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情境创设的实践探索

作者

刘江

徽县栗川镇中心小学 010000

一、生活情境创设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价值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道德与法治教学多以“老师讲解+学生倾听”为主,课堂氛围沉闷,学生参与度低。生活情境能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场景,如“课间同学打闹的处理”“家庭垃圾分类的实践”等,让学生感受到课程与自身生活的关联性,从而主动投入课堂讨论,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2.促进道德认知内化。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最终目标不是让学生记忆知识点,而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通过生活情境,学生能在模拟体验中思考“该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例如在“超市购物排队”情境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体会“遵守秩序”的重要性,比单纯说教更易形成深刻认知,实现从“知道”到“认同”的转变。

3.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运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生活情境创设让学生在课堂中提前面对生活中的矛盾,如“朋友借东西不还怎么办”“看到他人破坏公物该如何处理”,通过讨论、模拟解决过程,学生能逐步掌握沟通、协商、维权等技能,为应对真实生活挑战奠定基础。

二、应用生活情境创设教学的具体策略——“我们的公共生活”

1.从实际生活问题为切入点,引发深度思索 。“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设计可以设定和小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主题,比如“公共设施—我和规则”、“爱心传递”。在教学中围绕“公共设施观察员”进行项目化学习,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街头随机采访,将公共设施的使用情况详细记录下来,鼓励他们提出完善建议。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通过现象探索本质,潜移默化中加入保护公共设施的行动中来,助力他们成长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社会公民。[1]

2.团队协作学习,培养核心素质。生活情境教学创设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每篇文章孤立授课的教学模式。强调以现实问题为核心主旨,把公共设施、公共规则和爱心传递三个教学点有机融合为一个整体,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跨学科学习能力,开展“构建理想社区”情境式学习,老师带领学生模拟社区规划管理工作,通过团队合作,群策群力共同制定社区制度、进行公共设施规划、组织爱心传递活动,参与社区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团队成员积极参与和高效沟通规划出充满创意温馨的“理想社区”。让学生提高了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模拟实践中认识到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培养了核心素养。[2]

3.层次性教学安排,逐步深入理解。教学中设置“公共生活的守卫者-我和规则”主题,对其进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分层教学设计,首先阅读“规则日记”让学生对社会规则、社区规则、校园规则、交通规则等有所了解;紧接着进行问题引导式教学,提出“校园规则在学习方面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交通规则的重要性”等问题,引导小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自行讨论,加深对相关规则的理解;然后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教学,直观的体验各项规则的重要性,比如设立公路场景,小学生们通过扮演行人、交通警察,模拟发生事故后的处理情节,通过身临其境的参与事件来提高小学生的交通安全意识;最后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和思索,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行动,安排实践性的任务,比如对校园规则、图书馆规则等进行完善和扩充,逐步加深对规则的理解和应用。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安排让小学生在实践中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和其制定的严谨性,不光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还能让他们更全面的理解规则的重要意义。

4.完善评估体系,促进可持续发展。要转变传统评估模式中只看重结果的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的作用,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互动表现,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情况。老师要关注学生不断变化的学习状态,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和反馈评价。比如在小组合作和角色演绎环节,鼓励学生打破传统思维束缚,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意,根据其表现评估他们的拓展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向周围的人传播正能量,进行爱心传递。可以给学生安排撰写自评报告的任务,让学生自行总结学习成果,审视自我,发现自身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通过这一环节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能力,促进他们的可持续发展。[3]

结束语: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生活情境创设,是将课程知识转化为学生行为习惯的关键路径。老师需立足学生的校园、家庭、社会生活,设计贴合认知、聚焦目标、注重延伸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道德规范,在实践中形成法治观念。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价值,培养出具有良好品德、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新时代小学生。未来,还需进一步探索情境创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如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创设更真实的情境,让教学更具吸引力和实效性,为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注入新活力。

参考文献:

[1] 毛芳芳. 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应把握的三个关键点[J].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9(5):23-25

[2] 杨林津.基于真实问题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重构与教学策略研究——以三年级下册“我们的公共生活”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5,26(2):100-103

[3] 周换峰.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23):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