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党建 +”助推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
王婷
上海市水文总站 上海市 200232
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坚持民生为上、治水为要,明确“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水文作为水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洪减灾、水资源配置、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我国水文事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水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推进水文监测系统现代化,构建智慧水利体系。在此背景下,水文部门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将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文旨在探讨党建引领与水文事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对如何持续深化党建与水文融合发展,提出具体发展措施,为新时代水文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一、党建引领水文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一)政治引领,确保水文事业发展正确方向
党的政治引领为水文事业提供了根本方向指引与核心价值遵循。通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水文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水文监测、防汛预报、水资源分析评价等各项业务工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使水文事业紧紧围绕国家水安全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彰显政治担当,体现政治价值。
(二)思想引领,激发水文事业发展内生动力
思想引领犹如水文事业发展的精神引擎,源源不断地提供前行动力。水文部门通过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巩固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不断增强水文干部职工的使命感、责任感与凝聚力,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提升攻坚克难勇气,保持廉洁自律。这种思想引领转化为水文人的精神底色,成为推动水文事业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持久动能。
(三)组织引领,夯实水文事业发展坚强保障
组织引领为水文事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与组织支撑。水文部门通过健全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治理体系,优化组织设置,理顺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基层党组织在水文站点、监测点位等一线阵地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担当作为。这种组织引领构筑起水文事业发展的“四梁八柱”,为水文工作高效运行、科学决策、有序推进提供了刚性约束与柔性激励,真正成为水文事业发展的坚强后盾。
二、深化党建融合,助推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党建 + 理论武装”,夯实党的思想根基
理论武装是党建引领水文事业发展的思想前提与认识基础。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新形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党建”平台。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重要论述,学习形式与时俱进,增强学习吸引力,既要开展传统专家授课、读书交流,又要创新采用专题研讨、实地研学等多元学习形式,善用“学习强国”平台、微信学习群等多种传播载体,创新学习方式方法,推动理论学习从静态灌输向实践转化升级。深化行业党建和基层治理,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搭建水文行业党组织结对共建平台,推进水文行业资源共享、业务共推、人才共育。
(二)“党建 + 防汛测报”,助推业务工作提质增效
聚焦城市水安全,着力推行“党建 ⋅+ 业务”融合发展模式,将党建工作融入水文监测、预报预警、分析研究等业务流程。深刻认识极端天气事件多发频发“新常态”,落实水文“天空地水工”一体化监测感知系统建设,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三道防线”建设,加快形成圩区水位“一圩一站”方案。深化雨水情“四预”机制,进一步完善防汛预报体系,强化特殊水情会商,建立战时驻防办工作机制,加大预报技术人员培养力度,衔接实时监测优化模型保障,结合实际开展大模型研究,延长预报周期,提升预报技术水平。
(三)“党建 + 水生态监测”,组织引领助力河湖保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水文、生态水文建设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把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守住人民的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美丽河湖的期盼落到实处。开展水质监测站完善及能力提升研究,提升水环境在线监测、分析评价和预警能力,开展浊度、透明度、浑浊度等要素常态监测,强化与生态环境部门水质数据共享,持续用好水质红、黄、蓝三色预警机制。优化完善进出水考核断面,强化河湖水质分析,更为精准地反映自然河网的水环境规律。开展流域水系水生态监测评价,有序推进底栖动物、浮游植物、生态流量、水质等水生态要素监测及评价工作,水文支撑服务美丽河湖建设、水资源保护、水安全保障等工作。
(四)“党建 + 人才培养”,提升水文科技创新能力
坚持党管人才,“一把手”抓人才,不断完善人才工作机制,树立“想干事、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育人用人导向。开展多样化人才培训模式,通过举办行业水文水质监测劳动技能竞赛、防汛减灾预报比武,专业技能“师徒带教”,成立“职工创新工作室”,加大人才引进、储备、选拔、培养、轮岗力度,打出一套“组合拳”,不断提升专业技术人才科研创新能力。根据时代的发展进行前端知识培训,开展水文科技培训班,深化水文数据“产学研”分析研究,强化青年业务骨干培训,加强与本地高等院校和职业学校的合作,对于能力突出的水文专业人才给予深造机会,进行高端化培养。协助数字技术和水文工作的融合,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术与水文工作融合趋势,加快培养水文工作数字专业人才,探索多方位人才培养机制,为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五)“党建 + 作风建设”,筑牢廉政纪律思想防线
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突出政治引领,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不断提高干部队伍政治理论水平,拧紧思想“总开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时刻绷紧“廉洁弦”,严防触碰“高压线”,把纪律挺在前面。常态化开展廉政警示教育,组织开展廉政宣教周“六个一”活动,即开展一次委托项目自查会、一次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应用评估会、一次第三方服务机构集体约谈会、一次警示教育大会、一次廉政教育主题党日、进行一次廉洁勤政谈话。坚持重点岗位廉政谈话和重大节假日前约谈提醒,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不断增强党员干部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筑牢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根基和拒腐防变廉政防线,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结束语
党建引领是新时代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障与必由之路。面向未来,水文部门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思想引领与组织引领,切实将党的建设优势转化为事业发展优势。通过不断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持续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推动党建与防汛测报、水生态监测、人才培养等深度融合,才能有效应对新形势新挑战,全面提升水文事业服务国家水安全战略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水平,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实现新发展,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更加坚实的水文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国英.以机关党建引领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J].旗帜, 2021,000(009):P.38-40.
[2] 王琦.国有企业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 2023(4):4.
[3] 支鸣强. 党建引领水利事业" 旗红水清"[J]. 党的生活( 江苏),2022(4):1.
[4] 冯逸濛.围绕水利抓党建 抓好党建促水利[J].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