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IVD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研究

作者

周超

天津鼎燕生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300000

一、引言

IVD 设备涵盖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血细胞分析仪等类型,其复杂的光机电一体化结构导致故障模式呈现多样性。传统维修依赖经验判断,存在故障定位耗时长、误判率高的问题。随着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智能诊断技术逐渐成为主流。本文从故障分类、诊断方法及维修策略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建立系统化的 IVD 设备故障处理技术框架。

二、IVD 设备故障类型与特征分析

(一)机械系统故障

机械模块故障多表现为运动部件异常,如样品针偏移、传送带卡顿及离心机振动超标。以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为例,其样本分配系统依赖高精度步进电机驱动,若齿轮磨损或导轨润滑不足,将导致样本体积误差超标。此类故障通常伴随异常噪音,可通过振动频谱分析定位故障源。

(二)电气控制系统故障

电气故障涉及电源、电路板及传感器三大部分。电源模块故障表现为输出电压波动或过载保护触发,需用示波器检测纹波系数;电路板故障则需借助在线测试仪(ICT)进行元件级诊断。例如,某型号生化分析仪温控板故障导致反应杯温度失控,经检测为热敏电阻阻值漂移所致。

(三)流体管路故障

流体系统故障直接影响检测精度,常见问题包括管路泄漏、气泡混入及阀门动作异常。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中,试剂管路堵塞可能引发基线漂移,需通过压力传感器监测管路压差变化。某案例中,清洗液管路因结晶沉积导致交叉污染,最终通过更换防腐蚀管材解决问题。

(四)光学检测系统故障

光学模块故障多与光源老化、光路污染相关。分光光度计的光栅位移将直接导致吸光度误差,需定期用标准滤光片进行波长校准。荧光检测系统中,光电倍增管(PMT)增益下降会降低信号信噪比,需通过暗电流测试验证其性能。

(五)软件系统故障

软件故障涵盖系统崩溃、数据传输错误及校准失败等类型。某型号基因测序仪因固件版本不兼容导致测序数据丢失,通过升级嵌入式操作系统恢复功能。此外,数据库损坏也是常见问题,需建立定期备份机制。

三、故障诊断技术体系构建

(一)多源信号融合诊断

现代 IVD 设备集成温度、压力、振动等多类型传感器,为故障诊断提供丰富数据源。以智能真空断路器为例,通过同步采集电流、角位移及振动信号,利用小波包变换提取特征频段能量,结合支持向量机(SVM)实现拒动故障分类。该方法在传动模块诊断中检出率较高,验证了多参数融合的有效性。

(二)特征提取与模式识别

针对机械故障,采用经验模态分解(EMD)将振动信号分解为固有模态函数(IMF),提取高频分量的边际谱能量作为故障特征。光学系统故障则通过主成分分析(PCA)降维处理光谱数据,构建基于马氏距离的异常检测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对光源衰减的识别准确率较高。

(三)模块化诊断流程设计

建立“分层-分块”诊断模型,将设备划分为电源、控制、流体及检测四大模块。以血细胞分析仪为例,当检测到 MCHC 值异常时,首先排查流体模块阀门密封性,若正常则进一步检查光学模块比色池污染情况。该流程通过缩小故障范围,显著提升维修效率。

四、维修技术实施要点

(一)预防性维护策略

制定分级维护计划:每日执行管路冲洗与机械部件润滑;每周进行光路清洁与传感器校准;每月实施全功能测试。例如,某三甲医院通过建立设备健康档案,将生化分析仪的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大幅提升。

(二)备件管理与快速更换

建立关键部件寿命模型,对电磁阀、密封圈等易损件实施预测性更换。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将电路板、泵阀等集成于标准化功能单元,缩短维修停机时间。某型号凝血分析仪通过更换整体式流体模块,将故障修复时间大幅缩短。

(三)维修知识库建设

构建包含故障现象、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的案例库,支持自然语言查询。例如,输入“HGB 检测值偏低”,系统可自动关联阀门泄漏、溶血剂失效等潜在原因,并推荐检测步骤。该知识库通过机器学习不断优化推荐准确率。

五、技术发展趋势

(一)数字孪生技术应用

通过建立设备虚拟模型,模拟不同故障场景下的系统响应。某企业开发的生化分析仪数字孪生系统,可提前预测部件磨损趋势,指导预防性维护计划制定。

(二)边缘计算与 AI 诊断

部署嵌入式 AI 芯片实现本地化故障推理,减少对云端服务的依赖。某新型免疫分析仪集成轻量化卷积神经网络(CNN),可在设备端实时识别管路气泡,诊断延迟大幅降低。

(三)自修复材料研发

探索形状记忆合金、导电聚合物等智能材料在 IVD 设备中的应用。例如,采用自愈合涂层的管路系统,可在微裂纹产生时自动修复,延长流体模块使用寿命。

六、结论

IVD 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技术正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通过整合多学科方法,构建覆盖故障预测、健康管理及自主修复的智能维护体系,可显著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未来需加强产学研合作,突破传感器精度、算法鲁棒性等关键技术瓶颈,推动 IVD 设备维修向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惟材, 朱力, 王玉飞. 实时定量 PCR[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25.

[2]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事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高级研修学院. 临床检验仪器与体外诊断试剂[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25.

作者简介:周超(十五年的 IVD 售后服务经验,优秀的新人导师,建立KPI 绩效管理体系,主持开发多个信息化软件。现担任公司总经理,坚持“科技引领,持续创新”的理念,带领团队勇攀高峰。)本科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