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运用
崔洋
天津市建设工程监理公司 天津 300250
中图分类号:TU17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施工质量管理一直是建筑工程的核心要素,其优缺点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在传统的施工管理模式下,信息沟通存在严重障碍,数据传输准确性差。例如,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传输可能会延迟,导致施工进度延迟;未能及时准确地向施工人员传达设计变更信息导致了施工错误。这些问题经常导致施工质量隐患。BIM 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棘手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它利用三维信息模型的构建,将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各个阶段的信息整合到建筑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实现所有相关方之间的实时高效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为施工质量管理注入强大动力。
1 BIM 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BIM 是一个全面的建筑信息模型,不仅包括建筑物的几何形状和空间关系,还包括材料属性、施工细节、设备规格、时间规划、成本预算等信息。该模型可以为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BIM 技术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 BIM 技术可以实现施工进度、成本、质量的协同管理。通过应用 BIM 技术,可以有效加快施工进度和成本控制水平,全面管理整个项目,避免因设计和施工差异造成的成本控制问题。其次,BIM 技术可以整合和管理建设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数据,组织和处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动态管理整个项目。最后,BIM 技术可以实现建设项目的全过程模拟和仿真。通过在模拟环境中完成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可以评估整个施工项目的质量。
2 BIM 技术在现代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2.1 利用 BIM 技术实现各专业施工图整合体
在传统的建筑施工中,各专业的施工图往往是独立设计和绘制的,这就容易导致不同专业之间的设计冲突和矛盾。例如,结构专业的梁、柱位置可能与机电专业的管道走向发生碰撞,或者装修专业的造型设计与建筑主体结构存在空间上的不合理重叠。而利用 BIM 技术,能够将建筑、结构、给排水、电气、暖通等各专业的施工图整合到一个三维信息模型中。通过建立这个整合体模型,施工团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对各专业设计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在模型中,不同专业的构件和元素都具有明确的属性和空间位置信息,系统能够自动检测出各个专业之间的碰撞问题[1]。一旦发现碰撞,相关人员可以及时协调各专业设计人员进行沟通和调整,避免在施工阶段才发现问题而导致的返工和延误。同时,这个整合体模型还可以为施工进度的安排提供有力支持。施工人员可以根据模型中各专业的施工顺序和逻辑关系,制定更加合理和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比如,在确定了各专业施工的先后顺序后,可以提前安排材料的采购和设备的进场,确保施工过程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2.2 建立动画模型进行可视化交底
在建筑工程过程中,为了科学地指导和监督施工现场的各个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真实的三维动画模型并合理利用它。在项目开始施工之前,有必要创建一个三维模型,清楚地显示建筑项目的各个施工阶段,准确反映各个方面的设计和施工情况,并使用 BIM 技术建立三维模型。这可以有效地整合各种信息,从而提高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理解。同时,使用三维模型可以有效地处理一些工程质量问题。例如,在建筑项目中,有必要合理控制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的搭接长度。如果搭接长度不足,则需要调整以满足设计要求。然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搭接长度不符合设计要求,一些钢筋无法连接。针对这一问题,BIM技术可以应用于建设项目。在使用 BIM 技术的条件下,建模者建立的 3D模型可以有效地与实际项目相结合,从而能够合理处理实际项目中的问题。
2.3 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安装管道碰撞检测中的应用
在建筑工程中,安装管道系统复杂且涉及多个专业领域,如给排水、电气、暖通等。不同专业的管道往往会在有限的空间内交叉布置,极易出现碰撞问题。传统的检测方法难以全面精准地发现潜在的碰撞点,而 BIM技术则能发挥巨大优势。借助 BIM 技术创建的三维模型,能够直观地展示各管道的空间位置和走向。通过对模型进行碰撞检测功能的操作,可以快速准确地识别出不同管道之间的碰撞冲突。这些冲突可能包括硬碰撞,即管道实体之间的直接接触;也可能是软碰撞,如管道之间的安全距离不足等情况。一旦检测出碰撞问题,相关人员可以在模型中对管道的布局进行调整和优化[2]。例如,通过改变管道的走向、调整管道的标高或者更换管径较小的管道等方式,来避免碰撞的发生。而且,在调整过程中,模型会实时更新,让工作人员能够及时看到调整后的效果,评估是否还存在其他问题。此外,利用 BIM 技术的碰撞检测功能还可以提前发现施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避免在实际施工时才发现碰撞问题而导致的返工和延误工期等情况。这不仅可以节省施工成本,还能提高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同时,通过碰撞检测生成的详细报告,也为施工团队和各专业之间的沟通协调提供了有力的依据,确保整个建筑工程安装管道系统的顺利施工。
2.4 利用 BIM 技术进行材料下料优化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钢筋的切割是钢筋连接的重要环节,其施工质量对工程的整体质量有重大影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梁柱核心区钢筋数量较多,需要合理切割。然而,在传统的钢筋切割工作中,通常使用手工切割,这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通过利用 BIM 技术优化建筑梁柱核心区钢筋的切割,可以合理规划和控制施工现场的钢筋数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化施工设计[3]。通过使用 BIM 技术建立详细的 3D 模型,可以直观地显示梁柱节点处钢筋的分布,为钢筋切割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其次,参数化设计。通过结合 Revit 等软件,可以实现梁柱节点的全三维参数化设计,这不仅可以提高设计精度,还可以快速生成典型节点的设计方案。第三,虚拟仿真与仿真。通过 BIM 技术的虚拟仿真功能,可以在施工前模拟和测试设计方案,识别和优化潜在问题,从而减少实际施工中的错误和浪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整个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其他方面,如实现各专业施工图整合体、建立动画模型进行可视化交底、进行安装管道碰撞检测以及材料下料优化等,BIM 技术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未来需要加强对 BIM 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培养专业的人才队伍,推动 BIM 技术在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的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凯凯.BIM 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3):53-55.
[2]李晓阳,陈宇.基于BIM 技术的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23(13):144-146.
[3]冯兴强.BIM 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标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2,(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