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效果分析
张立华
松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吉林 松原 138000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涉及脑部供血动脉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引发脑功能障碍。因此,如何有效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领域。在众多预防策略中,他汀类药物(Statins)因其显著的调脂及多效性作用,在心血管和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 HMG-CoA 还原酶,减少胆固醇的合成,从而可以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1]。本文旨在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 2022 年 1 月~2024 年 12 月收治的 300 例高血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 150 例(男 78 女 72),年龄 47~79(58.74±6.21 )岁;观察组 150例(男 83 女 67),年龄 45~76(59.69±5.92) 岁。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统一的饮食与运动指导,并对合并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积极干预与控制。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阿司匹林片 50mg ,用于基础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H20051408,规格 20mg/ 片),每日睡前服用20mg ,连续使用 4 周后复查血脂水平。此后每半年定期复查血脂、肌酶及肝肾功能等指标,根据血脂变化情况对阿托伐他汀钙的剂量进行适当调整。
1.3 疗效观察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及治疗 4 周后行血脂检测,包括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 3 年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 SPSS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 (%) )表示,行 x2 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表示,行 t 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血脂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血脂指标比较(
)

随访 3 年,观察组 12 例、对照组 9 例患者因其他疾病死亡。观察组存活的 138 例患者中,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14 例 10.14% ,对照组存活的141 例患者中,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57 例 (40.42%) ),观察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群中的常见病,其主要病理机制是由于血脂代谢异常导致动脉管腔狭窄或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进而引发脑部供血不足。当斑块发生破裂或脱落时,还可能进一步阻塞脑动脉,诱发脑缺血事件。因此,针对该病的治疗核心在于调节血脂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力求稳定或逆转斑块病变,从而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2]。
他汀类药物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调脂药物,以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 A还原酶抑制剂的独特机制,在延缓、阻止乃至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面展现出了卓越的疗效。它们不仅是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重要药物,还因其广泛的生物学效应而备受关注。除了显著的调脂作用外,他汀类药物还能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稳定粥样斑块,并具有抗炎、抗血栓形成等多重功效。这些特性使得他汀类药物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成为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关键药物之一[3]。鉴于其多方面的保护作用,他汀类药物的应用对于优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
的管理策略至关重要。
本研究结果表明,他汀类药物不仅能够有效调节血脂水平,提高HDL-C同时降低 LDL-C、TC 和 TG,还能显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其机制主要包括:其一,保护和修复血管内皮功能,通过抑制异戊二烯类中间产物的生成、促进一氧化氮的合成,从而改善血管内皮损伤,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其二,具有抗炎作用,可抑制炎性因子释放,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局部炎症反应;其三,稳定动脉粥样斑块结构,通过增加斑块中胶原蛋白含量、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降低斑块破裂风险。
综上所述,他汀类药物在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疗效确切,机制明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在高危人群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预防指南 2022[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2,55(10):40.
[2]郭强蕊,张士奇,毛泽宇,等.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阿司匹林对经 CT 检测诊断为脑栓塞引起的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43(14):3347-3350.
[3]程丝,胥芹,许喆,等.既往卒中病史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卒中结局的影响研究围[J].中国卒中杂志,2021,16(12):1242-1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