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干预模式在耳鸣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听力水平的影响研究

作者

白丽伟

甘肃省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中心 甘肃天水 741020

前言

耳鸣是一种常见的听觉系统疾病,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听力下降、耳内异响等症状,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目前,临床上对耳鸣的常规干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掩蔽疗法等,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耳鸣症状,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但药物治疗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掩蔽疗法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医治未病理念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具有整体调节、副作用小等优点,可以通过体质辨识、饮食调理、情志调节等多种方法,从整体上调节患者的身体机能,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目前在多种慢性疾病中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1]。基于此,本文选取了 80 例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就其采用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耳鸣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高耳鸣患者的听力水平和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选取 2024 年 1 月至 2024 年 12 月期间收治的 80 例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分组对照研究,分组方法遵循数表法,共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观察组,各 40 例。纳入标准:(1)均符合相关诊断文献[2]中关于耳鸣的诊断标准;(2)均为首次发病,且均为单耳发病;(3)参与本次研究前均未接受过相关干预;(4)所有参与者均已顺利完成知情同意书的签署工作。排除标准:(1)因内耳外伤、中耳炎等器质性病变引发耳鸣的个体;(2)因药物性耳聋、突发性耳聋等原因导致听力下降的个体;(3)伴随着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或其他癌症疾病的个体;(4)伴随着其他精神类疾病的个体。两组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差异( P>0.05⋅ ),可参与比较,详情如表 1 所示。

表 1 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干预,具体包括:(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病情选用改善内耳微循环药物(如银杏叶提取物)、营养神经药物(如甲钴胺)等,并依据症状调整用药剂量与疗程;(2)掩蔽疗法,使用耳鸣掩蔽器,选择与患者耳鸣音调相近的声音进行掩蔽,每天佩戴 30 至 60min,帮助患者减轻耳鸣感知;(3)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耳鸣的常见诱因、日常注意事项,如避免噪声环境、规律作息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心理调适,缓解焦虑情绪。

给予观察组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干预模式,具体如下:(1)中医体质辨识:由专业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对患者进行体质辨识,将其分为气虚质、血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等类型,并建立个性化体质档案。(2)饮食调理:根据患者体质制定饮食方案,针对气虚质患者,建议多食用黄芪、山药、大枣等补气食材;针对血虚质患者,指导其多摄入红枣、猪肝、黑芝麻等补血食物;针对痰湿质患者,鼓励食用茯苓、薏苡仁、冬瓜等祛湿化痰食材。告知患者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遵循“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饮食原则。(3)情志调节:根据五行相生理论,选择相应的音乐曲目,如角调式音乐、徵调式音乐等,每周 2 至 3 次,每次 30min。同时,指导患者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传统功法,每日 1 至 2 次,每次 20 至 30min。(4)穴位按摩:选取听宫、听会、耳门、翳风、太溪、太冲等穴位进行按摩,让患者取坐位,指导其用自己的拇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以局部酸胀感为度,每个穴位按摩 2 至 3min,每日 2 次。(5)起居干预: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指导患者顺应四时气候变化调整作息,保证每日有 7 至 8h 的睡眠时间,并叮嘱其避免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防止耳部再次受到损伤。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听力水平,分别在干预前、干预 4 周后采用纯音测听仪(厂家:杭州爱思维仪器有限公司,型号:AiSW1201 型)作为检测仪器,用于测定患者的听阈值,测试频率涵盖 0.5kHz 、1kHz、2kHz、4kHz,计算上述 4 个频率听阈的平均值,以听阈值下降作为听力改善的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经 Shapiro 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均来源于 SPSS26.0 统计学软件,二者分别采用特定符号( 、[n(%)]进行表示,并分别通过 t、 χ2 进行统计学检验,在判断研究数据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时,设定的判断标准为P 值小于 0.05。

