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低年级数感培养与生活化教学情境融合策略研究
杨玉莹
安徽省阜阳市汇鑫小学 236000
引言
小学数学低年级阶段是学生数学思维初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其中数感的培养至关重要。数感不仅仅是学生对数字和数量关系的直观感知能力,更是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的基础。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数感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还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数学思维,进而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一些小学数学教学过于注重课本内容的传授,忽视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数感培养的不足。为此,如何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他们的数感,成为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探讨低年级数感培养与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融合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低年级数感的内涵与重要性
数感是指学生对数、数量、数字以及数量关系的敏感度和直觉性理解能力。具体而言,数感包括学生对数字大小、数字的性质、数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简单运算的直觉把握等多个方面。在小学低年级,学生刚开始接触数学的基本概念,培养数感的任务尤为重要。数感的良好培养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进而增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低年级阶段的数感培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它决定了学生未来在数学学习中能否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逻辑关系。研究表明,数感强的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能更快、更准确地做出判断,而数感较弱的学生则容易出现思维僵化、计算不准确等问题。因此,数感的培养不仅是学生数学学习的起点,更是未来数学能力发展的关键。具体来说,数感的培养对于低年级学生尤为重要,它可以帮助学生从早期阶段就形成清晰的数学认知,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当前小学数学低年级数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尽管数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实际教学中,低年级数感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一些教师对数感的概念理解不够深入,将其简化为单纯的计算能力训练,忽视了数感的真正内涵。教师的教学方式往往侧重于数学计算,而忽视了数感培养中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的培养,这可能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减退,并且无法在更复杂的数学学习中应用基本的数感。其次,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重视知识的讲解和练习,而忽略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感知和理解,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缺乏数感的基础。现有的教学模式多为“教师讲、学生听”式的灌输型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兴趣,无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和数感。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思考和探索,这也导致了学生数感的培养效果不理想。再者,当前的数学教学模式较为单一,课堂上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的参与度较低,难以通过互动和实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数学直觉。尽管课程标准强调学生要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来理解数学,但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未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缺乏实践机会,从而影响了数感的培养效果。
三、生活化教学情境对低年级数感培养的作用
生活化教学情境指的是将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的、可操作的情境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学习和应用数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意义,还能增强学生的数感,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生活化教学情境能够促进学生对数感的培养,因为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感知到数学的价值。例如,学生在日常购物、做家务、整理物品等生活情境中,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进行计算和推理,从而加深对数字、数量、比例等概念的理解。这种将数学与生活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建立数感,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此外,生活化教学情境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和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升数感。例如,利用数学游戏来教学生认识数字、排序、测量等基本概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知数学,培养数感。生活化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能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中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更好地培养数感。
四、低年级数学数感培养与生活化教学情境的融合策略
为了更好地培养低年级学生的数感,教师需要将数感培养与生活化教学情境有效融合。以下是几种具体的融合策略: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来设计数学问题。例如,可以通过模拟超市购物、分配零食、测量物体的长度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理解数感。这种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学生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通过观察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讲解加法和减法时,可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情境,要求学生通过实物操作来完成加减法运算,进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和计算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加深记忆。再者,教师应当鼓励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来探讨数学问题,提升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助,学生不仅可以在交流中提高自己的数感,还能够通过团队协作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和实用性。合作学习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还能促进他们在合作中获得更多的数学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意。最后,教师可以通过游戏和活动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利用数学游戏来教学生认识数字、排序、测量等基本概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知数学,培养数感。游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通过互动和实践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五、结论
通过对小学数学低年级数感培养与生活化教学情境融合策略的探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低年级数感的培养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对于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思维水平至关重要。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理解能力,从而促进学生数感的全面发展。教师应当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设计富有趣味的数学活动、促进学生合作学习等方式,将数感培养与生活化教学情境有机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生活化数学教学方法将会更加成熟,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王海琳.小学数学低年级数感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教师教育研究,2020(12):45-50.
[2]刘洁.生活化教学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小学教学研究,2021(04):61-65.
[3]张明.数感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及策略[J].数学教育学报,2022(07):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