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五育融合”视域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策略

作者

王丽娜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安居中心小学 272059

引言

当前教育改革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起点,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如何在“五育融合”视域下有效设计与实施这些活动,成为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的关键议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能将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还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强化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本文将在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与实施策略,力图为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切实路径。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五育融合”的问题与挑战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在于通过跨学科、跨领域的学习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五育融合”的教育目标导向下,其实施过程中却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德育方面,由于部分学校仍然存在“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引领”的倾向,综合实践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与责任意识。智育方面,一些教师在活动中过度追求学科成绩的延展,而忽视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导致活动价值未能真正体现。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的落实更显不足,部分活动缺乏与体育锻炼、艺术熏陶和劳动实践的有机融合,致使“五育融合”的整体效能被削弱,呈现出碎片化与功利化的现象。

在实践过程中,师资力量不足是另一突出问题。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整合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但现实中,不少小学教师缺乏系统的培训和经验,导致活动目标不够明确,内容设置偏空泛,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受到影响。学校在课程资源开发上存在局限,过度依赖教材提供的案例和模板,未能根据本地实际和学生需求进行灵活创新,造成活动内容与生活脱节,缺乏实践意义。学生虽然参与了活动,但收获有限,甚至出现“走过场”的现象,这与“五育融合”的初衷背离。

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也严重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当前多数小学仍以学科成绩作为学生发展的主要评价标准,而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成果缺乏科学的量化与质性结合的评价方法。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养难以通过单一的分数反映,结果使得教师和学生对活动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学校虽设置了活动档案或展示环节,但缺少持续性的跟踪和反馈,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能力提升和情感体验难以纳入长效评价体系。这种评价缺口直接影响“五育融合”的落实效果,使综合实践活动在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化状态,难以发挥真正的育人功能。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创新设计与实施路径

实现“五育融合”目标,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系统性的创新设计和科学实施。课程内容必须坚持统整化原则,将德智体美劳五个维度深度融入到活动主题之中。例如在设计环保主题的实践活动时,不仅要强调环保知识的掌握,还应结合劳动教育让学生参与垃圾分类与再利用实践,同时通过艺术创作表达环保理念,并在集体合作中培养责任意识与团队精神。通过这种多维度嵌入,活动能够真正成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载体,而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延伸。课程目标的设定也应注重分层次和阶段性,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又要突出价值观塑造和能力培养,形成完整的育人链条。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必须由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与资源整合者。教师应具备跨学科整合的思维模式,能够打破学科壁垒,把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美术等多领域知识贯穿于一个项目活动中。在设计“校园生态园”建设活动时,既要用科学知识指导植物种植,又要通过数学知识计算面积与比例,还要通过劳动教育落实具体操作,并借助美育元素提升整体环境的美观度。教师还需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与合作交流,引导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责任分担与互助合作。教师的专业发展也需要外部支持,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与资源共享平台,邀请专家开展跨学科研修与案例分享,并为教师提供校际交流与观摩机会,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实践课程设计能力和活动指导水平,推动“五育融合”在小学教育中真正落到实处。

在评价体系方面,必须构建多维度、全过程、可持续的综合评价机制,以真实反映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发展成果。评价方式不应局限于成果展示,而应强调过程性评价、合作性评价和反思性评价的结合。可以通过学习日志、作品集、过程观察和小组互评等方式,将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提升、价值取向与情感体验一并纳入考核范围。评价主体应当多元化,不仅限于教师,还应吸纳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以及家长反馈,形成多角度的立体评价格局。学校应探索建立“五育融合”导向的综合素质档案,实现对学生成长的动态追踪,并通过数据化管理手段记录和分析学生的综合表现。只有当评价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时,教师和学生才会真正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从而推动“五育融合”在小学教育中落地生根,并形成可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

结语

本文立足于“五育融合”视域,系统分析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了创新设计与实施路径。研究认为,唯有在课程内容、教师角色和评价体系上实现深度变革,才能真正推动“五育融合”落地见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应当成为全面育人的重要抓手,通过跨学科整合、过程性评价和多维度培养,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协调发展。未来,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模式的优化路径,才能为小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刘瑾; 陈泽宇. “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设计研究[J]. 基础教育研究, 2023,10(5): 112-118.

[2] 周倩; 黄建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评价机制的优化路径[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 44(7):56-61.

[3] 孙颖; 郑凯.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研究[J]. 当代小学教育, 2022, 39(12):7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