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提升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

作者

仲衡

丹东市城市环境服务中心 辽宁丹东 118000

引言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兼具排水防涝与水资源输送功能,其施工质量与城市居民生活、产业运行及生态环境密切相关。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道路车流量与雨水排放量持续增长,对给排水工程的承载能力与抗风险能力提出更高要求。然而,部分工程在施工中仍存在技术短板:图纸会审不细致导致管线位置冲突,沟槽开挖支护不当引发坍塌,这些问题不仅增加后期维修成本,还可能导致路面积水、交通中断甚至地下水体污染。

一、施工前期准备阶段的技术保障措施

1.1 图纸会审与现场勘察优化

图纸是施工的核心依据,前期需组织设计、施工、监理、勘察等多方开展图纸会审,重点核查管线走向与道路红线、地下既有管线的位置关系,避免后期施工中出现管线冲突。对图纸中未明确的细节,如管道埋深、检查井间距、雨水口布局,需结合现场勘察数据调整:通过地质雷达探测地下土层分布,确定粘性土、砂层等不同地层的管道敷设方案;根据道路纵坡与周边地块标高,优化雨水口设置位置,确保雨水能顺畅汇入管网,避免形成积水点。

1.2 材料质量把控技术

给排水工程材料质量直接决定工程耐久性,需从采购、进场、存储三环节强化技术管控。管材选择上,根据工程用途与地质条件适配类型:车行道下方优先选用抗冲击性强的球墨铸铁管或钢带增强PE 管,人行道及绿化带下方可选用 PVC-U 管;接口密封材料需与管材匹配,如球墨铸铁管配套橡胶密封圈,PE 管采用热熔对接专用焊条。

1.3 施工设备调试与适配

施工设备的性能稳定性影响施工精度与效率,前期需根据工程规模与技术要求选型适配设备,沟槽开挖选用液压挖掘机,配备不同规格铲斗以适应不同土层;管道安装选用液压起重机,确保起吊平稳避免管材碰撞。回填压实选用小型压路机与冲击夯,兼顾大面积压实与管道周边精细化作业。设备使用前需全面调试,检查挖掘机铲斗开合灵活性、起重机起吊精度,校准压路机压实度检测仪,对焊接设备进行温度与压力校准,确保焊接参数符合管材焊接要求,对测量设备进行精度校验,避免因设备误差导致施工偏差。

二、管道施工关键环节的技术把控

2.1 测量放线精准控制技术

管道施工以测量放线为基准,采用三级复核制度保证精准度。首先,依据设计图纸计算出管道的中心线坐标和高程,使用全站仪放出中心线桩和高程控制桩,桩间距在直线段设置为 30 米,在曲线段设置为 15 米。其次,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控制桩复测,确保相邻桩点的高程差满足设计纵坡,然后在沟槽开挖时沿中心线桩弹出沟槽开挖的边线,同时标注沟槽深度、沟槽边坡坡度,注意边坡坡度根据地质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一般地,对于砂土层边坡采用 1:1.5 边坡,而当管沟开挖的地层为粘性土层时采用 1:1 边坡,防止沟槽开挖后形成坍塌;最后,对于对通过道路、河等特殊段落,加大控制点的加密,在此处设置控制桩的间距为 5 米,同时,采用 GPS 定位辅助复核的方法对控制桩进行复核,从而保证管道走向及高程的偏差均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方便后续进行管道的安装。

2.2 沟槽开挖与支护技术

沟槽开挖应分层开挖、及时支撑,严禁开挖过深,发生沟槽坍塌。沟槽开挖前对地表垃圾进行清理,依据放线边线进行开挖,第一层开挖控制在 1.5 米以内,第二层开始起后每层控制在 1 米之内。沟槽开挖遇地下水丰富的地层,应在沟槽两侧挖设排水沟及集水井,利用潜水泵抽水,使槽底保持干燥,以免发生土层软化沉陷。

