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开展一线员工安全培训
罗敏
中国石油昆仑物流有限公司内蒙古分公司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0
一、当前安全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近年来,员工安全培训工作对提高员工技术素质、规范员工操作行为和提升员工安全素养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设备的更新及对安全方面新的要求,也暴露出安全培训工作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1.安全培训次数少。尽管安全部门每年年初都有安全培训要求,但是落实到基层班站,真正做到按计划培训的少之又少。而且缺少规范的、有计划的培训教案。
2.受训的常受训,不训的常不训。工学矛盾给培训工作带来了较大的阻力,经常受训的是一些生产骨干,岁数较大的员工和出勤较少员工培训的时间少。偏远各班站人员紧张给脱产培训又造成了严重的工学矛盾。
3.培训与实际脱节。日常的安全培训内容中文件、法律法规及一些规章制度的内容占的比较多,而在实际当中常遇到的一些安全技术方面的内容比较少。造成安全技术的培训满足不了安全生产对员工的大批需求,使培训与生产两张皮。
4.注重安全工作的检查,安全隐患的整改,忽略了员工自身安全意识的培养。当前一些不切合实际、一些形式上的安全要求,使大家认为安全只是说说而已,太多的没必要的要求使大家淡薄了安全意识、对安全工作产生了麻痹消极的心理。如何使大家的思想从要我安全发展到我要安全已成为当务之急。
5.重理论、轻技能。理论培训相对来说好组织、好培训,操作方便。在日常安全培训中,只重视理论培训,轻实践培训的现象比较普遍。目前的安全培训绝大部分是安全知识的理论培训,很少有现场实际操作培训,有的也只是局限在模拟演练等方面。重培训、轻效果。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机制及其相应的培训形式不合理所致。
从安全技术培训的机制上来说,首先是脱离员工需求,缺乏激励性;其次是脱离生产实际,缺乏针对性;再次是脱离培训标准,缺乏规范性。受安全技术培训机制不健全、不完善的制约和影响,表现在培训实施上很少问津培训效果,偏重追求培训过程,结果是培训形式单一化,要求安全培训学习绝对化,实施安全培训形式化。
由此可见,从建立一套符合员工心理需求和安全生产实际的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机制,并辅之于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对于安全技术培训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安全生产管理,最终达到“人人都是安全员”的目的,不仅是当务之急,也是治本之举。
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提升一线员工安全培训,举例:以一线危货油罐车驾驶员为例,核心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并通过“持续监督”巩固培训效果,而非单一的课堂讲授。
具体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实施:
(一)培训内容:聚焦“实用化”与“场景
摒弃泛泛而谈,围绕油罐车运输的核心风险点设计内容,确保学完即用。核心理论精简:重点讲解危化品(如不同油品)的理化特性、应急处置法规、车辆关键部件(制动、液位计)的检查标准,而非通读整套法规。场景化案例教学:用近年真实事故案例(如油罐车追尾泄漏、静电起火)拆解分析,还原“事故前-事故中-事故后”的关键决策点,让驾驶员代入思考。 实战技能强化:将 80%的实操时间分配给高风险场景,如:不同路面(高速、山区)的安全车速与跟车距离控制。静电接地操作的标准流程与常见错误演示。小范围泄漏的初期封堵(如更换密封圈)与人员撤离路线规划。
(二)培训方式:变“被动听”为“主动练”。
利用多样化形式提升参与感,确保技能真正内化。模拟实训优先:使用危货运输模拟器或实体教具,让驾驶员反复练习“紧急制动避险”“侧翻预防”“灭火器材使用”等关键操作,直到形成肌肉记忆。互动式研讨:组织老驾驶员分享“避坑经验”(如夏季如何防止油罐高温膨胀),鼓励新驾驶员提问,通过同伴学习强化认知。碎片化补能:将核心知识点(如应急电话、检查口诀)制作成短视频、图文卡片,推送至驾驶员手机,利用运输间隙随时复习。
(三)效果保障:从“一次性培训”到“常态化监督”。
培训不是终点,需通过制度确保安全意识不松懈。严格考核机制:考核不合格者暂停上岗,考核内容不仅包括理论笔试,更要现场实操“泄漏处置”“车辆检查”等关键技能,80 分以上才算合格。定期复训更新:每半年开展 1 次复训,内容根据最新事故案例、法规变化(如新的安全技术标准)动态调整,避免知识过时。日常行为监督:通过车载监控、路检路查等方式,检查驾驶员是否落实培训所学(如是否规范接地、是否超速),对违规行为及时提醒并关联绩效,将培训效果与实际工作强绑定。
三、结论
总之,安全生产直接关系着每一位员工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安全,关系着企业存亡和发展,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就根本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企业要走向市场争取理想的经济效益,生产经营就必须以安全为前提。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建立健全安全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改进的管理体系,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做到“防微杜渐”,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企业安全工作的好坏,不仅仅是反映在培训工作搞得好与坏、发生事故的多少和严重程度上,而且还反映在全部的作业过程和每一个成员的安全行为中。要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终取决于全体员工能否自觉地接受 QHSE 管理的理念,并且不断地提高相关的理论素质、技术基础和实践经验。只有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才干和积极性,安全培训工作方能得以长期有效的实施下去,最终使安全工作上一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赵静. ZR 公司一线员工培训体系优化研究[D]. 太原理工大学, 2024.
[2]朱宁,王娟,鲁银. 冶金企业职工安全培训的实践——以中国宝武一线员工全员轮训武汉校区安
全培训为例 [J].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 36 (01): 76-78+100.
[3]薛云龙. 一线员工查隐患争做安全“吹哨人” [J]. 劳动保护, 2024, (01): 59.
[4]徐晶晶. 基于灰色-熵权评估模型的煤矿不安全动作研究 [J]. 安全与健康, 2023, (03): 60-64+6
9.
[5]李文庆. 文庆视角 提高一线员工的四种安全意识 [J]. 班组天地, 2022, (12): 26-27.
[6]曹贤龙. 如何提高一线员工的安全参与度 [J]. 现代职业安全, 2021, (05):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