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医协同家庭推进小学生口腔健康维护的模式构建
李小红
白银区第九小学 730900
引言:小学生正处于乳牙替换恒牙阶段,此时期口腔健康问题频发包括龋齿、牙龈炎等常见病,严重影响学习生活质量。现阶段我国小学生口腔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校园口腔健康教育体系尚未完善家庭参与程度不足,且校医与家庭间缺乏有效沟通协作机制。构建校医协同家庭推进小学生口腔健康维护模式,既符合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也是提高儿童健康素养必然选择,对促进小学生口腔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医角色定位与家庭责任分担,口腔健康维护双轨协同机制
校医作为学校健康守门人其角色定位应从单纯医疗救治向健康促进转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担任口腔健康指导者、监督者与评估者职责,校医需建立完善口腔健康档案制定检查计划,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口腔筛查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或转诊,同时提供专业咨询服务。校医还应承担知识传播职能,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健康课堂等形式提升学生口腔保健意识,传授科学刷牙方法与饮食习惯。校医角色定位必须突破传统局限,从被动应对转变为主动预防,从单一医疗服务扩展至全面健康管理,使其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口腔健康教育重要纽带。
家庭则承担口腔健康监督执行责任,父母作为孩子首要健康管理者需具备相应知识储备与行为引导能力,家长应督促孩子养成早晚刷牙习惯,指导正确使用牙线等辅助工具控制甜食摄入,创造良好饮食环境,同时家庭需积极配合校医工作接收健康反馈信息,落实校医建议形成家校互动闭环。家长还应树立榜样带头作用以身示范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定期陪同孩子进行口腔检查共同学习口腔健康知识,通过明确校医角色定位与家庭责任分担构建起双轨协同机制,打破校内校外割裂状态实现校医专业指导与家庭日常监督互补互促,形成覆盖学校、家庭全方位口腔健康维护网络,为小学生口腔健康提供持续保障。
二、口腔检查规范化与家庭护理常态化,健康维护全程跟踪体系
口腔检查规范化作为健康维护体系核心环节,需构建完整流程与标准包括检查周期确立、评估指标统一、记录方式规范三方面要素,校医应制定学期检查计划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全员筛查,采用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口腔检查标准,涵盖牙齿表面情况、牙龈健康状态等多维指标。检查过程中应使用口腔反光镜、探针等专业工具,确保结果精确可靠,检查后形成电子健康档案,实现历次检查结果纵向比对追踪口腔健康变化趋势。针对检查发现问题校医需建立分级管理制度,轻微问题给予指导建议较严重问题转介专业医疗单位,并追踪治疗情况,家庭护理常态化则强调将口腔保健融入日常生活形成固定习惯。家长应在家中营造口腔健康氛围,配备适合儿童使用牙具设置便于观察监督位置,建立早晚刷牙制度引导掌握正确刷牙方法,控制精制糖摄入减少零食频率。家长还需与校医保持信息互通,将专业建议转化为家庭实践,记录孩子口腔状况变化形成闭环管理,实现校内专业检查与家庭日常护理无缝衔接。
某小学通过建立彩虹口腔健康卡制度,实现检查规范化与家庭护理常态化有机结合,学校每学期初末两次口腔普查,校医按照统一标准进行检查记录结果于彩虹健康卡上,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口腔健康等级。绿色表示良好黄色表示需要注意,橙色表示需要改进红色表示必须就医,每张健康卡分为学校检查区与家庭记录区,家长需每周在家庭区域记录孩子刷牙情况、饮食习惯等关键指标。学校还开发配套手机应用程序,家长可通过扫描健康卡二维码获取针对性口腔护理建议,同时上传家庭护理照片记录,校医定期查阅家庭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指导。学期末评选彩虹之星奖励口腔健康状况显著改善同学,增强参与积极性,通过此方式学校实现检查结果可视化呈现,家庭护理责任明确化校医指导精准化,构建起横跨校内校外全程跟踪体系,促进小学生口腔健康水平整体提升家校协同效果显著,学生参与度高家长满意度提升,为口腔健康维护提供可复制推广经验。
三、健康教育多元化与干预措施个性化,模式构建实施保障框架
健康教育多元化旨在通过丰富教育形式与内容,提升小学生口腔健康认知水平与行为自主性,学校层面可开设口腔健康主题课程,将口腔知识融入科学、体育等学科教学中实现跨学科整合。组织互动性强活动如口腔知识竞赛、刷牙比赛等,激发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制作趣味动画视频,运用多媒体技术直观展示口腔结构与疾病形成过程。建立家长培训体系,通过讲座、工作坊等形式提升家长口腔健康知识水平与指导能力,校医还可引入社会资源邀请专业口腔医生进校园,开展专题讲解与现场咨询。健康教育多元化强调受众特点,针对不同年龄段小学生设计符合认知特点教育内容,采用浅显易懂语言与生动形象案例使健康知识易于接受内化。
干预措施个性化则根据检查评估结果,为不同口腔健康状况学生提供差异化指导方案,针对龋齿高风险学生制定强化预防计划,增加检查频次推荐使用含氟牙膏,必要时进行窝沟封闭等预防性治疗。针对牙列不齐学生给予早期干预建议,提醒家长关注替牙期牙齿发育情况适时就诊矫正,针对口腔卫生习惯较差学生安排集中指导,示范正确刷牙方法建立行为改善激励机制。针对特殊需求学生如口腔敏感或恐惧症状明显者,提供心理疏导与渐进式适应训练,干预措施个性化还体现在沟通方式上,根据家庭经济条件、文化背景等因素采取不同沟通策略与频率,确保干预建议能得到有效执行。通过健康教育多元化与干预措施个性化相结合构建起实施保障框架,使小学生口腔健康维护模式具备知识传播、行为引导、问题解决综合功能,从认知、情感、行为多维度推动口腔健康意识养成与习惯形成。
结论:校医协同家庭推进小学生口腔健康维护模式构建需遵循系统性思维,从机制建立、过程管理到保障措施形成完整框架,校医角色定位与家庭责任分担建立起双轨协同机制,口腔检查规范化与家庭护理常态化形成全程跟踪体系,健康教育多元化与干预措施个性化构建实施保障框架。三者相互支撑共同推动小学生口腔健康水平提升,此模式既符合现代健康教育理念也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对促进小学生口腔健康素养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实践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志强,唐文欢,江蓉,等.基于OBE理念的多元导向家校医社联动对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创新教育研究, 2024, 12(3):201-206
[2] 杨文美.关注口腔健康,不能只盯着牙[J].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4(12):77-77.
[3] 杨莲,蒋薇,赵佛容.成都市青羊区 6~8 岁儿童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校医, 2024,38(6):450-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