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升小学音乐课堂互动性的策略研究
韩雪琛
江苏省南京市清水亭学校
引言
伴随我国教育理念的持续更新与发展,互动性课堂教学在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所占据的地位也正在不断地提升并且愈发地突出。以往传统的单向知识传递式教学模式已经逐渐地难以适应现代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与认知特点,而互动教学更加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以及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进而逐步地成为了小学音乐教育领域中推进创新改革的关键方向。而教师如何才能科学且高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化地为学生构建契合小学音乐学科特点的互动性教学模式,已经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内备受广大教师关注的核心话题。
一、现代教育技术引领,丰富互动教学资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优质的教学资源是能够全面提升课堂互动性的基础,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引入就能够有效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从而将大量多层次的数字化资源融入课堂,这样不仅能将抽象的音乐元素具象化与可视化的呈现,还能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情境,从而为学生提供沉浸式的感知环境,以营造出开放且多元的互动教学资源库。
教师在教授苏少版教材《共产儿童团歌》一课时,就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从教育资源库、专业音乐网站等平台,为学生搜集这一歌曲的历史背景资料、经典演唱视频、不同风格的改编音频以及动态乐谱等资源。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通过投影仪和电子白板为学生展示一段介绍共产儿童团历史的短视频,从而营造出庄重而激昂的氛围,充分地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之后在互动环节中教师就可以在软件中为学生设置跟唱挑战,学生可以通过麦克风实时跟唱,系统也会对学生的音准和节奏进行即时评分,进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参与热情[1]。
二、趣味游戏设计,提升互动学习效果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泼爱玩,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并且对一些枯燥的技能训练和理论讲解容易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对此,教师就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趣味游戏引入到音乐课堂,在游戏中的合作与竞争机制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使音乐学习也能成为一种快乐的体验。
在教学苏少版教材《十二生肖歌》时,教师就可以围绕歌曲中活泼的旋律和生动的动物形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设计各种趣味互动游戏。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互动白板软件设计动物猜猜乐的游戏,在屏幕上会依次出现十二生肖的轮廓或局部特征,学生则需要根据节奏提示快速说出动物的名称,并且大声地读出对应的歌词,这样不仅能充分地帮助学生记忆歌词,还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歌曲节奏的理解程度,使学生可以在玩中学、在学中乐,进而课堂的互动性和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显著地提升。
三、虚拟模型助力,开展虚拟互动体验
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可以为小学音乐互动性教学带来创新性的改变,教师可以借助人工智能技术为学生构建虚拟模型和虚拟环境,还能为学生提供超越现实局限的沉浸式互动体验,学生在这种体验中不但能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创造者,还能极大地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的边界,从而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体验到不同乐器的演奏乐趣,进而全面地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教师在教授苏少版教材《游子吟》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在课前利用 VR技术为学生构建虚拟的慈母小屋场景,其中包括昏黄的油灯、织布机、木桌、针线笸箩等元素,并且还要嵌入《游子吟》的伴奏音乐。在课堂上学生可以佩戴 VR 头盔后置身于温馨的小屋中,仿佛自己就是即将远行的游子[2]。
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角色互动的环节,学生可以在虚拟场景中与由同学扮演的慈母之间进行对话和对唱,从而重现出诗中母亲灯下缝衣、游子临别感恩的感人情境,使学生可以在互动模式下进行自主探索和实践,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实现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教育信息化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小学音乐课堂也需要充分地挖掘自身的特色优势,科学且高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而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当现代教育技术被引入小学音乐互动课堂后,不仅可以让音乐教学的呈现形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元化,还能使教学内容的编排也更加充实且紧凑,从而可以显著地提升音乐教学的整体效率与质量,使学生可以在互动中充分地体验到音乐学习所带来的愉悦感。
参考文献:
[1]吴珊. 信息技术赋能: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创新路径 [J]. 中小学班主任, 2025, (16): 119-120.
[2]花秀秀.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效果的路径探索 [J]. 大众文艺, 2025, (16): 95-97. DOI:10.20112/j.cnki.ISSN1007-5828.2025.16.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