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发电厂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探讨

作者

李建民 李鑫

苏晋保德煤电有限公司 山西忻州 036600

引言

在社会能源消耗不断增长的当下,能源稀缺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在国家政策的大力鼓励下,各项节能减排措施逐步落地,但整体效果尚未达到预期,尤其是发电厂这类污染严重、能耗巨大的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火力发电在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火电厂的节能降耗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1.热能与动力工程概念

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能够实现能量的有效性转化,在转化过程中,需要进行相关装置的使用,实现动力能源的转化,将动力能源转化为电能、热能。

2.发电厂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结合自动化的应用价值

在发电厂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结合自动化的应用价值显著,主要体现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增强系统稳定性、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推动可持续发展五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2.1 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和调整热能转换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确保能量转换始终处于最优状态。例如,在汽轮机运行中,自动化系统能动态调整蒸汽参数,减少因工况波动导致的能量损失。余热回收与再利用:结合热能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技术可精准控制余热回收装置(如热交换器、余热锅炉)的运行,将废热转化为电能或供暖能源,避免传统方式中余热的浪费。

2.2 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自动化系统通过实时数据分析,可快速识别设备运行中的异常(如阀门泄漏、管道堵塞),及时调整操作参数,避免因小故障引发的能源浪费。优化设备维护周期:结合预测性维护技术,自动化系统能根据设备运行数据预测故障风险,提前安排维护,减少非计划停机导致的发电损失。

2.3 动态平衡负荷:在电网负荷波动时,自动化系统可快速调整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输出功率,确保汽轮机、锅炉等设备稳定运行,避免因过载或低负荷导致的效率下降。

2.4 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绿色发展

降低污染物排放:通过优化燃烧过程(如精确控制空气/燃料比),自动化技术可减少燃煤或燃气发电中的 SO2 、NOx 排放,同时提高燃料利用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促进清洁能源替代:在生物质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场景中,自动化系统可精准匹配热能与动力工程的输出,提高清洁能源的消纳能力,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2.5 推动可持续发展,提升行业竞争力

节能降耗是发电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战略。在自动化技术的助力下,火力发电系统借助先进的检测工具和设备,能够更精准地检测系统性能,获取详细的能耗指标。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可及时发现结构和流程中的缺陷,进而制定针对性的优化策略,显著提升热动系统的节能能力。

3.火力发电厂热动系统能源消耗的原因及自动化解决方案

3.1 能源未被充分利用及自动化优化

目前,多数火力发电厂热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能源利用率较低是突出问题。在电力生产过程中,煤等自然资源转化为电能并传输至不同区域时,能源损耗严重,导致火电厂资源无法高效运用。自动化技术可通过实时监测能源转换和传输过程,分析能源损耗点,优化系统运行参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例如,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调节燃烧过程,使燃料充分燃烧,减少能源浪费。

3.2 电力均衡配置困难及自动化调控

电力行业内部结构配置不科学、不均衡,与发电厂煤炭资源损耗量密切相关。火力发电时,煤炭量往往超过国际标准,影响了火力发电厂的科学资源配置,限制了发电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相关参数与设备运行难以正常匹配,导致主汽压力低、燃烧不充分、蒸汽流量升高、机组热量损耗增加、运行效率降低等问题。自动化调控系统可根据实时电力需求和设备运行状态,自动调整煤炭供应量和设备参数,实现电力的均衡配置,提高发电效率。例如,通过智能电网技术实现电力的精准分配和调度。

3.3 热能损耗问题及自动化控制

在具体运作阶段,热能损耗问题较为常见,直接违背了节能降耗的初衷。热能损耗可能引发重热现象和运动能量失衡问题。自动化控制系统可实时监测热能传输和转换过程,通过智能算法预测热能损耗趋势,及时调整系统运行参数,减少热能损耗。例如,采用智能温控系统调节热能设备的运行温度,避免不必要的热能损失。

4 热能与动力工程在节能降耗当中的具体运用从我国电厂当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要想真正地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从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开始,采取多种方法来降低生产过程当中的能源损耗,提高电厂的发电效率,促进电厂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下面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4.1 采用强化传热技术

国家对环保与资源的合理使用,以及在产业中推行的各种节能技术,都是从战略性的角度来考虑的。以热交换为主要手段的转换技术,提高了能量的使用效率,极大地提高了热能和电力工程学在工业上的发展成效。作为第二代换热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换热技术,通过对其进行增强和改进来提升其换热效果,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改善其换热效果。通过对换热过程中的换热,可以有效地改善换热效果,减少对液体的输运能耗,从而确保了装置的正常。 4.2 运行蒸汽凝结水回收利用

在热力联合生产中,低压水蒸气机组是保证能源高效转换的重要设备。在整个过程中,低压蒸汽发动机是一个主要的动力,它可以保证有关设备的稳定运转,从而保证整个过程的顺利进行。在低压蒸汽发动机的运转和应用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许多蒸汽,这些蒸汽通常来自机械废热,若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则会导致系统的能耗损失。所以,为了达到热能和电力联合生产的高效节能,必须强化对这一段废热的使用,并从各个环节进行管理,对于蒸气冷凝水的循环,可以采用反压回水和加压回水两种方式进行。两种再生方法在实际使用时各 4.3 解决调压调节损失

在实际中,为了增强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往往会对其进行调整,使其能够在高负载运行环境下稳定地工作,以保障其自身的生产收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电压调整限值的控制,如果电压调整不到位,那么,机组设备的负载也会比较大,这个时候就不用调整它了,不然就会造成装置负载过大,甚至出现降低功率的现象。如果能够对调压调整损耗进行适当地处理,不但能够实现节能降耗,而且对于提升电网的运行效率以及改善电网运行效益也是有益的。

5.结论

在今日自动化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热能与动力工程在发电厂节能降耗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和价值。通过深度融合自动化技术,可有效解决发电厂在节能降耗过程中面临的能源利用率低、电力均衡配置困难、热能损耗等问题。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自动化技术在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推动发电厂向绿色、高效、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为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张晨光.浅谈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J].智慧中国,2021(09):94-95.

[2]孟维政.简析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实际运用[J].农家参谋,2017(16):150.

[3]赵佳琪.分析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9(2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