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电磁兼容性测试在电子产品环境适应性验证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

刘艳丹 唐凌峰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四研究所、广西光网络与光信息安全重点实验室 广西桂林 541004

1 引言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产品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从日常生活中的消费电子产品到工业生产中的控制设备,再到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的关键装备,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电磁兼容性测试在电子产品环境适应性验证中的具体应用,明确其应用方法、流程及关键要点,分析不同类型电子产品在不同环境场景下通过电磁兼容性测试实现环境适应性验证的有效性。

2 电磁兼容性测试概述

2.1 电磁兼容性测试原理

电磁兼容性测试基于电磁干扰(EMI)和电磁敏感度(EMS)的理论。电磁干扰是指电子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电磁信号,通过传导或辐射的方式对周围其他设备的正常工作造成干扰;电磁敏感度则表示电子设备对外部电磁干扰的敏感程度,即设备在受到电磁干扰时能否保持正常工作的能力。电磁兼容性测试通过模拟实际电磁环境,对电子产品的电磁发射和电磁敏感度进行测量和评估。在电磁发射测试中,检测电子产品在工作时向周围环境辐射的电磁能量以及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导体传导的电磁信号是否超过规定限值;在电磁敏感度测试中,向电子产品施加不同强度和类型的电磁干扰信号,观察设备的工作状态,判断其是否出现性能下降、功能失效等情况,从而评估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

2.2 常见电磁兼容性测试项目

常见的电磁兼容性测试项目主要分为电磁发射测试和电磁敏感度测试两大类。电磁发射测试项目包括辐射发射测试,用于测量电子产品通过空间辐射的电磁信号强度,测试频段通常覆盖 30MHz-1GHz 甚至更高;传导发射测试,检测电子产品通过电源线、信号线等导体向外部传导的电磁干扰信号,频段一般在 0.15MHz-30MHzc 。电磁敏感度测试项目有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模拟人体或物体对电子产品放电时产生的干扰,评估设备抵御静电放电干扰的能力;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通过向电子产品发射不同频率和功率的射频信号,测试设备在射频电磁环境下的工作性能;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模拟电气开关操作、雷击等产生的快速瞬变脉冲干扰,检测设备的抗干扰能力;浪涌抗扰度测试,模拟雷击、电网切换等引起的浪涌电压和电流,评估电子产品对浪涌干扰的承受能力等。

3 电磁兼容性测试在电子产品环境适应性验证中的应用

3.1 在消费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在电磁发射测试方面,智能手机在工作时,其射频模块、处理器、显示屏等部件会产生电磁辐射和传导干扰。通过辐射发射测试,确保手机在通信频段(如 2G、3G、4G、5G 频段)的辐射发射不超过标准限值,避免对周边通信基站、无线设备等造成干扰;传导发射测试则检测手机通过充电线、数据线等传导的电磁干扰信号,防止对连接的充电器、电脑等设备产生不良影响。在电磁敏感度测试中,静电放电抗扰度测试模拟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手机遭受静电放电的情况,若手机无法承受静电干扰,可能会出现屏幕闪烁、死机等问题;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评估手机在复杂的无线电磁环境中,如靠近微波炉、无线路由器等设备时,能否正常接收和处理信号,保持通话、上网等功能正常。通过全面的电磁兼容性测试,验证智能手机在日常使用的电磁环境下的适应性,保障用户的正常使用体验。

3.2 在工业控制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在电磁兼容性测试中,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对于 PLC 尤为重要,工业现场的电气设备频繁启停会产生大量的快速瞬变脉冲干扰,若 PLC 不能有效抵御这种干扰,可能会导致程序运行错误、控制信号丢失等问题,影响工业生产的正常进行。浪涌抗扰度测试则模拟雷击、电网电压突变等情况,确保变频器等设备在遭受浪涌冲击时不会损坏,维持工业控制系统的稳定运行。同时,结合温度、湿度等环境测试,将电磁兼容性测试融入综合环境适应性验证中,全面评估工业控制电子产品在复杂工业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保障工业生产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3.3 在航空航天电子产品中的应用

航空航天领域对电子产品的环境适应性要求极高,电磁兼容性测试是其环境适应性验证的关键环节。在飞机和卫星等航空航天设备中,存在着众多电子系统,如通信系统、导航系统、控制系统等,这些系统之间必须具备良好的电磁兼容性,否则会相互干扰,严重影响飞行安全和任务执行。电磁发射测试严格控制航空航天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防止对飞机的飞行控制系统、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等关键系统造成干扰;电磁敏感度测试确保电子产品在遭受来自宇宙空间的电磁辐射、飞机发动机产生的电磁干扰等情况下,仍能正常工作。此外,航空航天电子产品还需在极端温度、真空、强辐射等特殊环境下进行电磁兼容性测试,以验证其在复杂宇宙环境中的适应性,为航空航天任务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4 电磁兼容性测试在电子产品环境适应性验证中的案例分析

4.1 案例一:某新型智能电视的环境适应性验证

某企业研发的新型智能电视,在进行环境适应性验证时,开展了全面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在电磁发射测试中,发现电视的电源模块在工作时产生的传导发射超标,通过对电源模块的电路进行优化设计,增加滤波电路,更换低电磁干扰的电子元件,再次测试后传导发射符合标准要求。在电磁敏感度测试中,射频辐射抗扰度测试显示电视在靠近无线路由器时,图像出现卡顿、声音失真等问题,经过分析,调整了电视内部的天线布局和信号处理电路,提高了电视对射频干扰的抵御能力。同时,结合高温、高湿度环境测试,验证了电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电磁兼容性能。通过一系列的电磁兼容性测试和优化改进,该智能电视成功通过环境适应性验证,产品上市后未出现因电磁干扰导致的质量问题,用户反馈良好。

4.2 案例二:某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的验证

某工业自动化生产线采用了一套新的控制系统,在环境适应性验证阶段,电磁兼容性测试发现 PLC 在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测试中,出现程序跑飞、控制信号紊乱的现象。经过排查,发现是 PLC 的接地系统设计不合理,导致抗干扰能力不足。重新设计接地系统,采用单点接地与多点接地相结合的方式,并加强了 PLC 的屏蔽措施,再次测试时 PLC 的抗干扰性能显著提升。在浪涌抗扰度测试中,对变频器的电源输入端增加了浪涌保护器,有效降低了浪涌对变频器的影响。通过完善电磁兼容性测试和改进措施,该工业自动化生产线控制系统在复杂的工业电磁环境和其他环境因素下能够稳定运行,提高了生产线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5 结论

不同类型的电子产品,由于其应用场景和工作环境的差异,在电磁兼容性测试项目和方法的选择上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测试和验证。合理的电磁兼容性测试能够发现电子产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存在的电磁兼容问题,通过优化改进措施,可以提高产品的电磁兼容性能,进而提升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加强对复杂环境下电磁兼容性测试的研究,考虑多种环境因素的耦合作用,完善电子产品环境适应性验证体系。

参考文献

[1]曹燕归,辛湘宁.材料在电磁兼容问题中的应用[J].汽车周刊,2024,(11):

1-3.

[2]陈学锋.基于电磁兼容的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分析[J].饮食科学,2018,(20):218.

[3]温婷,董博,郭伟.电磁干扰的危害及电磁兼容技术分析[J].电脑迷,2018,(0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