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夯实资产管理基础,提升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

作者

梁文明

重庆华太会计师事务所(普通合伙) 重庆 401147

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核心力量,对推动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具有关键支撑作用。资产管理在国有企业运营体系中处于核心环节,企业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力受其显著影响。科学规范的资产管理机制可以保障资产安全完整,提升使用效率,促进保值增值,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但是,部分国有企业仍面临资产管理问题,企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

1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概述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它涵盖了资产的购置、使用、维护和处置等全过程管理。在国有企业中,资产管理不仅涉及固定资产如土地、厂房、机械设备等实体资产的管理,同时也包括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及金融资产等多维度的综合管理。其核心在于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控制与高效利用,从而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管理层重视程度不足

企业领导层往往存在“重投资、轻管理”的错误思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资产管理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率、降低成本、防范风险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加强资产管理只会增加企业管理成本,没有意识到资产管理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他们更倾向于将精力集中于业务拓展和利润追求,忽视了完善资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2 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企业在制定资产管理制度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方面,企业未能完全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适合本企业的资产管理规定和办法。另一方面,现有资产管理制度在涵盖资产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明确各部门与个人的权责等方面存在欠缺,难以形成具体、标准、规范、可行的系统性制度。

2.3 企业资产管理仍主要停留在数量管理层面

企业资产管理往往集中在资产数量的管理,注重资产的安全完整性,而忽视了资产价值管理的重要性。企业更多关注资产购建、拥有、储存等环节的数量管理,而对于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公允价值和使用价值管理缺乏重视。

2.4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

很多企业仍然沿用传统的台账式记录管理,缺乏专门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即使个别企业建有相关系统,其功能通常也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全面的资产管理需求。这些系统通常只能完成基本的资产台账管理,缺乏对资产价值评估、预测分析、异常预警等关键功能的支持,无法为企业资产决策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3 夯实资产管理基础,提升资产精益化管理水平的策略

3.1 持续更新管理理念

企业领导者应将资产管理提高到与生产经营同等重要的地位,意识到资产管理同样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将其纳入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按时研究和部署管理工作,保证资产管理工作得到足够的市场支持与人员配置。强化宣传教育,提升所有员工的资产管理意识,使资产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浓厚氛围。国有企业要牢固树立资产价值管理理念,将资产的价值创造作为管理的核心目标。不仅要关注资产的实物管理,也要注重资产的价值管理。根据对资产的价值评估、价值分析与价值创造,资产的合理配置与高效管理。

3.2 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国有企业需要构建一套完整且健全的资产管理制度体系,明确资产管理的目标、原则、职责分工、流程规范。在制度制定阶段,要全面考量企业的实际状况与发展需求,保证制度具备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通过广泛收集各部门的意见,结合企业的战略规划与行业特点,制定出涵盖资产采购、验收、使用、维护、处置等各个环节的详细操作流程与标准。与此同时,要明确各部门在资产管理方面的职责与权限,防止出现职责不明、相互推诿的情况,采购部门承担资产采购工作,使用部门负责资产的日常使用与维护工作,财务部门负责资产的核算及价值管理工作等。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建立起制度执行的监督与考核机制,对违反制度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保障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设置专门的制度监督岗位,定期对各部门的制度执行情况开展检查与评估,对违规行为进行通报批评并处罚。另外,要依据企业的发展变化及市场环境的调整,及时对资产管理制度进行修订与完善,让其始终契合企业资产管理的需求。随着企业业务的拓展及技术的创新,及时调整资产折旧政策、资产分类标准等。

3.3 提升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与核算是一个庞大的工程,由于资产管理的维度、资产种类、使用部门、单价、数量、存放等不同,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资产信息失真,甚至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此推行业财融合,加强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沟通,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是国有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让财务人员了解业务发生与发展的全过程,以财务视角解析业务,对资产管理实施有效的监督与指导;另一方面要让业务人员主动与财务人员联系,发挥二者协同作用,对发现的异常问题及时处理。业务与财务的双向融合,可以提高企业财务数据的处理效率和资产账实相符率,拓宽资产信息的收集范围,提升资产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同时,细化资产管理,可以确保资产按照最佳方式得到充分利用,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降低国有企业的运营成本。

3.4 提高资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国有企业需要加大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信息技术实现资产信息的实时记录、动态更新和集中管理,以此提升资产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可以运用条形码、二维码等技术,对资产进行标识,达成资产信息的快速录入与查询。强化企业内部各部门间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整合与对接,破除信息孤岛,实现资产信息的共享及协同管理。采购部门、库存部门、使用部门可以在同一信息平台上实时共享资产信息,提升工作效率。借助信息化系统,实现对资产购置、使用、处置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提高资产管理工作的效率与透明度。在资产处置环节,系统会自动记录处置流程与审批情况,方便进行监督与追溯。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要加强对资产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和升级,持续完善系统功能,以契合企业资产管理的发展需求。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以及管理需求的变化,及时更新系统模块,增添新的功能。

结束语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对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国有企业要高度重视资产管理工作,不断探索创新管理方法,持续完善资产管理体系,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伟秋.企业资产管理优化对策研究[J].财富生活,2023(14):190-192.

[2]尚艳.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3(14):16-18.

[3]王晓娟.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金融客,2024(08):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