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网络行为习惯与思想政治引导策略研究
张迪
中共廊坊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河北廊坊 065000
引言:
在信息时代,互联网已经成为青少年学习、生活和互动的重要平台。青少年是互联网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上网行为不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而且对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由于青少年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辨别能力,在网络环境中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扰,出现网络成瘾等问题。因此,研究青少年网络行为习惯,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引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网络行为习惯分析
1.青少年网络行为习惯现状
首先,青少年对于网络的使用十分频繁。青少年每天花大量时间在网上,互联网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其次,青少年使用互联网的形式多样。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涉及多个领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在学习领域,他们使用在线课程和学习软件辅助学习、获取知识;在娱乐方面,看视频、玩游戏、听音乐等是网络娱乐的常见选择;在社交方面,微信、QQ、微博等社交平台已经成为青少年互动交流、分享生活的主要渠道;随着网购的兴起,一些青少年也开始参与网络购物。
2.青少年网络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
首先,网络成瘾是青少年网络行为中的突出问题。一些青少年过度依赖网络游戏和社交媒体,在网上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健康状况受损、社交能力减弱。网络成瘾不仅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还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其次,青少年网络安全意识薄弱,容易遭遇网络诈骗等安全问题。最后,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和信息辨别能力,青少年很容易受到虚假信息和不良信息的误导[1]。一些网络谣言、假新闻以及暴力色情内容会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诱发青少年犯罪。
二、青少年网络行为习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首先,青少年网络行为习惯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观察窗口。通过对青少年网络浏览内容、社交互动和言论表达的深入分析,能够更准确地把握青少年的思想动态、价值取向和心理需求。其次,青少年的网络行为习惯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以学校和课堂为阵地,但青少年的网络行为具有无时空限制的特点,这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传统局限,构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综合教育模式。最后,青少年网络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也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重点。
三、青少年网络行为习惯的思想政治引导策略
1.加强青少年的网络素养教育
首先,学校可以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2]。课程内容应涵盖网络技能、网络信息分辨能力、网络安全意识以及网络技术发展等网络相关知识。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提高网络素养水平。其次,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网络知识培训和讲座,邀请专家学者、网络技术人员向青少年介绍网络发展的新趋势、网络安全的新问题及其解决办法。最后,组织青少年参加网络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教学,让青少年在实际操作中提升网络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优化互联网的网络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络犯罪行为。同时,加强对网络平台的管理,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净化网络环境。其次,鼓励和支持各类网络平台开发和提供优质的网络内容与服务,如积极健康的文化产品、教育资源和社交互动平台等。通过搭建高质量的网络平台,吸引青少年关注和参与,引导他们在良好的网络环境中学习和成长。最后,开发和推广适合青少年使用的绿色上网软件,过滤不良信息,限制上网时间和访问内容,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家长和学校可以引导青少年安装和使用绿色上网软件,为他们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3.强化家庭和学校的引导作用
首先,家长要加强对孩子上网行为的关注和引导,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了解孩子的网络使用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家长要以身作则,规范自身的上网行为,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此外,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上网规则,合理规划上网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上网习惯[3]。其次,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和指导,建立健全校园网络管理制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网络行为,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的不良网络行为。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团队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合理利用网络。同时,学校应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减少他们对网络的过度依赖。
4.提高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培养青少年的自我认知能力。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自身的网络需求和行为,明确使用网络的目的和意义。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在网络环境中的优势与不足,提高自我认知水平。通过提升自我认知,让青少年能够有意识地调整上网行为,避免盲目跟风。其次,教育青少年树立自律意识,学会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指导他们制定合理的上网计划,严格遵守上网时间和规则,避免过度上网。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身的网络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从而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最后,加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帮助青少年正确应对学习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避免通过网络逃避现实。培养青少年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使他们在网络环境中保持健康的心态。
结语
青少年网络行为习惯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影响。当前,青少年存在网络成瘾、网络信息辨别能力不足、网络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观,提高网络素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必须加强网络素养教育,优化网络环境,强化家庭和学校的引导作用,提高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营造健康、文明、安全的网络环境,使青少年在互联网时代能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谢梅兰,周誉华,卢毓挺.青少年网络成瘾症病人戒断期间暴力性攻击 行为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J].全科护理,2025,23(12):2236-2239.
[2]韩静.青少年网络社群思政引导面临挑战与对策建议——基于系统语用学视角[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5,23(02):6-10.
[3]屈庆超.守护青少年网络净土[J].北京观察,2025,(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