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现路径研究

作者

窦雪

北京轻工技师学院(北京乐器研究所) 北京市 100071

早在 2020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工匠精神的时代内涵进行精准描述,即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这一对工匠精神的精准描述,将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也是技工院校学生的毕生追求。技工院校通过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可以依托工匠精神丰富思政教育资源内容,并由思政教育反哺工匠精神传播范围,思政教师从工匠精神培养角度设计思政教育课程,为培养出更多德技双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创造条件。

1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传承与弘扬工匠精神

在我国的不同发展时期,皆有一批不怕困难、勇于奉献的工匠人才敢为天下先,为国家发展、社会建设贡献了一份宝贵的力量,这种精神穿越时代发展绵延至今,成为我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1]。技工院校通过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正是为了学生能够在思政教育学习过程中感悟我国一代代工匠先辈的成就伟业,进而对这种工匠精神全盘传承与弘扬,在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时,仍然能够为国家、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1.2 丰富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内容

在传统技工院校思政教育中,一些思政教师习惯于照本宣科,单方面地向学生传授思政知识,这种教学方式较为简单和呆板,不仅不利于学生对思政知识的吸收,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抬头率”。而随着思政教师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由思政教师将各种能够体现工匠精神的真实事迹融入思政教育中,便可形成对思政教育内容的丰富,让学生真切感悟于工匠精神真实事迹,而养成正向的职业价值观念。

1.3 助力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实施

最近几年,随着全球各国竞争逐渐加剧,我国急需通过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式主动改革创新,以在全球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技工院校能够为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必要的人才资源,其中思政教育是人才资源供给的生命线。技工院校通过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便能为学生思政教育学习注入一种使命感,坚定其成为大国工匠的信念,为助力中国制造强国战略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2 技工院校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现路径

2.1 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多角度融合工匠精神

技工院校思政教育课程多种多样,涵盖公民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命教育等,思政教师通过把工匠精神融入上述思政教育课程中,让思政教育处处体现出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在公民教育课程中,思政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并要求学生围绕其中一个人物书写自身在观看过程中的心得体验,以此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集体意识。思政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形式,交流讨论工匠精神与社会发展、法治社会建设的关系。在爱国主义教育课程中,思政教师在讲述爱国主义教育知识内容时,可以选取对我国科学技术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的大国工匠作为事例,并与学生共同探讨大国工匠背景蕴含的精神品质。在生命教育课程中,思政教育可以选择挫折教育为切入点,与学生分享大国工匠在面对挫折、困难时是如何解决的,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克服在就业、择业时可能面对的困难与挑战。

2.2 组织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工匠精神

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技工院校在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同样可以通过组织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工匠精神。一方面,思政教师需要让思政教育摆脱传统“说教式”窠臼,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技术实践场景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技能操作中感悟工匠精神[2]。例如在 2025 年 4 月,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将思政教育与专业实践相融合,不仅向学生传授专业技术原理,还结合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领跑”的案例,激发学生的使命担当,将工匠精神、职业道德、家国情怀融入思政教育实践当中。另一方面,技工院校可以和企业达成合作关系,让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通过与企业优秀技术人员相互沟通交流,了解企业各项业务开展及技术使用情况,磨炼自身意志树立工匠精神。

2.3 将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作为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开展的重要补充,对于学生职业思想价值观念的树立同样重要,技工院校通过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为学生在校内营造出良好的工匠精神培养环境。第一,技工院校可以在教学楼、宿舍、教育实训场所附近的宣传栏,张贴于工匠精神相关的新闻报道,或是直接通过校园广播形式,对大国工匠的事迹进行定期播报。第二,技工院校可以围绕工匠精神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比如,技工院校可以对外邀请大国工匠入校开展讲座,亦或是让已经毕业且已经在技术工作岗位上取得一定成就的学生返校讲述工作历程,通过榜样的价值引领作用带动学生树立工匠精神[3]。又比如,技工院校可以开展以传承工匠精神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由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演讲,讲述自己所认为的工匠精神,以此增进更多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同。

结语

综上所述,技工院校通过将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相融合,丰富了思政教育的资源及内涵,使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内容更加言之有物,学生通过参与思政教育学习,能够获得工匠精神的熏陶与培养。在这个融合过程中,思政教师可以采用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多角度融合工匠精神、组织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等路径,以促成技工院校工匠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沈继章,成芙蓉,王超然.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路径研究[J].职业,2024,(16):8-12.

[2]陆瑶君.工匠精神融入技工院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科教导刊,2024,(18):116-118.

[3]张帆.新时代技工院校思政课设计与工匠精神培养路径[J].广东印刷,2023,(02):67-68.

作者简介:窦雪(1988-04),女,汉族,人,学历: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