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可贴使用禁忌:这些伤口切勿使用

作者

黄雪芳

柳州市人民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创可贴几乎是家庭药箱里的“常客”,无论是小磕小碰还是轻微划伤,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贴上一片创可贴。不过,创可贴也不是“万能药”,有些伤势如果用了,不但效果不佳,反而会造成更大的伤害。据统计,约 60% 的家庭存在创可贴误用情况,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哪些伤口不适合使用创可贴,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

1.较深的伤口

较深的伤口一般都在皮肤表层以下,可能损伤皮下组织、肌肉、血管和神经。这种伤口具有大量的失血和复杂的体内环境。

创可贴只是起到了止血、防止感染的效果,但是对于较深伤口的持续性流血及组织液渗出,其吸收渗出物的能力有限。在比较深的伤口上贴创可贴,由于不能将伤口内的分泌物和血液全部排除出去,而且还会让伤口周围的空气变得湿润,引起细菌的繁殖,从而导致感染。而且,创可贴的压迫作用对于较深伤口的止血效果并不理想,可能导致出血不止。

如果是比较深的伤口,首先用干净的纱布或毛巾按压伤口进行止血,按压时间一般为 5-10 分钟,直到出血停止。如果伤口较大、较深或出血较多,应立即前往医院,由医生进行清创、缝合等专业处理,并根据情况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以预防破伤风感染。

2.感染或污染严重的伤口

被生锈金属、泥土或粪便等污染的伤口,或者已经有红肿疼痛、流脓等炎症反应的伤口,不能用创可贴。

创可贴的封闭性较强,会使伤口与外界隔绝,导致伤口处的氧气供应不足,厌氧菌等细菌更容易繁殖,加重感染。同时,污染严重的伤口需要彻底清洁和消毒,创可贴无法替代专业的清创处理。

对于这种类型的伤口,首先要用生理盐水或者 3% 过氧化氢进行清洗,尽量将里面的污染物质清理干净。再用碘伏等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让伤口处于干燥、通风的状态,这样可以更好的促进伤口的恢复,同时也可以有效的控制感染。一旦出现了严重的感染症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生素。

3.烫伤和烧伤伤口

一些轻微的烫伤或者烧伤,比如皮肤仅出现红肿和疼痛,没有水疱或者只是一个很小的水疱,许多人都会习惯用创可贴,这样的方法是错误的。

烧伤或烫伤后,由于伤口的皮肤屏障受到破坏,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从而导致了大量的渗出物。

创可贴的密闭空间,造成渗出来的液体在创口内堆积,容易引发感染,也有可能是让伤口组织完全浸入渗出物中,不利于伤口的恢复。另外,创可贴上的胶合剂对被烫伤或烧伤的肌肤有刺激作用,加重疼痛和不适。

如果是轻微的灼伤或灼伤,应马上用凉水冲洗 15-30 分钟,以降温,减少痛苦及伤害。用清水清洗后,用无菌纱布轻敷患处,并使其保持干爽。对于比较严重的灼伤或者是比较大的水泡、皮肤破溃或者是深层烧伤,一定要及时就医。

4.动物或昆虫咬伤伤口

如被猫狗等动物或蜜蜂、蝎子等昆虫咬伤,不能使用创可贴覆盖伤口。动物咬伤的伤口通常较深,且可能携带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如狂犬病病毒等。创可贴密闭的空间利于病菌的增殖,增加感染和疾病传播的风险。被动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 15 分钟以上,尽可能清除伤口内的唾液和污染物,然后用碘伏消毒伤口,并及时前往医院接种狂犬病疫苗等相关疫苗,必要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被昆虫蜇伤后,伤口可能会注入毒素,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创可贴会阻碍毒素的排出,加重局部反应。如果是被蜜蜂蜇伤,应先小心取出蜂针,然后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清洗伤口;如果是被蝎子等有毒昆虫蜇伤,出现严重的疼痛、肿胀、头晕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5.特殊部位的伤口

在一些特殊部位的伤口,如手指关节处、脚趾之间、腋窝等,也不适合使用创可贴。

手指关节处的伤口在活动时会经常受到牵拉和摩擦,创可贴易脱落,难以提供有效保护。另外,在运动过程中,创可贴会不断地在伤口上蹭来蹭去,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从而阻碍痊愈。脚趾之间的部位比较潮湿,透气性差,使用创可贴会使局部更加潮湿,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感染。腋窝等部位出汗较多,创可贴的黏合剂容易被汗液浸湿而脱落,同时也会影响伤口的通风和干燥。

针对不同位置的伤口,要用到不同的治疗方法。可以使用无菌纱布进行包扎,包扎时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同时,要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避免过度活动,以促进伤口的愈合。

小结

总而言之,创可贴并非适用于所有伤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正确认识创可贴的作用和适用范围,对于不适合使用创可贴的伤口,要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必要时及时就医,以确保伤口能够顺利愈合,避免出现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