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新能源并网背景下水电站运维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李雷

贵州乌江清水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 贵州贵阳 551200

引言

随着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升,电力系统呈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电力电子设备渗透率”特征。水电站作为电力系统重要调节电源,其功能从传统“基荷发电”向“调峰调频、应急备用”拓展。然而,新能源随机波动性导致水电站启停频率增加、负荷调节幅度扩大,传统以“定期检修、人工巡检”为主的运维模式暴露出响应滞后、协同性不足等问题。如何通过管理模式创新提升水电站对新能源并网的适应性,成为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课题。

1.新能源并网对水电站运维管理的影响

1.1 设备老化加速

新能源并网后,水电站为配合新能源波动频繁调整出力。设备运行工况变化大,运行时长和负荷波动加剧,导致设备磨损和老化速度加快,零部件损坏概率上升,设备故障风险显著增加,影响水电站稳定运行。

1.2 技术更新需求增加

新能源并网带来新挑战,水电站需提升运维管理智能化水平。现有监测、控制和调度技术难以满足需求,必须引进更先进技术,如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分析平台等,以实现更精准的设备监测和更高效的运行管理。

1.3 运行调度复杂化

新能源具有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使水电站运行调度难度大增。需更精准预测新能源发电情况,制定更灵活的调度策略,合理分配水电站出力,协调与新能源的协同运行,才能确保电网稳定可靠供电。

2.水电站运维管理模式的创新方向

2.1 智能化运维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能化运维已然成为水电站运维管理创新的关键方向。借助物联网技术,水电站能将各类设备与网络相连,实现设备信息的实时传输与共享。大数据技术则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与分析,从中发现设备运行的潜在规律与问题。而人工智能的融入,更是让水电站运维如虎添翼。例如,通过智能传感器对水电站的水轮机、发电机等关键设备进行 24 小时不间断监测,利用先进算法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前精准预测设备可能出现的故障,并及时发出预警。运维人员可据此提前安排维护和更换工作,避免设备突发故障导致的停机,大幅减少维修成本和生产损失,提升水电站的整体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2.2 数据驱动决策

新能源并网后,水电站运维管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环境,数据驱动决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水电站应构建一个全面的数据平台,该平台整合了水电站自身的运行数据,包括水位、流量、发电量等,以及新能源发电数据,如风电、光伏的发电功率、发电时长等,还有电网调度数据,如负荷需求、调峰指令等。运用专业的数据分析技术,对这些多源数据进行深入剖析,挖掘其中隐藏的价值。例如,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分析,精准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电力需求和新能源发电情况,从而优化水电站的发电计划,实现与新能源发电的高效协同,有效减少电网波动,保障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3 灵活调度策略

新能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给电网稳定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水电站需采用更为灵活的调度策略来应对。一方面,水电站应与新能源发电企业建立紧密的协同调度机制,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根据新能源的发电预测和实际发电情况,利用先进的调度算法和模型,动态调整水电站的出力。当新能源发电充足时,适当降低水电站出力;当新能源发电不足时,增加水电站出力,以满足电网负荷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储能技术,如抽水蓄能电站等,在新能源发电高峰时储存多余的电能,在发电低谷时释放储存的电能,平滑新能源的波动,提高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3.水电站运维管理模式创新的实施路径

3.1 技术引进与研发

水电站需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引入前沿的运维管理技术。智能化监测设备能够实时、精准地采集水电站设备的运行数据,为运维人员提供全面的设备状态信息,有助于提前发现潜在故障。大数据分析平台则可对这些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水电站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水电站应与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科研机构的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共同开展针对水电站特点的运维管理技术和系统研发。通过产学研结合,不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在水电站运维管理中的应用,提升水电站的智能化水平和运维效率,以更好地适应新能源并网带来的新挑战。

3.2 人才培养与引进

运维管理模式的创新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支撑。水电站应制定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针对现有运维人员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和综合素质提升课程。培训内容可涵盖新技术应用、设备故障诊断与处理、应急管理等方面,使运维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此外,水电站还应积极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引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人才加入。通过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吸引他们为水电站的运维管理创新贡献力量。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运维人才队伍,才能为运维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3.3 制度建设与完善

完善的制度是运维管理模式创新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水电站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一系列相关的制度和规范。智能化运维管理制度应明确智能化设备的操作流程、维护要求和数据管理规范,确保智能化运维工作的有序开展。数据管理制度要规范数据的采集、存储、使用和共享,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准确。调度管理制度应明确调度的原则、流程和职责分工,提高调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形成有效的协同工作机制,确保运维管理工作在规范的轨道上进行,为运维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制度支持。

3.4 合作与共享

在新能源并网背景下,水电站应加强与新能源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等相关方的合作与共享。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各方之间的实时数据交换和沟通,共同掌握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在技术合作方面,各方可以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项目攻关,共同解决新能源并网带来的技术难题。例如,共同研究新能源与水电的联合调度策略,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此外,还可以开展人员交流和培训活动,促进各方之间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共享。通过合作与共享,水电站能够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新能源并网带来的挑战,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局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能源并网背景下水电站运维管理模式的创新是必然趋势。通过智能化运维、数据驱动决策、灵活调度策略等创新方向,可以提高水电站的运行效率、保障电网的稳定运行。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电站运维管理模式将更加智能化、精细化、高效化。同时,水电站也应加强与相关方的合作与共享,共同推动新能源与传统水电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安洪伟,谭海龙,于海蛟.基于智慧运维平台的新能源电站运营管理技术研究[J].电力设备管理.2024(19):133-135

[2]赵新星. 新能源电站电气设备运维检测措施[J].电气技术与经济.2024(01):333-335,342

[3] 张 福 祥 . 并 网 光 伏 电 站 运 维 管 理 措 施 [J]. 电 力 设 备 管理.2024(13):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