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趣味识字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

张芳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实验小学 046500

引言

小学二年级是汉字学习的 “关键积累期”,也是学生识字兴趣与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教材在识字设计上注重 “生活化、情境化”,设有 “识字” 单元、“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 等栏目,为趣味识字教学提供了丰富载体。然而,当前部分二年级识字课堂仍存在 “重数量轻质量、重记忆轻理解” 的问题,学生虽能短期认读生字,却易遗忘或混淆字形、字义。基于此,本文将趣味识字教学法融入部编版二年级识字教学,通过创设趣味场景、挖掘汉字规律、设计互动游戏,让识字从 “枯燥任务” 变为 “有趣体验”,帮助学生在快乐中扎实积累汉字。

一、情境化识字:依托教材内容,创设生活场景

情境化识字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支撑,通过将生字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教材文本情境相联结,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字义、记忆字形,规避 “孤立识字” 的抽象感。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创设情境能搭建 “汉字与生活” 的桥梁,赋予识字画面感与代入感,且契合部编版教材 “识字与生活结合” 的编写理念。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植物妈妈有办法》为例,本课需认识 “旅、洼、蹦、察” 等生字。教学时围绕 “植物传播种子” 主题,打造 “植物旅行团” 情境:教师扮演 “导游”,手持印字 “旅行卡”,讲解 “旅” 字时提问 “蒲公英带种子‘旅行’,‘旅’左为‘方’(像飘扬的旗子)、右为‘㣙’(像行走的人),合起来是‘带旗行走’,是不是和‘旅行’意思很像?”;再让学生扮演 “蒲公英种子”“苍耳种子”,手持对应生字卡模拟 “旅行”—— 拿到 “洼” 字的学生需说明 “我是苍耳种子,会落在‘低洼’土地发芽,‘洼’有 ’,和水或低地有关”;最后结合课文 “豌豆妈妈让豆荚晒太阳,炸开后孩子们蹦着跳着离开”,让学生边做 “蹦跳” 动作边认读“蹦” 字,借 “动作 + 情境” 加深记忆。这种设计既紧扣教材文本,又贴合二年级学生爱角色扮演的特点,实现生字学习与课文理解同步推进。

二、字理溯源识字:挖掘汉字规律,渗透文化内涵

字理溯源识字以汉字构字规律为核心,通过讲解象形、会意、形声等构字方法,让学生理解汉字的 “形义关联”,而非机械记忆。部编版二年级教材收录的生字中,象形字(如 “山、日、月”)、会意字(如 “休、明、从”)、形声字(如 “饺、宵、饼”)占比较高,为字理溯源教学提供了丰富素材。这种方法既能帮助学生快速记忆字形,又能渗透汉字文化,契合 “文化自信” 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求。

以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识字 2 传统节日》 为例,本课需认识 “饺、宵、饼、菊” 等与传统节日相关的生字,其中 “饺、宵、饼” 均为形声字。教学中:1. 针对 “饺” 字,先展示 “饺” 的字形演变,指出 “饣”(食字旁)表示与 “食物” 有关,右边 “交” 表读音,再结合 “春节吃饺子” 的习俗,让学生说说 “饺子” 的样子,强化 “形义关联”;2. 讲解 “宵” 字时,强调 “宀”(宝盖头)与 “房屋” 有关,“肖” 表读音,“宵” 指 “夜晚”,结合 “元宵节赏灯” 的习俗,说明 “元宵节是正月十五的夜晚”,让学生理解 “宵” 与 “夜” 的联系;3. 分析 “饼” 字时,同样依托 “饣” 的形旁,结合 “中秋节吃月饼” 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说出 “饼是一种食物”,再通过 “比一比” 游戏(比较 “饺、宵、饼” 的形旁与声旁),总结形声字 “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的规律。这种教学不仅让学生快速记住生字,还能了解传统节日与汉字的文化联结。

又如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识字 1 神州谣》 中的 “州、岛” 等象形字,教学时展示 “州” 的古文字(像水中的陆地),结合课文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说明 “州” 最初指 “水中的陆地”,后来演变为行政区域名称(如 “广州、杭州”);展示 “岛” 的古文字(像海中的小山),让学生观察字形 “山在鸟下”,理解 “岛是海洋中的小山”。字理的挖掘让汉字学习充满文化趣味,避免学生混淆 “州” 与 “岛” 的字形。

三、游戏化识字:结合教材栏目,设计互动游戏

游戏化识字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通过设计竞争性、互动性的游戏,让学生在 “玩” 中认读生字、巩固记忆。二年级学生注意力持续时间短,游戏能激发其参与热情,让识字学习更具趣味性与挑战性。部编版教材中的 “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 等栏目,常隐含游戏设计思路,教学中可据此延伸设计识字游戏,让识字与教材栏目深度融合。以部编版二年级下册 “语文园地三” 为例,该栏目 “识字加油站” 要求认识 “陀、螺、毽、弹” 等与玩具相关的生字。教学中设计 “识字大转盘” 游戏:1. 制作圆形转盘,盘面划分 8 个区域,每个区域贴上印有生字(如 “陀、螺、毽”)及对应玩具图片的卡片;2. 将学生分为 4 组,每组派代表转动转盘,转盘停止后,代表需认读生字并说出对应的玩具玩法(如转到 “螺” 字,需说 “这是‘陀螺’,转动后能立起来”);3. 若代表回答正确,小组得 1 分,若错误,其他小组可补充,最后得分最高的小组获 “识字小达人” 称号。游戏结合教材 “玩具” 主题生字,既调动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又通过 “说玩法” 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结束语

趣味识字教学法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核心是 “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情境、字理、游戏的融合,让汉字学习回归 “有趣、有用、有文化” 的本质。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法能有效改善二年级学生 “怕识字、易忘字” 的问题,帮助学生在快乐中扎实积累汉字,为中高年级的阅读与写作奠定基础。未来实践中,需注意避免 “为趣味而趣味” 的形式化倾向,确保趣味设计始终服务于 “识字目标”;同时可结合数字化工具进一步丰富趣味形式,让识字教学更具时代性。唯有始终贴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与部编版教材理念,趣味识字教学才能真正发挥价值,助力低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邱凤梅.部编版小学语文低年级趣味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J]. 基础教育研究,2023, (12): 45-47.

[2] 何宁.情境化识字在部编版二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J]. 语文教学通讯,2024, (5): 38-40.

[3] 顾平玉.字理溯源与游戏融合:部编版二年级识字教学的创新路径 [J]. 小学教学参考,2023,(28): 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