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分析

作者

舒爱强

岷县闾井镇初级中学 748499

引言: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成为趋势。初中数学教学具有一定抽象性,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其带来新契机。如何有效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1.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1.1 丰富教学资源

信息技术为初中数学教学提供了海量且多元的教学资源,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材单一的局限。教师可通过教育资源平台、数学学科网站等渠道,获取涵盖知识点讲解视频、互动课件、数学史故事、实际应用案例等各类资源。例如在教学“函数”时,能找到不同难度层次的函数图像动态演示视频、生活中函数应用的案例(如气温变化曲线、商场销售额变化趋势),以及针对函数性质的互动练习题;教学“几何图形”时,可获取 3D 几何模型、图形变换动画等资源。这些资源不仅覆盖初中数学各章节内容,还能根据学生认知水平进行筛选,满足不同教学场景需求。同时,教师可将优质资源整合后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下通过线上平台自主学习,拓展学习渠道,弥补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的不足,为数学教学提供更丰富的内容支撑。

1.2 创新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从传统“教师讲授为主”向“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转变。传统数学课堂中,教师多通过板书讲解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而信息技术可借助互动软件、在线平台等工具,构建更具参与性的教学模式。例如在课堂中使用在线答题系统,教师发布练习题后,学生通过终端设备实时提交答案,系统即时统计答题情况,教师能快速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针对性调整教学节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利用在线协作平台,学生可共同编辑文档、讨论解题思路,打破小组间的空间限制,提升合作效率。此外,信息技术还支持翻转课堂教学,教师提前将知识点讲解视频上传至平台,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时间则集中用于答疑、解题训练与拓展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教学方式更灵活、更贴合学生学习需求。

2.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2.1 多媒体展示抽象知识

初中数学中存在大量抽象知识(如函数图像、几何变换、代数公式推导),借助多媒体技术可将抽象内容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在教学“一次函数图像与性质”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动态展示当 k 和 b 取值变化时,函数图像的平移、倾斜角度变化过程,让学生直观观察k 值对图像斜率的影响、b 值对图像与y 轴交点的影响,避免仅通过公式记忆图像性质的问题。教学“立体几何”中“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时,利用3D 动画演示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形的过程,以及平面图形折叠成正方体的步骤,标注出相对面、相邻面的位置关系,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解决传统教学中仅靠实物模型难以全面展示的问题。多媒体的图文、声像结合特点,能将抽象的数学逻辑转化为可感知的动态过程,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提升知识吸收效率。

2.2 软件辅助教学活动

各类数学教学软件可辅助教师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提升教学效果。在解题训练环节,使用数学解题软件(如几何画板、MathType),教师可快速绘制几何图形、编辑复杂公式,节省板书时间,同时软件支持动态演示解题过程,例如在讲解“几何证明题”时,用几何画板逐步标注辅助线、展示推理步骤,让学生清晰跟随解题思路;学生也可使用软件自主尝试绘制图形、验证解题方法,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在数据分析与统计教学中,利用 Excel 等数据处理软件,引导学生将实际调查数据(如班级同学身高、体重数据)输入软件,通过软件自动生成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计算平均数、方差等统计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分析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此外,部分互动教学软件还设置了闯关答题、数学游戏等模块,能以趣味性方式开展巩固练习,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

3.信息技术应用的保障措施

3.1 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确保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关键。学校需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针对初中数学教师开展分层培训:基础培训聚焦常用教学软件(如 PPT高级功能、几何画板、在线教学平台)的操作,确保教师能熟练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展线上教学;进阶培训侧重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如如何根据“函数”“几何”等不同知识点特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工具,如何设计基于信息技术的互动教学活动。同时,组织教师参与信息技术教学案例研讨,邀请优秀教师分享“用多媒体突破代数公式推导难点”“用软件开展统计实践教学”等实例,促进经验交流;鼓励教师参与信息技术教学竞赛、课题研究,推动教师主动探索技术应用方法,逐步提升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的能力,避免技术应用流于形式。

3.2 学校硬件设施完善

完善的硬件设施是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基础保障。学校需根据教学需求,配齐配足终端设备与网络环境:为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实物展台),确保教师能顺利开展多媒体教学;为学生配备专用的计算机教室或平板设备,满足学生在课堂中使用软件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协作的需求;升级校园网络,保障线上教学资源的流畅访问,避免因网络卡顿影响教学进度。同时,建立硬件设备定期维护机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检查多媒体设备、计算机的运行状态,及时维修故障设备,确保教学过程不中断;根据技术发展趋势,适时更新硬件设施,如引入互动性更强的智慧黑板、支持 3D 展示的教学设备,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更优质的硬件支持,避免因设备落后限制技术应用效果。

3.3 教学评价体系优化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能引导教师科学运用信息技术,确保技术应用服务于教学目标。学校需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将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纳入教学评价维度:在教师教学评价中,不仅关注教学内容的完整性,还需评估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否合理(如是否有效突破教学难点、是否提升学生参与度),可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学生在技术辅助教学中的互动情况,通过学生问卷收集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反馈;在学生学习评价中,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实践的表现(如是否主动使用软件验证解题思路、是否参与线上讨论),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解题能力的提升,避免仅以考试成绩衡量学习效果。

结束语:信息技术为初中数学教学注入新活力。通过发挥其优势、运用有效策略及完善保障措施,能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让信息技术更好服务于教学,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促进初中数学教学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贤明.新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习题比较研究——以人教版、苏科版与北师大版教材 中 有 理 数 章 节 为 例 [J/OL]. 内 蒙 古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 教 育 科 学版),2025,(02):1-11[2025-04-01].

[2]于顺芳.谈生活化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5,(12):110-112.

[3] 龚 静 .“ 双 减 ” 政 策背 景 下 初中 数 学 教学 提 质增 效 路 径浅 探[J]. 学 周刊,2025,(12):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