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有效途径
宋建锋
浙江艺羽人力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天津市 300000
引言
随着各地建设项目数量持续增加,施工过程中暴露出质量管理不到位的情况,部分工人缺乏规范操作意识,材料堆放混乱导致变质损坏,质量检查往往集中在工程收尾阶段,难以发现隐蔽问题。这些情况容易造成墙面开裂、管道渗漏等质量缺陷,给后期使用带来安全隐患,还会增加维修成本。通过系统性的改进措施,既能够保证建筑物的牢固性和使用功能,又可以避免材料浪费和重复施工,对提升建筑企业效益具有实际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形成更可靠的行业管理标准。
1 当前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的挑战
现代建筑项目通常涉及多个专业和不同方的协作,如设计、施工和监理等,这种复杂性使得管理协调的难度加大,容易导致沟通不畅和责任不清,进而影响项目的整体进展和质量。人力、物资和设备的短缺,尤其是在高峰期,给施工现场管理带来了额外的成本压力,此外,材料价格的波动也加剧了预算控制的难度,导致项目成本难以预测和控制。尽管行业内安全管理有所加强,但施工现场仍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高风险工序中,如高空作业和重物搬运等,事故风险的高发,使得企业需要持续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以保障工人安全和项目顺利进行。尽管信息化技术在建筑行业逐步推广,但部分企业在技术应用上仍存在滞后,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数据分析能力,导致管理效率低下和决策的科学性不足,影响项目的整体绩效。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有效策略
2.1 强化安全管理
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和安全奖惩制度等,明确各部门和人员安全职责,确保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严肃处理违反行为。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要求,制定完善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和施工人员个人防护用品等,确保设施完好有效,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如高处作业时设置安全网、防护栏,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带、安全帽等。制定安全应急预案,涵盖火灾、坍塌、触电等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施工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以便在事故发生时迅速启动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救援和处理,减少事故损失。加大安全检查与整改力度。施工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包括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和季节性检查等,覆盖施工现场各个环节和部位,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实施跟进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台账,登记安全隐患,明确整改责任人、措施和期限,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整改。
2.2 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的重点是要实现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的目标,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执行,分析,必要的措施,计划变更等。由于工程项目的工期比较长,工程成本的控制也比较困难。工程成本管理的关键是把计划成本确定为施工成本的目标值,并对工程造价进行定期的对比分析。通过这种比较,能够确定实际开支和计划费用的偏差,通过对偏差的成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保证目标的达成,或者尽量缩小差异。成本管理还包括对工程签约合同造价、施工过程中的设计变更、现场签证、施工中采用的新技术和科技成果创造的效益等方面的控制。此外,合理加快工程的施工进度,缩短施工周期也是节约成本的有效途径,这涉及到优化配置各种施工资源,加强对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计划的节点控制和动态管理。
2.3 加强材料与工艺的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材料方面,项目管理者严格把关,从采购到现场使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质量检查。选择有信誉、有资质的供应商,确保所采购的材料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对于进场材料,建立严格的检验制度,确保不合格材料不会进入施工环节。在工艺控制方面,施工过程中的每一步操作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确保工艺质量。项目管理者应加强现场监理工作,对关键工序进行重点监控,防止因操作失误或工艺偏差导致的质量问题。对于复杂或技术要求较高的施工工序,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并在施工前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全面理解并正确执行工艺要求。
2.4 完善施工设备的管理体系
建立科学的施工设备管理体系,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规范施工管理流程,加强安全管理,是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的关键。对各类设备,从采购到最终维修的各个阶段,企业需实施全面监督管理,以保障设备运行状况的稳定性。施工设备的管理不仅包括日常的维护与修理,还应当引入设备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及时跟踪设备的工作状况,提前预警故障问题,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停工时间。企业实行现代化的设备管理,借助智能化的设备管理系统,能够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跟踪与监察,以便于及时识别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利用传感器技术对运行中的设备数据进行即时搜集,实现对设备温度、压力及旋转速度的持续监测,若监测到任何异常,系统立即发出警报,通知维护人员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以保障施工进程不受干扰。
2.5 施工计划与进度管理
清晰定义各施工阶段的具体目标和成果,确保所有参与者对项目的期望一致,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团队的协作效率,还能为后续的评估和反馈提供依据。将整体项目拆分为可管理的子任务,便于分配责任和资源,每个子任务应具备明确的起止时间、责任人和预期成果,确保所有成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高效执行。为每个子任务合理估算所需时间,考虑施工工艺、资源可用性和潜在风险,可以采用历史数据和专家判断相结合的方法,提高时间估算的准确性。根据施工任务的要求,合理配置人力、物资和设备,确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制定资源配置表,明确各项资源的使用计划,避免资源闲置或短缺。识别项目中的关键路径,关注对整体进度影响最大的任务,通过关键路径法分析,及时监测关键任务的进展,确保这些任务按时完成,以防对项目整体进度造成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对于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和提升施工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下通过系统性的制度建设、全过程的动态管控以及各参与方的协同配合,能够最大限度降低施工风险、减少资源浪费、提升施工效率。未来,应进一步融入智能化管理手段,强化管理制度建设,加强资源配置优化,提高人员整体水平,推行现场科技应用,推动建筑业朝着更高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芹.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管理成效的途径与措施分析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11):
.
[2]张丰.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现场施工管理应对措施核心思路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21,19(16):126-127.
[3]冯强强,郑丽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施工现场管理现状以及改进优化措施[J].中国建筑建材发展导向,2020,18(08):310-311.
[4]刘琳琳,蒋晓东,杨鹏浩.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建筑工程现场管理优化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0,28(10):15-16.
[5]周文成,王建平,张雷.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污水来源要素及控制技术研究[J].工程质量,2022,40(5):97-102.
[6]何学杰.关于强化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思考——以和成大厦项目为例[J].广东建材,2023,39(07):120-122+126.
[7]郝国宇,王学童,彭琴.探究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有效方法[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0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