沟槽支护根据开挖深度及地质状况选择支护类型。如果沟槽紧靠既有道路、既有建筑则应加设锚杆,利用锚杆将支护结构与边线稳定土层锚固,降低沟槽开挖对周边结构的影响。

2.3 管道安装技术规范

管子运到现场再次对规格、外观进行检验,清点管内杂物,并对接头质量进行检查。安装按管材型号选择合适的安装工艺:对球墨铸铁管采用承插式进行安装,插口放在承口内侧润滑剂,然后把插口对准承口缓慢推入,保证橡胶密封圈嵌在密封槽中,安装接口间隙检查时,使用塞尺进行检查,确认无渗漏。对于 PE 管,采用热熔对接,首先把管材的端口切割平整,然后使用热熔机对端口进行加热到规定的温度,等待端口熔化时要迅速把端口对接并保持压力直至冷却,对接检查时对接环保持均匀,防止虚焊、漏焊。在管道安装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高程和坡度,使用水准仪在安装时测量管道高程,在操作时根据设计纵坡控制,不要造成管道出现倒坡,无法排水。

2.4 沟槽回填技术要点

沟槽的回填应在管道安装验收合格之后,按照分层回填、对称回填压实的原则施工,严禁单侧回填导致的管道偏离;选择回填材料方面,根据沟槽底地质和管道材质要求不同,管道两旁和管顶 500mm 以内选用级配砂石或素土,以防止尖利物类的杂质对管道的磨损,管顶 500mm 以上可采用原土回填,应剔除石块、砖块等硬质物等。临近管道的区域采取人工夯实,避免机械压实对管道造成的影响。在回填沟槽时实时监测管道的高程,同时发现管道产生偏移和变形,则应及时停止回填后进行调整,确保管道在回填后的定位牢固。

三、路基与路面协同管控技术

3.1 管道敷设与路基压实协同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道多埋设于路基范围内,管道敷设与路基压实需协同推进,避免因压实不足导致路基沉降。路基施工时,先对管道周边区域进行预压实,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后再开挖沟槽;管道安装回填完成后,对沟槽上方及周边路基进行补压,补压采用小型压路机分层压实,确保沟槽区域与周边路基压实度一致,避免出现沉降差。若路基采用粉煤灰、石灰土等改良土,需在管道安装前完成改良土拌和与摊铺,待改良土初步压实后再开挖沟槽,防止改良土遇水软化。

3.2 路面施工对管道的保护技术

路面施工阶段需重点保护已安装的给排水管道,避免施工机械与材料对管道造成损伤。沥青路面施工时,摊铺机、压路机需与管道位置保持安全距离,管顶上方路面施工采用轻型压路机,碾压速度控制在 2-3 公里 / 小时,避免重压导致管道破裂。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需在管道上方设置钢筋网加强层,加强层宽度超出管道两侧各 500 毫米,增强路面抗裂性能,防止路面裂缝延伸至管道。

路面切缝、养护过程中,需避开管道检查井位置,切缝深度不超过路面厚度的 1/3,防止切缝损伤检查井周边管道。

结语

市政道路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提升需以技术措施为核心,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养护形成全流程管控。通过优化图纸会审、材料把控、设备调试的前期准备,规范沟槽开挖、管道安装、回填的关键环节技术,强化路基路面协同、防渗漏专项处理,配套后期检测养护与管理保障,可有效解决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提升工程耐久性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蔚 馨 宇 . 提 升 市 政 道 路 给 排 水 工 程 施 工 质 量 的 技 术 措 施 [J]. 建 材 发 展 导向,2025,23(14):7-9.DOI:10.16673/j.cnki.jcfzdx.2025.0617.

[2] 秦 李 苗 . 提 高 市 政 道 路 给 排 水 工 程 施 工 质 量 的 技 术 措 施 [J]. 建 材 发 展 导向,2023,21(20):42-44.DOI:10.16673/j.cnki.jcfzdx.2023.0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