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开展对策研究
马小虎
平罗县城关第七小学 宁夏石嘴山 753400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面临提质增效的新要求,传统单一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旨在通过整合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竞赛体验与过程评价,提升课堂实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该模式强调教学环节有机融合,促进学生体能、技能与心理素质的全面提升,符合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概述
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是一种融合教学、训练、竞赛与评价于一体的创新教学模式,旨在打破传统体育课中各环节相对独立、衔接不紧的问题,实现教学过程的系统化、高效化,该模式以“学”为基础,注重学生运动知识与技能的掌握;以“练”为手段,通过多样化训练提升运动能力;以“赛”为载体,引入竞赛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与团队协作意识;以“评”为保障,通过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四要素相互融合、相辅相成,有助于增强课堂趣味性和实效性,提升学生运动素养与综合素质,这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也契合当前素质教育的方向,是推动小学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开展对策
(一)创新教学方法
在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传统体育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学过程枯燥、互动性差,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一体化课堂强调“学中有练、练中有赛、赛中有评”,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运用多样化、趣味化、情境化的教学方法,构建动态互动的教学环境,例如,引入游戏化教学、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可以有效满足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课堂效率,同时,教学方法的创新还体现在评价方式的改革,通过形成性评价、自评互评等手段,让学生在参与中不断反思与改进,增强自我认知,创新教学方法不仅优化了教学结构,也推动了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一体化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1]。在小学篮球教学中应用“学、练、赛、评”一体化理念进行教学方法创新,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篮球项目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初期,教师以视频演示讲解带球的基本技巧,结合生动语言和引导学生理解动作要领,完成“学”的环节。随后通过小组轮换训练的形式展开“练”,设置障碍带球、定点传接等趣味练习,增强技能运用能力。在“赛”的环节中,教师组织三对三小型对抗赛,并设置规则奖励机制,如“进球加分、配合加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团队合作。最后进行“评”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比赛表现,通过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增强学习反思意识,整个过程方法灵活、环节紧凑、评价及时,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篮球技能,也激发了他们的运动热情,充分体现了创新教学方法在一体化课堂中的价值。
(二)强化技能训练
强化技能训练是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学生运动能力的提升的保障,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动作技能发展的关键时期,系统而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身体素质,强化技能训练不仅强调基础动作的反复巩固,还应注重技能在真实情境中的应用能力,做到“练有目的、练有方法、练有实效”,在一体化教学中,技能训练不能孤立存在,而应与学习目标、竞赛体验和过程评价紧密结合,形成螺旋式提升的教学结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分层次、阶段性的训练任务,保障学生在愉悦中掌握技能、在对抗中提升能力,从而实现体育教学的育人价值[2]。在小学乒乓球课堂中,为有效落实“学、练、赛、评”一体化理念,强化技能训练是提升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例如在学习正手攻球技能时,教师可先通过视频演示与分步骤讲解,使学生初步理解动作要领,随后进入“练”的环节,通过设置多个分站,如挥拍练习、墙壁对打、定点接球等,分层推进训练内容,确保每位学生在不同水平上均能参与并获得提升,教师在过程中进行针对性指导,纠正错误动作,增强训练的科学性,在“赛”中,可组织简易的单打对抗赛,让学生在真实比赛情境中运用所学技能,提升实战能力,赛后进入“评”阶段,教师结合学生的动作质量、比赛表现和进步程度进行评价,并引导学生自评与互评,促进技能巩固与认知反思,通过这种有序而系统的技能强化训练,不仅显著提高了学生的乒乓球技术水平,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充分体现了技能训练在一体化教学中的实践价值。
(三)融入竞赛元素
在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中,融入竞赛元素能够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竞赛不仅是检验技能掌握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体验合作、应对挫折与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将竞赛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可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评”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在真实的对抗情境中巩固技能、发展心理素质,竞赛设计应依据学生年龄特征、技术水平与安全保障要求,注重参与性、层次性与公平性,使每位学生都能在竞争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推动一体化课堂教学更加高效地达成育人目标。在小学跳高教学中,为提升学生兴趣,强化运动技能,教师可将竞赛元素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例如,在技能学习与练习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助跑节奏、起跳动作与空中姿态等专项练习后,设计“跳高挑战赛”,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根据成员水平设定不同的起跳高度,逐步晋级挑战,比赛过程中设置积分制度,如按跳高成功次数、动作标准度等赋分,既增强了竞争性,又鼓励学生相互协作、共同进步,赛后结合录像或现场点评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回顾表现与总结经验,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跳高项目的兴趣,也强化了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成长,真正实现“赛中有学、赛中有评”的教学目标。
三、结语
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作为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不仅丰富了教学形式,也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运动能力,通过教学内容的系统整合与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该模式实现了课堂实效与育人价值的双重提升,未来应持续优化教学策略,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完善评价机制,推动一体化教学常态化、科学化发展,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 李春芳.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新课程研究, 2023(28):47-49.
[2] 李静文.小学体育"学,练,赛,评"一体化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策略研究[J].教师, 2024(15):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