额项目一样采用固定总价模式,所以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就至关重要,同时也要防范施工企业进行不平衡报价,以及价格调价约定。对于高校基建从成本管控角度出发,不建议采用 EPC 招标,清单项往往漏项大,清单单价后期出现扯皮等问题,造成成本增加升值不可控的情况。在合同中,还应明确施工变更签证要求。一般情况下,要求高校基建新建项目变更不超过合同价 5% ,如果是维修项目,变更量不超过合同价 10‰ 。为保障项目建设质量,避免后续因为返工增加大量成本,在合同付款方面,要求采用节点支付方式,只有在按照合同约定高质量完成项目建设节点施工内容,及时组织验收,验收通过方可支付项目进度款。从资金使用角度,为保障项目资金能够真正用于项目施工建设,在项目正式开工前,需要建立高校基建项目专用账户,并加强对项目资金监管,一旦发现异常拨付,需要及时进行干预。通过编制《分项资金计划表》,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分配资金,提升资金利用率,避免资金浪费。通过采取上述策略,可以从多方面入手,有效加强项目资金把控,为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2 施工阶段成本控制优化策略

在高校基建项目施工阶段,主要依赖施工方案推动建设工作开展,施工方案是否可行合理,对后续成本控制影响较大。因此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应用价值工程理念,对施工方案进行动态优化。首先,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多个施工组织方案,并组织专家进行比选,在保障项目建设功能的前提下,优化施工方案内容,降低施工建设成本。例如引入 BIM 技术,提前完成施工方案模拟,避免后续返工增加成本[2];其次,严格控制工程签证,建立有效的签字审批制度;最后,施工单位提出变更,作为基建管理人员要进行详细分析,不用立即对变更给出明确的答复,及时与基建内部、设计、监理分析变更的可行性,把握原则对项目有利、成本节约方可采纳,对于不合理且成本增加加大的变更不建议采纳。

在高校基建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施工变更与签证对成本控制影响比较大,重点加强控制。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教发〔2017〕1 号)的指导下,严格开展分级审批工作,单项变更超过 50 万元,需要由高校党委会审议+第三方审计,并严格控制总施工变更金额。在完成施工变更后,需要建立变更台账,记录变更原因、责任方以及对成本的影响。在施工签证管控方面,需要结合高校基建项目实际,明确具体的签证范围。如果因为施工单位没有按照设计图纸施工产生的返工、新增的工作量等,不在签证范围内,有效控制签证产生的成本。在签证申请方面,需要规范具体的流程。要求施工方通过《工程联系单》提出签证申请,然后交由监理、咨询单位以及基建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后,才能正式生效[3]。为防止弄虚作假,出现虚假签证,监理方需要到施工现场验证签证是否属实。在验证过程中,需要进行现场拍照,尤其是针对隐蔽工程或者事后不能复测的签证,需要拍照记录,避免后续引发争议。一旦发生施工索赔,需要严格按照合同明确各自的索赔责任。需要保留施工日志证据,为后续索赔提供合法依据。

3 项目竣工验收及维护阶段的成本控制策略

在竣工验收阶段,除各个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外,过程中也要不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减少后期交付使用学校整改成本发生,要求监理单位带施工单位对项目进行拉网式排查,形成整改清单,作为高校基建人员必须参与其中,避免监理单位和稀泥态度,甚至出现监理单位包庇施工单位的情况;除项目内的验收,针对不同基建项目,需组织高校使用部门、国资部门、审计部门等就使用功能、施工缺陷进行验收,对发现的缺陷形成整改清单,并通过联系函的形式发给施工单位,并要求定期整改进行二次验收,防止仅基建部门验收,对于教室、实验室、宿舍等功能排查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交付后使用过程中增加的整改成本;总之,必须将整改消灭在竣工验收之前,减少后续使用成本。

基建部门、审计部要加强对工程量与清单综合单价的审核,尤其是针对混凝土结构以及外墙保温施工内容,很容易存在高估冒算问题,需要通过现场验收检查,重点审核,保证曾扣减项科学合理;其次,还需要结合采购合同,加强现场验收,复核混凝土等大宗施工材料的用量与调价条款执行情况,追溯采购凭证,核减虚报品牌等级产生的价差;再次,重点审查变更总额是否超出了合同要求上限,对照招标技术文件复核技术标准,及时发现定额高套问题;最后,在竣工决算阶段,需要保障决算编制合法合规,严格按照《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办法》(教发〔2021〕14 号),在竣工验收合格后 1 年内完成决算编制,已交付未决算的资产按估值入账。在完成决算后,需要按照实际成本进行调整。在竣工决算批复后,需要及时办理资产权属登记,移交运维部门并附设备保修清单,减少运营初期维护成本。

在运营维护阶段,可以引入高校建筑节能监管平台,加强对高校水电等进行分栋计量与监测,及时发现能耗异常问题,节约更多水电成本。在高校内部,建立预防性维护制度,基于不同基建项目内容,分类分级进行维护。加强外包维护成本控制,单次维护超过 5000 元,需要货比三家,优先选择性价比高的第三方维护单位。如果单次维护超过 5 万元,需要签订合同,并对维护内容进行验收审计。除此之外,还应在《基本建设项目建设成本管理规定》(财建〔2016〕504 号)指导下,规范使用高校基建项目维护资金,提升成本管控效果。

总结

总之,高校基建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较为复杂专业,需要提高认识,立足项目不同阶段,围绕其中的成本控制重点内容、成本风险高发领域等,落实各种有效的成本控制策略,从而在保障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有效提升高校基建项目建设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宗阳.基于全生命周期成本的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经济效益评估与优化策略[J].品牌与标准化,2025,(04):223-225.

[2]岳旸.基于全生命周期Costing 的央企大型项目成本管理分析[J].中国电子商务,2025,31(11):4-6.

[3]马洪营.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优化与价值管理集成模型研究[J].砖瓦,2025,(05):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