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育苗视角下林业种苗培育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田建军
河溶镇综合执法中心 湖北 当阳 444116
引言
林业种苗的培育是林业生产的前提基础,对于森林资源的优度和长效性利用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受气候变化、病害虫灾、以及人工繁育技术的影响,林业种苗培育也承受着较大的压力,提出了科学培育种苗的新思路来解决育苗所面临的问题,也将为问题提供新的视角。本文主要就林业种苗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展开研究工作,并突出介绍了如何有效地防治病害传染,希望能对相关研究人员及一线技术人员提供一定的建议。
1、林业种苗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然,在具体进行林业育苗过程中,因为技术水平、管理方式以及外在条件等多种原因,目前导致了较多的问题,其直接影响了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1 种苗质量问题
即树苗质量的高低会影响树木的生命健康以及对生态环境效果,但是实际工作中的树苗质量的低劣通常会受到在成长环境、苗木选种、培育种植技巧等的影响,而致使树苗质量欠佳。首先,目前还有不少地方仍旧采用传统的树苗培育技巧来培养树苗,未充分利用种子改进及高效化的栽培技术;其次,由于气候变化及环境质量退化的影响,也会致使树苗的生长产生不利因素,这样一来也会容易出现大规模病害和虫害,从而降低树苗存活质量及健康状况。
1.1.1 病虫害防治滞后
疾病与虫害对于树木种子的栽种也会带来极为显著的影响,在现代林木栽种中如若对于这两种问题不能及时进行处理的话,则会对树木成长造成严重的危害。而由于疾病种类较多而且处理方式又比较少,因此很多地区的防治还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化学药剂喷洒层面,并没有形成体系化的预防模式,没有选择生物防控的方式。并且疾病防治以及虫害防治的相关检测以及报警系统也没有做到位,可能造成防治措施的延后,进而引发更大的损害。
1.2 当前技术瓶颈分析
除种苗质量与病虫防控外,林业苗圃培育技术问题也制约着林业苗圃产业发展
1.2.1 技术创新不足
尽管近年来森林培育育苗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过就整体的技术创新程度而言仍然不够强大,并不能充分满足大规模且优质苗木的种树要求。多数情况下还处于传统的栽培方式,缺乏针对性的科研开发,导致种苗的生产数量减少,存活率的稳定性下降。加之部分新培育模式、新技术在部分地区推广应用不到位,致使其更替更新速度减缓。
1.2.2 环境管理问题
种子生长对环境管理有着非常大的依赖性。而绝大多数播种基地管理能力不能对气候环境因素的温度湿度光照的强度进行有效控制,对种子的生长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土壤质量以及水资源问题也是经常性影响种植的难题,在落后地区或者生态环境敏感地区,其播种环境较差,在当地难以实现好种子的生长需求。
2、科学育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
而针对上述问题,科学育苗解决了林业种苗生产过程中技术问题提出的有力参考,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育苗环境,完善病虫害防治体系,有效提升林业种苗质量防治水平。
2.1 科学育苗技术的创新
技术更新与应用是促进生产环节中科学种植的前提,主要包括品种选择技术、栽培技术、环境调控技术等方面。
2.1.1 采用高效育苗技术
播种是一个培育种子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的科技技术结合生物学、遗传学广泛应用于该领域,基因培育、分子标记和细胞培育技术的使用已培育出很多高品质的种子,新型塑料温室培植、喷灌等技术也大大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从而保证森林种子育苗的顺利进行。
2.1.2 精准环境控制技术
科学环境控制法是指通过采用智能温室控制装置和自动滴灌等设施技术手段来人工控制种植环境空间中的温度、湿度以及光照等,确保种子种植时可以有最佳的种植环境。通过土壤营养控制和调节技术及空气环境控制检测技术的应用等,来保持良好的种植环境,促进种子的健康成长。
2.2 病虫害防治的综合策略
病虫害的防治在林业种苗的生产环节发挥重要的作用,合理的病虫害的防治对保证种苗的健康情况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2.2.1 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是无污染、无残留的绿色安全控病灭虫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引进天敌、寄生昆虫或真菌进行防治等自然防控,可以降低疾病传播,例如昆虫或有益线虫、寄生性真菌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达到降低或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减小生态环境污染,具有平衡生态系统的潜能。
2.2.2 精准施药与监控
通过精准化用药方式精准治虫、治病,减少盲目用药。通过系统的虫情、病害预警防控体系建设和数据分析技术,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生趋势,提前预防处理,减少农药盲目喷施,从而降低了农药不合理使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2.2.3 综合防治措施
单一的防治措施难以应对病虫害复杂的局面,采取综合防治是防治病虫害的首选。综合防治即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相结合,形成一条综合防病治虫的防线,将大大减少病虫害危害。例如将农业措施如轮作、培肥土壤等措施结合生物防治措施能有效避免病虫发生。
2.3 其他创新防治手段
除了传统的防控技术,新型技术也开始逐渐在病虫防控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应用纳米技术开发的新一代杀虫剂,实现精准高效防控病虫害并减小对环境的破坏,应用智能化的无人机以及机器人在林木防护方面,可以进行自动化、精准化的病虫防控,降低工作效率,避免人为差错的产生。
结语
林业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林种繁育,林种繁育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品质、病虫害防治等。通过创新科技手段进行植物繁育以及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发展,可有效提升林木苗木质量及成活率。在今后,需要加大对研究资金的投资力度,提升科学技术进步以及发展应用,逐渐提高林木的种子繁育技术水平,促进林业发展和环境保护。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 张德昌; 李旭东. 林业种苗培育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 林业科技,2023(12): 45-49.
[2] 刘雪莉; 陈彦杰. 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与实践[J]. 林业病虫害, 2022(7):33-37.
[3] 周志强; 高鹏程; 罗文博. 科学育苗理念在现代林业种苗培育中的应用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 2024(4): 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