2 结果

开始干预前,对比两组 0.5kHz 、1kHz、2kHz、4kHz 的听阈值,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经过 4 周的临床干预后,再次对比上述 4 个频率的听阈值,发现观察组的听阈值相较于对照组均呈现出较低水平( P<0.05 ),详情如表 2 所示。

表 2 对比两组干预前后的听力水平( ,dB)

3 讨论

耳鸣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涉及听觉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内耳毛细胞损伤、神经递质失衡等多个方面。对于耳鸣患者而言,若不及时干预,不仅会进一步影响听觉中枢的神经重塑,致使听力损失呈进行性加重,持续的耳鸣刺激还会激活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导致听觉皮层功能退化,引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增加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风险,形成“耳鸣-心理障碍-耳鸣加重”的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功能。因此,如何提高耳鸣患者的干预效果,已经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的药物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内耳细胞提供能量支持,缓解局部缺血缺氧状态,暂时改善听神经的传导功能;掩蔽疗法通过外界声音对耳鸣信号的掩蔽,可在短期内降低患者对耳鸣的感知强度,但常规干预多局限于对症治疗,缺乏对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药物长期使用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且掩蔽作用仅能暂时覆盖耳鸣信号,无法从根本上修复受损的听觉系统或纠正异常的神经电活动。近年来,随着我国中医水平的不断提高,治未病理念逐渐被应用到多种疾病的临床干预中,且均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干预效果。本文的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常规干预,观察组实施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干预模式后,患者的听力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分析原因为,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干预模式强调通过四诊合参对患者进行体质分类,能为后续干预提供精准依据,提高干预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患者的体质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能有效提高其营养水平,促使其内耳组织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供应,减少因缺氧缺血等情况导致的毛细胞损伤,恢复听觉传导通路的通畅性,从而改善患者的听力水平。五行音乐疗法中的角调式音乐对应肝经,能疏肝解郁,缓解因肝郁气滞导致的耳窍经气不畅;徵调式音乐对应心经,可宁心安神,减轻耳鸣引发的焦虑情绪[3]。八段锦可以通过调节呼吸和身体姿势,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激素的分泌,从而抑制听觉中枢的异常兴奋状态。通过长期的情志调节,可以有效促进患者大脑皮层听觉中枢的神经重塑,增强其对耳鸣信号的抑制能力,进而改善患者的听力[4]。选取听宫、听会等耳部穴位进行按摩,不仅可以有效调节肝、肾等脏腑功能,促使气血上荣于耳,达到改善听力的目的,还可以增加耳部血流量,降低耳蜗毛细胞的凋亡率,促进听神经细胞的修复[5]。起居干预强调顺应四时调整日常作息,能更符合人体的生物钟规律,可以促使患者机体的各个系统功能保持最佳状态,充足的睡眠时间可以促进其内耳细胞的修复与再生,避免噪声环境则能防止耳部再次受到损伤,巩固干预效果,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念,能从生活习惯层面为听力的持续改善提供坚实保障,减少耳鸣复发或加重的风险。

综上所述,在耳鸣患者的干预过程中,基于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干预模式能进一步促进其听力水平的恢复。

参考文献

[1]文晓晨,马晓燕,宫成军.基于"治未病"思想探讨糖尿病肾病分期辨治思路[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3):326-330.

[2]卢兢哲,钟萍,郑芸.欧洲多学科耳鸣指南:诊断、评估和治疗[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0,28(1):110-114.

[3]吴英芝,潘晓.五行音乐疗法联合运动灸鼓膜按摩在神经性耳鸣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4,42(21):153-157.

[4]唐迷,张勤修.补阳还五汤联合情志疏解法治疗耳鸣经验[J].中国民间疗法,2022,30(12):28-30.

[5] 顾 亦 周 . 温 通 耳 灸 结 合 穴 位 按 摩 治 疗 耳 鸣 耳 聋 临 床 研 究 [J]. 实 用 中 医 药 杂志,2022,38(8):1419-1421.

作者简介:白丽伟,女,汉族,1977.04.28 出生本科,中医内科中级,研究方向:中医治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