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小学数学教学提质增效的实践探索
黄治娟
阜阳市颍州区文峰小学 安徽 阜阳 236000
近年来,随着“教育数字化”战略的全面推进,人工智能正逐步走进基础教育课堂,重构教师教、学生学、教学评的全过程。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之一,具备结构严谨、内容逻辑性强、评价可量化等特点,为 AI 技术的有效介入提供了良好的契合点。在“双减”政策背景下,传统教学模式在提升效率、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而AI 的引入为教学质量提升与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新的突破口。
、AI 技术介入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增强课堂互动性
AI 语音识别与图像识别系统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向互动,如学生通过语音回答、图像拖拽操作完成任务,提升课堂参与度。AI 辅助教学工具如“希沃白板”、“小猿辅导机器人”等提升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1]。
(二)推动教学精准化与个性化
AI 平台可根据学生作业表现与课中互动数据进行学情诊断,形成学习画像,实现“千人千面”的资源推送与个性化练习方案,真正落实“因材施教”的理念。
(三)优化教师教学负担与管理效率
AI 批改、数据分析、错题归类功能解放了教师的重复性劳动,让教师更专注于教学设计与课堂互动。基于平台生成的教学报告为教学决策与策略调整提供了科学依据[2]。
二、AI 赋能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路径
(一)智能资源推送实现教学内容的精准契合
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资源多以纸质教材与统一化的教案为主,难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发展需求[3]。AI 技术的引入,使得教学资源配置从“人找资源”走向“资源找人”,推动教学从“千篇一律”向“因材施教”转变。基于学生学习大数据,AI 平台能够精准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学习风格、兴趣偏好与易错点,形成个性化学习画像,并据此智能推荐相应的教学资源。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借助智能教学平台如“智慧课堂系统”“同步学”“小猿口算”等,对不同层次学生推送差异化学习任务。例如,在“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中,AI 系统能根据学生对“整体与部分”“分子与分母”等基础概念的理解深度,自动推送对应的微课视频,有的侧重于图像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直观感知,有的则提供动画情境故事强化应用场景感知,同时附带分层练习题实现知识巩固与能力提升。对于部分基础较弱的学生,平台可以安排“图形分割”“动手拼合”等低阶任务;而对于理解力较强的学生,则推荐拓展型任务如“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其思考如披萨分切、测量刻度等真实情境中的数学意义。
(二)AI 助力建构“教—学—评”一体化课堂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学”“评”往往处于割裂状态:教师单向传授,学生被动接受,评价多为课后检测或阶段性测试,无法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与精准反馈。而AI 技术的引入,打破了这一壁垒,推动教学、学习与评价深度融合,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动态课堂结构。
AI 平台在教学过程中可自动采集并分析学生的多维度学习数据,如答题正确率、答题时长、题目尝试次数、操作路径、错题类型等,为教师提供即时、全面、客观的教学反馈。以“图形与几何”单元为例,在讲授“角的初步认识”内容时,学生在智能终端上完成“找角”“分类角度”“测量角的大小”等任务操作,系统可实时追踪学生在“锐角、直角、钝角”的辨别情况,识别哪些学生对角度概念模糊、在哪些类型题目上反复出错,进而通过数据图表生成个性化的学情分析报告,如掌握率分布图、能力维度雷达图、问题聚焦热力图等。
教师可根据这些数据,迅速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理解程度,动态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对大多数学生未掌握的“角的定义”部分,教师可选择暂停新授内容,利用 AI 平台推送图像演示、微视频讲解或操作游戏进行再强化;而对部分学生已掌握的内容,可安排拓展训练或小组讨论,实现课堂节奏的灵活调控,真正做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AI 系统还能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与知识迁移路径,便于教师开展纵向跟踪评价。例如,在一段时间后系统可自动生成“几何思维发展档案”,记录学生从识图到绘图、从识角到测角的思维演进过程,为教师提供个性化指导依据。
(三)基于 AI 的个性化学习路径构建
AI 赋能的教学系统以大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技术为支撑,能够精准识别每位学生的学习特征、知识掌握程度、认知水平与学习习惯,从而为其量身打造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打破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方式,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在实际应用中,学生通过接入如“学而思网校”“一起学”“智慧树”等 AI 学习平台,可根据系统自动生成的个性学习报告,自主规划学习节奏与路径,实现由“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复习”的完整学习闭环。以“分数的初步认识”为例,系统会根据学生在预学阶段对分子分母理解的答题情况,智能推送相关动画演示、知识讲解视频、趣味闯关游戏等多元化学习资源,使学生在“看—做—评”中形成知识建构;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平台可结合学生实时答题数据,为不同水平学生安排分层任务,引导其在小组合作中完成难度适配的练习,提升学习有效性;课后复习阶段,系统可自动锁定学生的薄弱点,安排“精准补练”,并提供答题策略建议与错题诊断报告,帮助学生实现对症补漏、精准提升。
结束语
AI 赋能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项融合科技与教育的深层改革,是推动教育质量提升与公平发展的重要路径。从教学设计优化到个性化学习支持,从实时数据反馈到多元化评价应用,AI 技术正深刻改变着课堂生态与教师角色。小学数学教学应进一步探索“人机协同”的合理边界,推动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升,避免“唯技术论”的误区,实现技术与育人的深度融合。唯有如此,AI 才能真正成为推动数学教育提质增效的有力引擎。
参考文献
[1]李娜.“双减”政策背景下人工智能助力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的实践路径[J].小学教学 参考,2023(12):41-43.
[2] 陈丽 . 人工 智能 背景 下基 础教 育教 学模 式创 新研 究[J]. 电化 教育 研究,2021,42(3):45-50.
[3] 杨志勇, 田鹏. 教育人工智能的应用现状与未来展望[J]. 现代教育技术,2020,30(6):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