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化工工艺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

作者

苏盛

身份证号:120223198712061477

引言

化工工艺生产具有流程复杂、物料危险、反应条件严苛等特性,安全与质量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核心生命线。化工生产中若安全管控不到位,易引发泄漏、爆炸、中毒等事故,不仅威胁人员生命安全,还会造成环境污染与经济损失;产品质量不达标会影响企业市场竞争力,甚至因质量缺陷引发下游应用安全问题,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缺一不可。

一、化工工艺生产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1.1 工艺设计层面

工艺设计是化工生产安全的基础,不合理的设计易从源头埋下安全隐患。部分化工工艺在设计阶段未充分考虑生产流程的连贯性与安全性,存在流程衔接漏洞,例如不同反应环节的物料输送路径规划不当,可能导致物料滞留堆积,增加局部反应剧烈、压力骤升的风险;还有些工艺未设置必要的缓冲环节,当某一工序出现参数波动时,无法及时调节,易引发连锁反应。

1.2 设备运行层面

设备作为化工生产的核心载体,其运行状态直接影响生产安全。部分化工企业因成本控制或管理疏忽,未及时更换老化设备,设备部件长期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易出现腐蚀、磨损、密封失效等问题,例如反应釜内壁腐蚀后可能导致物料泄漏,输送管道磨损破裂会引发易燃、易爆或有毒物料外泄,进而诱发火灾、爆炸或中毒事故。设备维护缺失也加剧了安全隐患,未按规范开展定期检修、保养,不仅影响生产效率,更可能在关键时刻因设备失效引发安全事故。

1.3 操作管理层面

人员操作与管理漏洞是化工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诱因。部分一线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如未按操作规程佩戴防护装备、擅自调整工艺参数、违规启停设备等,这些行为打破了生产过程的安全平衡,可能直接触发安全风险;企业应急处置机制不完善,操作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不足,当出现物料泄漏、局部起火等突发情况时,操作人员无法快速判断事故类型、掌握正确的处置方法,易因慌乱操作延误最佳处置时机,导致事故扩大化。

1.4 物料与环境层面

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当与极端环境影响,给化工工艺生产带来双重安全挑战。在物料管理方面,部分企业对危险化学品的储存、运输、使用环节管控不严,存在混放禁忌物料、超量储存、运输过程防护措施不足等问题,如将强氧化性物料与易燃物料混存,可能引发化学反应导致燃烧爆炸;危险化学品标识不清则易造成人员误操作,增加接触风险。在环境影响方面,极端天气如高温、暴雨、雷电等会干扰化工生产安全,高温环境可能加速物料挥发、降低设备耐受度,暴雨可能导致厂区积水、淹没设备基础,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均可能打破生产系统的稳定,诱发安全事故。

二、化工工艺生产的质量控制核心环节

2.1 原料质量管控

原料作为化工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决定后续产品品质,需从源头构建全流程管控体系。在供应商筛选阶段,需综合评估供应商的生产资质、技术能力与质量口碑,优先选择符合行业标准、具备稳定生产能力的合作方,避免因供应商资质不足导致原料质量波动。原料入库前,需严格执行检验流程,依据预设的质量标准对原料的成分、纯度、杂质含量等关键指标进行检测,杜绝不合格原料进入生产环节;防止原料在储存过程中变质或发生安全风险,确保原料在投入生产时仍保持合格状态。

2.2 生产过程管控

生产过程是质量形成的关键阶段,需聚焦关键工艺参数与中间产品质量实施动态管控。针对化工生产中的核心反应工序,需实时监测温度、压力、浓度、反应时间等关键参数,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维持参数稳定,避免因参数偏离标准范围导致反应异常,影响产品质量;同时,定期校准监测仪表,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为参数调整提供可靠依据。在工序衔接环节,需加强中间产品的质量抽检,对每道工序产出的中间产物进行抽样检测,重点核查成分、纯度、粒度等指标是否符合下道工序的进料要求,若发现不合格品,及时分析原因并调整工艺参数,防止不合格中间产品流入后续工序,造成更大范围的质量问题。

2.3 成品质量检测

最终成品质量检验是产品质量把关的最后一道关口,应建立全方位、高标准的检测与验证流程。确定成品质量检验项目,依据国家或行业标准、顾客要求,制订产品成分含量、纯度、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的检测指标和标准,保证检验项目的全面性和检测范围的完备性,选用合理有效的检验方法,选取检测指标特性化的实验室分析或检验方法或现场快速检验方法,如色谱、光谱分析法等,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有效性;做好检验记录,详细记录检验样品、检验仪器、检验方式、检验数据等,出具完整的检验报告,方便质量追踪和查找问题所在。

三、安全与质量协同管控的措施建议

3.1 技术措施

依靠技术改造,同时保障安全及质量在线实时监控和控制。搭建智能监测体系,包括温度、压力、浓度等现场在线监测并提示超温和超压等安全隐患,同时结合监测参数平衡以控制产品质量;在重要设备位置安装泄漏和质量等在线监测传感器,当出现物料泄漏、产品品质异常等情况时及时自动报警并调整控制工艺条件来实现隐患以及产品质量偏差的同时处理。工艺和设备提升,选用本质安全的装置和密闭、无氧生产,减少因物料与空气接触带来的安全隐患和产品氧化问题,过程自动化减少人工的不安全和质量风险。

3.2 管理措施

推行一体化管理,增强安全、质量协管。健全安全管理质量标准,将安全作业与质量控制标准融入一体的作业指导书中,明确各个岗位在安全控制、质量控制的双重要求,杜绝安全、质量控制“两张皮”。组织培训与考核,组织安全作业与质量控制一起的案例式培训,让作业员认清安全违章与质量缺陷的联系。

3.3 应急与追溯措施

建立协调应急和全生命周期追溯,提高处置突发事件和排查问题源头的能力。编制安全质量协同应急预案,对同一突发情况确定安全应急处理与质量评估的处置程序,确保出现突发事件后,在进行应急救灾处置的同时,可同时采取隔离不良物料、追溯不良成品等质量管控措施,消灭源头。建立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机制,通过信息化收集采购、生产、出厂检验等环节全部数据信息,一旦发生安全或质量问题,通过追溯数据,可以明确不良发生的环节,并追溯过程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或质量问题风险,从而对安全问题和质量问题实现溯源管理,彻底解决问题。

结语

化工工艺生产的安全与质量管控相辅相成,工艺设计、设备运行等层面的安全隐患与原料、生产过程的质量漏洞,需通过技术、管理、应急追溯协同发力破解。智能监控、一体化制度等措施,能有效实现安全风险防范与产品质量提升的联动。随着技术迭代与管理优化,化工企业需持续深化安全与质量协同管控,推动行业向更安全、更高质、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筑牢化工生产的核心生命线。

参考文献

[1]赵珂.化学工艺安全设计中存在的危险因素及解决措施[J].化工管理,2021,(17):162-163.

[2]刘玉成,孙永军,曲磊,等.基于化工工艺的电石风险脱除工艺[J].中国氯碱,2024,(08):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