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探讨
吴琼
江山市新塘边小学,浙江 江山 324100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测,更应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在核心素养视角下,评价应关注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等多维度指标。换言之评价既要反映学生对课文知识、词句理解和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又要关注其阅读理解能力、批判性思维、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通过建立多维度评价理念,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课堂学习与实际应用结合,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提升的统一。
一、应用多元化评价方式
传统小学语文课堂评价长期以来主要依赖纸笔测试,往往只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创造性和情感体验。这种单一的评价模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在阅读理解、思维能力、合作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等方面存在明显的评价缺失。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应实现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评价手段应涵盖学生学习过程、课堂表现及学习成果的各个维度,实现对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评价[1]。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将课堂观察纳入评价体系,通过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质量、合作探究情况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和思维发展。同时,作业批改不再仅是检查答案的准确性,而是注重学生思路的完整性、语言表达的规范性以及创造性表达的体现。在口头表达评价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演讲汇报、朗读表演等环节中的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和情感表达,既关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也关注表达的生动性与感染力。
此外,多元化评价还应包括合作探究评价与创作活动评价。在小组合作中,教师不仅评估学生完成任务的结果,更注重其在团队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分工与配合情况以及创新性思维的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思维导图、读书手账、小组讨论和读书分享会等方式观察学生分析问题、提炼观点和表达见解的能力,从而有效考察其阅读理解深度和批判性思维水平;在写作教学中,则不仅评价文章结构、语言运用与表达规范,还应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情感表达和文化理解能力,以培养其综合语言素养与审美意识。
二、形成性评价与信息化融合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形成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关注,通过即时反馈促进学生不断调整学习策略和改进学习方法。与传统终结性评价相比,形成性评价更注重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发展、技能掌握和情感体验,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将形成性评价贯穿于听、说、读、写各环节,通过观察、提问、互动和阶段性作业等方式,动态记录学生的学习表现与成长轨迹,为后续教学提供针对性指导[2]。
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为形成性评价提供了更为便捷与高效的实施路径。教师可以利用电子作业平台、微课资源、在线测试和互动答题系统,实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包括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学习兴趣变化以及思维表现等,从而生成可视化分析报告。
通过这些数据,教师能够科学评估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并根据个体差异设计个性化的指导方案,实现“因材施教”。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在线阅读平台或数字化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分层分析和归纳总结,同时通过在线讨论或课堂问答系统收集学生的观点与理解,形成学习反馈闭环。在写作教学中,信息化工具可以用于收集学生写作草稿、注释批改意见以及同伴互评内容,实现即时反馈与互动评价,使学生在修改和完善作品的过程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与创新表达能力。此外,教师可利用学习管理系统记录学生的成长轨迹,将形成性评价结果与终结性评价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学习档案。
信息化形成性评价不仅能够提升教师教学的精准性,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调控能力。学生在接受即时反馈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自身优势与不足,并根据教师指导进行针对性改进,逐步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此
三、课堂评价结果的综合应用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课堂评价不仅要关注单一环节的结果,更应注重对评价数据的综合分析与应用[3]。教师应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对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表现进行多维度解读,从而形成对学生整体学习状况的全面认识。例如,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表现出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程度,可以结合写作成绩、课堂表现以及合作探究成果进行整体评估,形成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
综合应用评价结果,有助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实现“以评促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优势与薄弱环节,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在课堂中设置针对性的练习、讨论和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评价结果也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目标调整,培养其自我监控、自我管理的学习能力。例如,在写作训练中,教师可根据学生之前的表现制定个性化改进计划,帮助学生在词汇运用、句式多样性和情感表达上逐步提升;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文本细节、梳理思路和讨论主题等方式,强化深度理解与分析能力。
结束语: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应超越传统单一的成绩考核,注重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过程性与形成性评价的结合,以及自评与同伴互评的实践,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体性。同时,信息化手段的应用为评价提供了数据支撑和技术保障,实现评价与教学的有机融合。
参考文献
[1] 王晓明.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评价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2):45-48.
[2]李建华.小学语文课堂多元化评价策略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20,32(8):56-59.
[3] 赵 丽 . 信 息 化 背 景 下 小 学 语 文 课 堂 评 价 改 革 研 究 [J]. 基 础 教 育 研究,2022,10(5):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