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动态成本控制研究
孟辉
西安高新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710075
现阶段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难度较大,为了提高管理的准确性,降低造价管理难度,动态成本控制作为新型管理方式,可通过对工程项目中的成本信息进行全面收集及分析,灵活调整成本控制计划,提高市政工程造价成本的可控性,减少成本超支问题,确保施工作业按顺序进行,实现市政工程高质量的建设目标。为了对市政工程的造价进行动态、高效管理,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动态成本控制方法,明确对施工项目人工、材料设备成本的控制措施,有效节约项目的成本支出。
1 市政工程造价管理的总成本组成分析
在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中,凡是在项目建设期间产生的各项费用,都涵盖在管理范畴,由人工、材料及机械费用共同组成工程总成本,通过对费用进行综合分析,优化成本结构,可节约成本,将市政工程的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首先,在市政工程施工阶段,参与到施工项目中的人员费用开支都为人工费用,与人工工日单价、工日量存在较强的关联性,在施工项目中需动态监控人员作业效率及表现,优化调整人力资源配置,基于较高的施工效率控制人工费用;其次,随着市政工程机械化施工水平的提高,各项目施工阶段都需配备适宜型号及功能的机械设备,在机械设备使用中产生的费用以租赁费、维护费为主,机械台班的单价、消耗量以及机械需求等,都能够影响机械费用,需根据施工项目对机械设备的配备要求,制定设备租赁及使用计划,科学控制机械费用,减少机械设备方面的成本支出。在机械台班单价中,台班人工费、大修费、折旧费以及燃料动力费等都是重要组成部分,组成内容多,需保证施工作业中机械设备的使用较为灵活,提高机械设备利用效率,减少待机时间,节约机械设备使用成本;最后,材料作为市政工程建设中较为重要的物资,在总成本中的占比率高,需根据施工方案采购各项材料、零部件等,材料运输及存储中产生的费用也包含在材料费用中,同样需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及使用计划,控制材料总费用,确保材料得到高效利用,减少因材料浪费、损耗而产生的非必要支出。在明确市政工程的材料设备及人工费后,即可结合工程实况制定造价管理方案,优化整个施工过程,实现对造价成本的精细化控制,在保证市政工程施工质量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经济效益。
2 动态成本控制在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2.1 设计阶段
在市政工程建设的全生命周期中,前期设计阶段是造价管理的重点,需将动态成本控制理念贯穿其中,从造价管理角度评估施工方案的经济性,同时提高设计图纸的合理性,为市政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保障,既要保证质量达标,也要在如期完工的基础上,将造价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在市政工程的前期设计中,造价控制的关键在于设计概算编制,管理阶段需将成本控制设置为关键控制节点,通过引入价值工程理论,优化完善限额设计体系,围绕成本提高项目规划设计水平。另外,还可基于新理念及新技术,结合市政工程的实际情况及造价管理需求,构建起数字化协同平台,基于技术经济对比,选择更为适合的设计方案。
2.2 施工阶段
在市政工程施工中,造价成本管理进入重点阶段,由于此阶段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多,再加之涉及多个工序的相互衔接,在施工组织、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极易引发设计变更,管理不到位还可能出现质量、工期及安全风险,致使成本失控等情况发生。因此,为了在施工阶段强化造价管理,则要构建起全过程的动态调控机制,将施工环节的各项要素统一纳入到管理范畴,实现全过程的成本监控及动态调整。可根据市政工程的工程量,建立起核算及审核机制,通过引进 BIM 技术、三维模型检验等技术,对比分析测量结果、清单、图纸技术指标的一致性,只要发现偏差第一时间组织专题论证,确保施工作业按流程进行,减少变更情况。另外,在市政工程施工过程中,可加强动态管理,根据进度计划动态分析造价情况,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及交流,基于价值流分析法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对经济指标、技术方案的协同优化及控制。
3 动态成本控制的应用要点
3.1 优化设计工程造价动态成本指标
为了推动工程造价动态管控体系的优化完善及高效运行,需结合市政工程的实际情况,构建起更为科学可靠的成本测控指标,具体应准确界定动态成本构成要素,定期对指标体系进行更新,确保施工阶段的增项、风险准备金等各类潜在费用都能涵盖其中,依托于系统化的管控模型,明确动态成本测控指标。应根据预设的资金计划、里程碑节点,将总目标细化分解,形成阶段性控制基准值。同时需引进新理念及技术,构建起多源数据采集系统,动态分析及对比项目实际支出、基准之间的相符度,一旦偏差超出预设的预警值,第一时间采取动态纠偏措施。还可围绕市政工程造价成本管理目标,建立成本目标动态修正算法,实时掌握施工进度、市场波动情况,通过不断修正及调整,提高管控目标与实况的适应性。
3.2 基于动态成本控制强化造价管理
在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中,需结合造价成本的组成分析,将动态成本控制机制运用到管理工作中,通过结合项目的施工执行情况,动态调节造价组成要素,在确保施工进度、质量符合要求的基础上,控制项目成本投入。首先,应根据市政工程预设的工期、施工内容,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对各项施工任务分解,再以此为单元优化资源配置,根据施工实际执行情况,动态控制成本构成因素。因此,需先分析工程总量,在施工任务分解后,划分施工周期及内容,依照实际执行进度动态调整施工资源;其次,在明确施工内容、周期之间的关联性后,分析实际施工执行进度。当实际进度的速度较快时,可适当缩减资源配置总量,调整施工节奏,确保进度、质量达标;当进度滞后于计划时,增加施工资源,通过灵活调整,采取动态的成本控制方式,减少无效费用支出。因此,在市政工程的造价管理中,基于动态成本控制可增强管理的适应性,不仅可进行预警及科学规划,更可灵活应对实际情况,以最为优化的资源配置,实现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4 结束语
总之,随着市政工程建设环境的复杂化,造价管理的难度也在不断提高,多项确定、不确定因素都能够影响造价管理,需通过强化动态成本控制,对工程的人工、材料设备费用进行分析,灵活控制及调整工程造价成本,确保市政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保持较强的适应性,灵活应对市场及环境变化,以最为优化的资源配置提高施工效率及质量,保证市政工程建设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洋.动态成本控制在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厨卫,2024,23(4):196-198.
[2]莫楠楠.市政工程造价管理中动态成本控制的应用研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5(2):222-224.
[3]贺红娟.动态成本控制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4,22(22):72-74.
[4]檀丽丽.基于成本管理下饲料厂房建设过程中工程造价合理有效控制与探索[J].中国饲料,2021(12):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