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语文跨学科思辨性融合教学路径探究

作者

陈丽英

厦门市思明区莲前小学 361000

引言

时代的变迁意味着人们要不断去适应社会,区别于以前社会上的技术性人才,现在社会上更侧重于对全面性人才的培养,这就意味着教学重点的改变。而为了适应不断改变的教学重点,教师也在不断探讨和研究新的教学手段,跨学科思辨性融合教学应运而生。该教学手段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系列教学限制,注重于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操作的教学策略。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学科知识传授相对孤立,跨学科整合意识薄弱

结合当前的教学现状不难看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一大重难点便是如何改善当前学科孤立的现状,基于各方面的限制,目前大部分地区教师的教学策略仍然倾向于对语文学科自身知识点的讲解,忽略了语文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这种知识传授的方式将会限制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未来遇到涉及多学科结合的问题时,将会无从下手,也不能体会到语文学科真正的魅力,降低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

二、小学语文跨学科融合教学策略

1.主题式项目学习,促进知识深度融合

为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跨学科思辨性融合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主题式项目学习。所谓主题式项目学习就是以一个知识点为中心展开一个大型知识图谱,在这个大型知识图谱中可以将各学科之间的共同点联系起来。这种主题式项目学习将打破学科壁垒,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时不再受限于单一的学科课本知识,而是能够将多学科之间共同联系起来,能够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来思考和探讨问题,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以六年级上册“保护环境”主题单元中的《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为例设计主题式项目学习方案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认知框架,以《只有一个地球》为切入点,组织学生开展“守护家园行动派”项目式学习。首先进入选题立项阶段,学生可寻找课文中比较具有启发的如“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这一比喻点来拟定调研主题,接着开展多维探究并选定一个地点进行实地考察,并模仿文中的描写方法来记录地点周边河流污染情况,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考文章中列数字的方法来整理调研所得数据,或者还可以对不同人群进行访问调查。在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单元语文要素进行成果呈现,如制作“地球就诊记”连环画,运用课文说明方法撰写《给校长的一封信》,编写并演绎相关情景剧,最后举办“环境保护成果博览会”进行多元展示,设置数据可视化区展示用课文说明方法制作的图表、文学创作区展出仿写课文的环保诗歌、创意手工区呈现用回收材料制作的“未来地球”模型、互动体验区组织“水资源保护”情景模拟游戏,项目评价采用“三维量表”考查知识维度对课文说明方法的运用、能力维度关注跨学科调研能力、情感维度评估环保责任意识,最终成果汇编成《我们的地球宣言》电子杂志通过校园公众号推送并寄送至当地环保部门,通过深度学习形成“用语文方式解决现实问题”的思维范式。

2.情境化问题驱动,激发跨学科思维活力

基于小学学生认知维度的局限,在面对一些没有接触过或者较抽象的知识时接受程度比较低,情境式教学便是基于该教学现状,创设一个学生经常接触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能够带入并理解。同时教师还能在这种生活化情境中更多地融入跨学科问题,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熟悉的场景下去思考深度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同时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不能用单一的思维能力去解决问题时,教师引导他们使用多学科的知识去综合思考和分析,从而进一步培养其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以借鉴《草船借箭》这一课为教学实例,教师可以将这一课场景生活化,将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思考场景创设为小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诸葛亮要去思考这个计划如何开展实施,以及通过什么方式去更好地达成这一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去思考问题。具体来说,从数学上分析,要实现草船借箭这一目的应该需要多少草船,多少草把子等因素。从历史方面入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思考诸葛亮为什么要去进行草船借箭以及草船借箭这一措施造成了什么样的局面、产生了什么样的作用。结合地理问题思考诸葛亮草船借箭为什么会成功。通过这种多学科方面问题的整合,学生在学习语文课文时融入了地理、数学、历史等多学科知识,不仅跨学科思维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其将复杂问题生活化的思维方式,为以后面对更大更综合的学科问题提供解决方法。

结束语:综上所述,作为当前教学改革的一大重要教学手段,跨学科思辨性融合教学旨在发现语文课文中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共同点或融通点,并引导学生将其联系起来进行主题式项目学习,同时还可以在学习时融入生活化场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辩证能力。相信在这样的教学探索中,学生不仅能收获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更能培养出应对复杂问题的综合素养,真正成为兼具思辨能力与实践智慧的学习者。在未来随着教学重点的不断改革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师还将持续提升自身的教学素养与创新能力,在深耕学科本质的基础上探索更具实践性、启发性的融合路径,以更精准的教学设计激活学生的思辨潜能,为他们构建适应终身学习的认知框架,筑牢未来发展的根基。

参考文献:

[1]农玉娟.小学语文跨学科思辨性融合教学路径探究[J].广西教育,2025,(04):68-72.

[2]王娥.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习作大单元教学优化路径[J].华夏教 师,2025,(18):93-95.DOI:10.16704/j.cnki.hxjs.2025.18.015.

[3]乔晴祎.跨学科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路径[J].江西教育,2025,(24):45-47.

[4]马玉桂.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路径与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研究,2025,(11):60-62.

[5]董校汝,金春花.跨媒介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创新 路径探索[J].作家天地,2025,(17):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