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赋能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的变革与实践策略
刘飞 唐丹丹 张梦云
湖南省邵阳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引言:
进入新时代,人工智能技术蓬勃发展,深刻改变着教育生态。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其思政教育承担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统思政教育面临着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度不高、教育效果难以量化等问题。人工智能技术的介入,为破解这些难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如何有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高职思政教育的变革与创新,成为当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赋能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的变革路径与实践策略。
一、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教育的意义
人工智能助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既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又带有明显时代特征,它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空间局限性给学生带来多种学习途径并且符合个性发展需求特点。在此依靠大数据分析以及智能算法模型就能准确掌握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变化规律,并且可以为创建科学化、精细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给予可靠数据支持。这种技术革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凭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科技营造出沉浸式互动环境使育人效果和吸引力水平得到极大提高。
二、人工智能赋能高职思政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智能化教学内容设计与个性化推送
智能化教学内容设计是完成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优化整合与高效配置的关键路径,要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依托开展系统研究工作。在智能型教学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分析手段来探究学生学习行为特点、认知发展程度以及心理状态变化规律等内容,进而达到精准匹配并实施个性推送的目的。
拿某高职院校开发出来的“思政云课堂”智能教育平台来说,这个系统依靠人工智能技术做到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分类存储以及标签化管理。它把学生所处的专业背景、学习路径还有互动行为这些多方面数据信息综合起来加以整合分析之后,就塑造出个性化的用户画像模型,并按照这种模型来准确地向他们推送契合自身需求的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对于工科类的学生群体而言,主要侧重于推荐一些有关科技创新精神培育和工匠素养提升方面的素材;至于文史哲方向的学生,则更多倾向于提供关于人文关怀理念培养和社会责任感意识加强等内容板块。“思政云课堂”还设有动态监测功能。
(二)虚拟现实技术融入的情境体验教学
虚拟现实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开拓出一种更新颖的教学道路,它能营造非常逼真且沉浸的仿真场景,促使学生深入感受某些历史情景并体会其间蕴含的思想精华。这种模式冲破了传统单向填鸭式的教学限制条件,经由多种感知交互手段来加强课程的情感冲击力和认知震撼感[1]。
“长征精神”主题教学里,教师利用 VR 技术营造出非常接近历史情境的虚拟场景,学生戴上相关设备之后就能深入体验到雪山草地之类的典型战场环境,真切地感受到红军战士奋力拼搏、战胜重重困难的真实经历。这样一种沉浸式的学法不但能促使学生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那种顽强拼搏的精神面貌,而且还能让他们听到那些激昂奋进的时代乐章,并且全面领悟其中蕴含的伟大理想以及崇高的追求。在同传统讲授模式相比的时候, 66VR+ 教育”的这种创新应用已经打破了时空界限,把一些比较抽象的道理变成了具体的感受,从而达成了认识加深和情感共鸣这两个目的,后来开展的相关调查表明。
(三)AI 辅助的互动式课堂讨论与思辨
人工智能技术给思想政治教育里的互动研讨赋予了智能化支撑,经由融合自然语言处理以及情感分析之类的先进算法,系统就可以及时获取并解读学生发言的内容及其情绪特点,进而给教师给予准确的教学参照依据,进一步改进课堂讨论的品质和深度。这种智能辅助教学形式有益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明显改善了传统讲授方法下的学习成果与效率水准[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研讨课上,老师依靠人工智能辅助平台做到对学生发言内容的即时监测工作。该系统凭借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来分析文本信息,提取出关键词汇并评判情感倾向,然后马上把这些结果展示给授课者看,如果察觉有个别学生对于“公平正义”的认识有所偏差的时候,智能算法就会自动启动警报程序,并且向指导师推送有关的学习资料以及启发性的问题供参考之用。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就能迅速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在剖析案例和开展逻辑推理部分时加以说明,从而促使学生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弄清楚理论背后的含义所在。AI 工具还能捕捉到课堂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焦点议题及其分歧之处,进而形成一份总结报告再加上一些延伸思考题目的清单作为日后课程设计的数据支撑来源之一。这样一来便使得整个智能化交互过程变得更有针对性并且有效果化地提高起来。
结语
人工智能技术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带来深刻变革契机,利用智能化课程设计、虚拟现实沉浸式教学以及智能辅助互动研讨等新形式,大幅度加强了课堂的针对性、感染力和实践效果,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始终把立德树人当作根本目的,促使信息技术同教育教学理念深入融合,保证人工智能成为改善思政教学质量的关键力量。展望将来,高等职业学校要努力探寻两者协同发展的方式方法,在完善教学体系的时候持续充实育人方式方法,尽力培育出兼具综合素质的社会建设者和国家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谭天.数字化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5.
[2]吴玫蓉.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智能化研究[D].景德镇陶瓷大学,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