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环保产品中机械设计的应用分析

作者

顾振国

身份证号:140221198210060512

引言

环保产品是应对环境问题的重要手段,而机械设计是环保产品实现功能的核心支撑,二者结合对提升环保效能至关重要。当前,环保产品中机械设计应用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环保产品作用的发挥。

一、环保产品与机械设计的相关概述

1.1 环保产品的定义、分类及功能特点

环保产品指在全生命周期中能减少环境负荷、降低资源消耗,且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的产品。按功能可分为污染治理类、资源回收类、节能降耗类等。其功能特点体现为针对性解决环境问题,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实现污染物去除、资源循环或能耗降低,同时自身运行过程中注重环保,减少二次影响。

1.2 机械设计在环保产品中的作用与基本要求

机械设计是环保产品实现功能的核心支撑,通过结构、传动、动力等设计确保设备稳定运行,提升处理效率。其作用体现在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实际产品,优化作业流程以增强环保效果。基本要求包括:满足环保性能,设计需利于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证运行可靠性,确保长期稳定发挥环保功能;具备适配性,能与不同场景和工艺结合;兼顾经济性,在实现环保目标的同时控制成本。

二、环保产品中机械设计的应用存在的问题

2.1 设计理念滞后,环保性能未充分挖掘

部分环保产品的机械设计仍停留在达标即可的层面,缺乏全生命周期环保的系统思维。设计过程中过度关注产品使用阶段的污染治理效果,却忽视生产、运输、报废等环节的环境影响。在设备制造环节采用高污染工艺,或未考虑报废后零部件的回收处理,导致产品从源头就带有环境负担。对环保功能的挖掘局限于单一目标,如污水处理设备仅聚焦于污染物去除,却未设计资源回收模块,无法实现污水中可利用物质的循环利用,使得环保产品的综合效益大打折扣。

2.2 结构设计不合理,运行效率偏低

结构设计的缺陷直接制约环保产品的运行效率。部分污染治理设备的内部流道设计混乱,流体在设备内停留时间不均,导致部分区域处理不充分,而其他区域则因负荷过高影响效果。在资源回收类机械中,分拣机构的布局缺乏逻辑性,物料传输路径冗长,增加了不必要的能耗和磨损,同时降低了分拣精度和速度。此外,部分设备的核心部件与辅助结构匹配度低,如过滤装置与壳体之间存在缝隙,导致未处理的污染物直接泄漏,迫使设备长期处于低效运行状态,难以达到设计处理能力。

2.3 材料选择不环保,易造成二次污染

材料选择环节的环保考量不足,成为引发二次污染的隐患。部分环保产品为降低成本,选用含毒有害成分的廉价材料,如某些废气处理设备的密封件采用易挥发的劣质橡胶,在高温运行时释放有害气体,与处理后的洁净气体混合排放,形成新的污染。还有些设备的金属部件未做防腐处理,在酸碱环境中易发生腐蚀剥落,不仅缩短设备寿命,脱落的锈渣还会污染处理介质,导致二次污染。

2.4 能耗控制不足,不符合节能要求

能耗问题是环保产品机械设计中的突出短板。部分设备的动力系统设计粗放,选用的电机功率与实际需求不匹配,存在大马拉小车的现象,造成能源浪费。在传动结构设计上,多采用传统的齿轮传动,机械损耗大,且未设置能量调节装置,无论负载大小均维持固定功率输出。缺乏能量回收机制,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余热、动能等未被有效利用,反而以废热或噪声形式耗散,与环保产品本身应具备的节能属性相悖。

2.5 智能化水平低,运维成本较高

机械设计中对智能化技术的融合不足,导致环保产品运维难度大、成本高。多数设备仍依赖人工巡检和操作,缺乏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功能,无法及时发现运行异常,往往等到故障发生后才进行维修,增加了停机时间和维修成本。部分设备的控制系统与机械结构脱节,参数调整需手动完成,不仅精度低,还耗费大量人力。设备的故障诊断缺乏智能化手段,维修人员需逐一排查零部件,延长了维修周期。智能化水平的滞后使得环保产品的运维效率低下,间接推高了长期运行成本,影响了其推广应用。

三、环保产品中机械设计的优化应用路径

3.1 树立绿色设计理念,强化环保性能导向

建立基于全生命周期的环境保护观念,彻底摆脱污染末端治理的观念约束。尽可能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对产品制造、运输、使用、报废回收等进行全寿命周期环境保护及治理的设计,如尽可能设计结构模块化以最少的部件满足功能要求,从而优化生产工艺阶段对材料的使用,同时尽可能简化产品生产废件回收再利用拆分结构设计,避免不必要的垃圾产生。兼顾多样化环保功能设计,如在单一功能的环境保护、治理功能以外,在处理产品中可设计资源回收功能装置,实现污水中有机物等资源的二次利用。使产品本身成为产品自身污染物资源循环利用的载体,努力从达标治理到环保功能资源再生、循环利用,并最大化提升产品的环境效益。

3.2 优化结构设计,提升运行效率

基于流体力学、材料力学等原理重构核心结构,消除效率瓶颈。针对污染治理设备,采用仿真技术优化内部流道,使流体均匀分布并延长有效反应时间,避免局部负荷过高或处理不充分的问题;资源回收类机械可通过拓扑优化重新规划物料传输路径,缩短分拣流程,减少无效能耗。加强核心部件与辅助结构的匹配性,例如在过滤装置与壳体连接处采用密封槽与弹性密封圈组合设计,消除缝隙泄漏隐患。

3.3 精选环保材料,减少二次污染

制定材料毒性与易降解性与易再生性的评价标准,鼓励采用对环境不致产生伤害的无毒、无害或易生物降解、易再生的材质。垫圈可替换成无毒食品级硅胶或氟橡胶垫圈,高温时不产生有毒气体;金属部分使用耐腐蚀的金属材料或表面做防腐钝化处理,防止酸碱环境下金属部件的腐蚀脱落、产生的二次污染。提倡可再生的材料,如以再生的塑料做成设备外壳或以竹纤维的组合来代替一部分的金属材质。

3.4 注重能耗控制,实现节能运行

从功率匹配及动能回收两方面建立节能设计策略。针对设备实际负荷情况选用合适的功率电机,比如可将设备常用的普通定速电机改为变频电机,使其在负荷发生变化时可通过转速调整自动匹配功率,不会出现大马拉小车的情况;传动部分优化为同步带或滚珠丝杠等无动力消耗小的传动方式代替齿轮传动,降低机械能耗损失。提高动能回收环节设备数量,比如在垃圾压实设备液压系统中额外增设蓄能器进行能量回收等。

3.5 提升智能化水平,降低运维成本

软硬件相结合的运维功能提升。在设备关键工况装配传感器采集设备运行状态,采用物联网概念搭建在线运维平台,使设备在不发生故障状态下主动预警;进行自动控制设定,例如阀位开度调节、管道压力调节,使用伺服电机控制自动执行控制代替人工手动调节控制参数。

结语

环保产品中机械设计应用虽存在理念、结构等问题,但通过树立绿色理念、优化结构等路径可有效解决。这能提升产品性能与环保效果,助力环保产业发展。随着技术进步,机械设计与环保产品的融合将更深入,为生态保护提供更强支撑,推动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必徽.机械设计在生活中的应用[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8,(06):63.

[2]黄选鑫.机械设计中的材料选择与性能分析[J].佛山陶瓷,2024,34(1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