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对船舶研究所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探讨

作者

董宇 胡慧君 周超然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四研究所 上海市 200031

引言

当前,我国正朝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步前进,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是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近年来国家科研经费投入连年增加,企业研发强度也与日俱增,全过程审计作为船舶研究所科研项目研发经费监督的重要主体,在控制研发风险,确保研发质量,提升研发经费使用效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仍未达到项目全覆盖,全过程管控的要求。现阶段,船舶研究所的全过程审计如何利用数字化审计技术实现转型升级,与科研项目深度融合,适应科研项目发展趋势,解决科研项目与当前全过程审计现状之间的矛盾,是实务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对船舶研究所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

1.1 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创新投入精准高效

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通过对船舶研究所科研项目的预算编制、资金使用、设备采购等环节进行严格审查,能够深入剖析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在立项阶段,审计人员依据项目目标、技术路线和预期成果,对预算进行细致评估,避免资金分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确保有限的资源向关键技术攻关、核心领域创新倾斜。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实时监控资金流向和设备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资源闲置、浪费等问题,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同时,审计还能基于项目进展和实际需求,动态调整资源分配,保障创新活动获得持续、充足且精准的资源支持,为提升创新效率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1.2 强化风险防控,营造稳定创新环境

船舶研究所的科研项目往往涉及众多前沿技术和复杂工艺,在研发过程中面临技术、管理、资金等多方面风险,这些风险若不能及时识别和化解,将严重阻碍创新进程。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凭借其全面性和前瞻性,能够对项目各阶段潜在风险进行系统性梳理和评估。在立项前,通过对技术可行性、市场前景、政策环境等方面的深入调研和分析,提前预判项目风险,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的资源浪费和创新失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持续跟踪项目进度、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益,及时发现技术瓶颈、管理漏洞和资金链断裂等风险隐患,并提出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稳定的创新环境有助于科研人员集中精力开展创新工作,减少外部干扰,从而提升创新效率。

1.3 促进成果转化,加速创新价值实现

科研成果转化是船舶研究所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创新效率的最终体现。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在项目验收阶段,不仅关注科研成果的技术指标完成情况,更注重对成果转化潜力的评估。通过对成果的市场需求、产业化前景、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帮助船舶研究所筛选出具有较高转化价值的成果,并制定针对性地转化策略。同时,审计还能对成果转化过程进行监督,协调解决转化过程中遇到的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加速创新价值的实现。当科研成果能够快速、有效地转化为实际应用,将进一步激励船舶研究所加大创新投入,形成创新与转化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创新效率。

2.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提升船舶研究所创新效率的有效策略

2.1 构建多维协同审计机制,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船舶科研项目往往涉及多学科交叉与多部门协作,资源分散与重复投入问题突出。通过构建由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及技术专家组成的协同审计机制,可实现资源的精准调配。在项目立项阶段,协同团队基于技术路线图与成本预算,对资源需求进行联合评估,将有限的资金、设备与人力资源优先投入到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环节。执行过程中,需定期开展跨部门审计联席会议,根据项目进展动态调整资源分配方案,避免资源闲置或错配。例如:当某船舶动力系统研发项目出现技术瓶颈时,审计团队可以通过评估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将闲置的仿真计算资源调配至该项目,从而加速技术攻关进程,实现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2.2 运用智能审计技术,强化创新风险防控

船舶科研项目周期长、技术复杂,面临诸多不确定性风险。引入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智能审计技术,可实现风险的动态监测与预警。在立项阶段,可以利用大数据挖掘行业技术趋势与潜在风险点,结合智能算法对项目可行性进行深度评估;项目执行过程中,通过构建实时数据监测平台,对资金流向、实验数据、设备使用等关键指标进行动态跟踪分析。一旦发现预算超支、技术指标偏离等风险信号,系统自动触发预警,并联动相关部门制定应对措施。如针对船舶新型材料研发项目中可能出现的技术路线偏差风险,智能审计系统可通过持续分析实验数据,及时提醒科研团队调整研究方向,有效降低项目失败风险,进一步为创新活动保驾护航。

2.3 建立审计导向的激励体系,激发科研创新活力

传统科研评价体系存在重成果数量、轻创新质量的弊端,影响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以审计结果为导向构建激励体系,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在项目验收阶段,审计部门需对科研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资金使用效益等进行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科研人员绩效考核、职称晋升、奖励分配的重要依据。例如:对在船舶节能减排技术研发中,不仅取得突破性成果,且资金使用高效的团队与个人,给予专项奖励与更多科研资源倾斜;对审计发现的低质量重复研究、资源浪费等行为,适当减少资源分配并调整考核权重。这种差异化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从而促使其聚焦高价值创新目标。

2.4 开展成果转化专项审计,加速创新价值实现

成果验收阶段的审计是对科研项目创新成果的全面检验与价值评估。审计不仅要审查成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如论文发表、专利申请等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还要深入评估成果的创新性、实用性及市场应用前景。通过开展成果转化专项审计,可有效打通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在项目结题后,审计团队对科研成果的市场需求、产业化前景、经济效益等进行全面评估,筛选出具有转化潜力的成果,并协助制定转化方案。例如,对船舶先进制造工艺研究成果,审计部门通过分析市场需求与技术成熟度,协调产学研各方资源,推动成果在船舶制造企业的应用。同时,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持续跟踪审计资金使用、合作成效等环节,可以及时解决转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创新成果快速、高效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进而提升船舶研究所创新活动的整体效益。

总而言之,科研项目全过程审计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风险防控、完善创新激励和促进成果转化,成为提升船舶研究所创新效率的重要引擎。在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时期,船舶研究所需进一步深化全过程审计理念,将审计监督融入科研管理全链条,充分发挥审计在价值创造、风险防范和机制优化中的作用,持续激发创新活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创新支撑,助力实现从船舶大国向船舶强国的跨越。

参考文献:

[1]陈绍琪.“双碳”背景下船舶制造企业审计风险研究[D].内蒙古财经大学,2024.

[2]夏雪.大型船舶制造企业内部审计档案工作经验简述[J].现代商业,2021,(08):172-174.

[3]王涵.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