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Innovative Education

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途径探讨

作者

江俊斌

身份证号:350203199104153011

引言

城市园林绿地作为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面积不断扩大,从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带到居住区绿地,形成了多层次的绿化体系。长期以来,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处理多采用传统方式:填埋处理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还可能因废弃物腐烂产生渗滤液污染土壤与地下水;焚烧处理虽能减少体积,却会释放有害气体,加剧大气污染,与当前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相悖。

一、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核心途径

1.1 有机基质化利用

在有机基质化利用方面,这是当前应用最普遍、与园林行业结合最紧密的途径。该方式以园林绿化废弃物中的枯枝、落叶、草本残体为主要原料,通过粉碎、调理碳氮比、堆制腐熟等工序,将废弃物转化为有机基质。腐熟后的基质可直接用于园林苗圃的花卉育苗、草坪建植,替代传统泥炭土,减少对天然资源的依赖;同时,也能作为土壤改良剂施用于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带,改善土壤板结状况,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促进植物生长,形成废弃物、基质、园林养护的闭环循环,实现资源的就地利用与生态价值的回归。

1.2 生物质能源转化

生物质能源转化则聚焦于废弃物的能源属性,将其转化为清洁可再生能源。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园林绿化废弃物可加工为多种能源形态:经粉碎、干燥、压缩成型处理,制成块状或颗粒状生物质燃料,用于市政供暖锅炉、小型生物质发电站,替代煤炭等化石能源;借助热解气化技术,将废弃物转化为可燃气体,用于局部区域供热或发电;还可通过液化工艺提取生物质中的有机质,制备生物柴油、乙醇等液体燃料,为能源结构转型提供补充。

1.3 材料化利用

材料化利用注重挖掘园林绿化废弃物的物理特性,拓展其在各类材料领域的应用。在园林景观场景中,粉碎后的废弃物可作为覆盖物铺设于树池、花境周边,起到保湿、抑草、美化环境的作用;部分木质化程度高的枝条经防腐处理后,可制成景观小品、小径铺装材料,增添园林景观的自然气息。在环保与新型材料领域,废弃物可加工为生物质炭,用于吸附污水中的污染物,净化水环境;也可粉碎后与黏合剂混合,制成纤维板,替代传统木质板材。

1.4 饲料化与药用化利用

饲料化与药用化利用则针对特定类型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实现资源的高值化挖掘。在饲料化方面,部分草本类废弃物如苜蓿残体、禾本科杂草等,经青贮、氨化处理后,可转化为畜禽饲料的补充来源,丰富饲料供给结构,降低养殖成本。在药用化领域,一些含有药用活性成分的园林绿化废弃物,如银杏落叶、侧柏枝叶、桂花残花等,通过专业提取工艺可分离出黄酮类、挥发油、多糖等活性物质,这些物质可用于医药、保健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原料生产,使原本的废弃物转化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产品,拓展了园林绿化废弃物的利用边界。

二、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存问题

2.1 技术层面

技术层面的短板是制约资源化利用的核心障碍。预处理技术难以适配废弃物的多样化特性,园林绿化废弃物形态差异大,既有粗壮的木质枝条,也有细碎的落叶、草本残体,现有粉碎、分选设备多针对单一形态废弃物设计,处理效率低,且难以实现精准分选,导致后续转化工序原料品质不稳定。高值化转化技术存在明显瓶颈,无论是生物质能源转化中的能量损耗控制,还是材料化利用中的性能优化,或是药用成分提取中的纯度提升,当前技术要么成本过高,要么转化效果不佳,缺乏可规模化推广的成熟技术方案,使得多数资源化项目仍停留在低附加值利用阶段,难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协同提升。

2.2 政策与管理层面

政策与管理层面的不完善则导致资源化利用缺乏有效保障。在政策体系上,尚未形成针对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专项扶持政策,既没有设备购置、技术研发的补贴激励,也缺乏明确的废弃物处理标准与行业规范,企业和机构参与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在管理机制上,存在明显的碎片化问题,废弃物收集环节涉及园林、市政、社区等多个主体,权责划分模糊,清运流程缺乏统一调度,导致大量废弃物分散堆积,难以集中高效处理。

2.3 经济与市场层面

经济和市场方面难以应对。就成本效益而言,绿化废物资源化利用初始阶段需要投资大量资金购买设备,建造资源化处理装置,后生产的有机基质产品、生物能源等后期产品因处理规模小、竞争激烈价格普遍偏高,难以与传统产品抗衡,导致绝大多数项目出现长期收益覆盖不了成本的情况,无法持续运营发展。就市场认知和推广而言,绿化废物资源化利用下游用户对资源化产品存在普遍不信任的情况,担心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实际使用效果,加之没有相应的市场推广路径和品牌打造能力,资源化产品推广和销售都比较困难,即使生产出良好的产品,也难卖出去,丧失了企业参与绿化废物资源化利用的积极性。

三、推进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对策建议

3.1 技术创新与升级

技术创新升级。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各方协作,针对预处理工艺技术瓶颈,开展适应于不同形态的废弃物的智能粉碎、分选机的研发,提高原料处理效率和稳定品质;面向高值化转化工艺技术瓶颈,攻关生物质能源转化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控制和减控技术、材料化利用中的性能提升、药用成分提取纯度提高等关键技术,降低技术成本,形成可大范围推广成熟的方案。

3.2 完善政策

健全制度政策体系。从政策上,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建立资源化利用专项政策资金补贴,包括企业生产设备采购、技术研究开发、产品生产加工等补贴,还包括减免相关企业的企业所得税及优先贷款信贷优惠等,以减少企业的参入成本。快速建立关于园林绿化废弃物收集、处理、产品质量的统一的国家标准和规范,以及关于园林绿化废弃物处理的责任主体和标准要求考核办法,来倒逼相关主体来参与进行资源化利用。

3.3 培育市场与提升认知

开发市场和提高意识并行,激发产业发展动力。在市场开发方面,利用政府作用,实行资源化产品首购制度,要求市政绿化、农业种养等政府投资项目优先使用有机基质、生物质燃料等资源化产品,刺激市场需求。建立产销对接机制,组织资源化企业和下游用户对接,实现长效合作。在意识提高方面,通过媒体报道、科普教育、现场参观等方式,向大众、企业宣传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生态效益及经济价值,消除用户对资源化产品的质量焦虑。

结语

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破解垃圾围城、践行生态理念的关键路径。本文梳理的四大核心途径,为废弃物转化提供多元方向,而技术、政策、市场层面的问题,需通过创新、制度完善与认知提升协同破解。需持续推动技术高值化、产业规模化、管理精细化,这不仅能降低环境负担、创造经济价值,更助力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温丽仪.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与策略[J].居舍,2023,(31):106-109.

[2]李成,康霄,刘军,等.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J].山东林业科技,2023,53(04):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