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中风)怎么预防?
李楠
白山市人民医院 吉林 白山 134300
脑卒中,也叫中风,是一种突发性脑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脑血管突然堵塞(缺血性脑卒中)或破裂出血(出血性脑卒中)。一旦发作,不仅对身体健康有严重威胁,还会影响正常生活质量。由于其发病速度快,危害性高,应重视并积极预防脑卒中。
1.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血压长期处于偏高状态会对血管壁产生持续压力,导致血管壁增厚、变硬,甚至形成小动脉瘤,增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可能性。预防脑卒中关键在于将血压控制在在 120/80m mHg 左右。控制血压可以从饮食上进行调节,低盐饮食是有效的降压措施之一,建议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 6 克。增加钾、镁、钙的摄入有助于维持血压平稳,香蕉、土豆、菠菜等富含钾食物对高血压患者有很好辅助效果。坚持适量运动可以提高血管弹性、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切不可随意停药或调整药量,以免对血管系统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2.控制血脂与血糖
高血脂会在血管内壁形成脂质沉积物,这些沉积物会逐渐硬化,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一旦血管狭窄或堵塞,血流会变得不畅,极易导致脑卒中。控制血脂可以通过改善饮食,多食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橄榄油、鱼类等),少食用饱和脂肪(如红肉、油炸食品)。坚果、豆类等食物含有丰富膳食纤维与健康脂肪,可降低血脂、促进血管健康。高血糖会对血管壁产生氧化压力,造成血管硬化、变窄,进一步增加血液黏稠度。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几率大大高于正常人群,因此,应稳定血糖水平、避免血糖骤升骤降。控制精制糖摄入,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以保持血糖平稳,并遵从医生建议使用降糖药物。此外,适当运动(如快走、游泳等)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管理血糖水平,从而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概率。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吸烟及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对血管系统的危害很大,香烟中尼古丁与一氧化碳等有害成分会直接损伤血管壁,导致血管收缩、血流减少,从而提高血栓形成风险。此外,长期吸烟者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较高,会加速血管硬化进程。戒烟可有效降低脑卒中风险,研究显示,戒烟后五年内,患脑卒中风险会逐渐接近非吸烟人群水平。同样,酒精摄入过量会使血压升高,增加血管压力,导致血管内膜损伤。大量饮酒会加重血管负担,成年人每日酒精摄入量男性不应超过 25 克,女性不应超过 15 克。规律作息与良好的睡眠也可有效预防脑卒中,长期熬夜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紧张,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增加血管负担。充足睡眠可以有效减轻压力、调节体内激素平衡,有助于血管修复与恢复。
4.适量运动
适量运动不仅可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有效降低血压、血脂水平,对体重控制也有积极作用。体重过重和肥胖会给心脑血管带来较大负担,因此,应保持健康体重。快走、慢跑、游泳、骑行等有氧运动会对心血管系统有良好作用,每周进行 150 分钟以上运动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生风险。运动的强度和方式应适合个人身体状况,特别是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强度过高可能引发不良反应。
5.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是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措施,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以及脑卒中家族史等高风险人群。体检可以帮助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风险因素。此外,体检还可以筛查其他可能增加脑卒中风险的疾病,如心房颤动等心脏疾病,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检查血压、血脂、血糖水平检测以及心脑血管功能等内容。体检结果能够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建议,早期发现并控制心血管疾病风险。通过健康评估和持续管理,可以减少脑卒中发生概率,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结束语
脑卒中预防需要长期坚持良好生活习惯与健康饮食结构,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保持适当体重与体力活动。科学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减少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保护大脑健康,是每个人对生活负责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