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Teaching and Research

初中班主任运用主题班会引导青春期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策略研究

作者

刘书雨

乐山市沙湾区绥山初级中学

一、问题分析

对于初中生而言,青春期是他们人生观与价值观逐步塑形的关键阶段。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给青春期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带来了重重挑战。

从生理层面来看,青春期学生身体快速发育,第二性征逐渐显现。这种生理上的急剧变化,常常使他们内心产生不安与困惑。例如,有的学生因身体发育比同龄人快或慢而陷入自卑情绪,进而影响到他们对自身价值的认知。他们开始格外关注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渴望得到认可,却又因缺乏足够的经验和成熟的心智,在面对外界评价时容易产生迷茫。

从心理角度分析,青春期学生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他们渴望独立,追求个性。但与此同时,他们的思维能力尚未完全成熟,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辨别力。在海量信息的冲击下,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蚀。比如,网络上一些宣扬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的内容,可能会误导学生,使他们错误地认为追求物质享受和个人利益至上就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学校教育环境也对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过于注重成绩,而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和价值观培养有所忽视。班级中存在不良风气,如同学之间相互攀比、拉帮结派等,会对其他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干扰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二、实践对策

面对青春期学生在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初中班主任可采取以下实践对策。

(一)精心策划主题

主题是班会的灵魂,班主任要根据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需求,精心策划具有针对性的主题。例如,针对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的困惑,可开展“认识独一无二的自己”主题班会。在班会中,通过播放一些名人在青春期克服自我认知障碍、实现自我价值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优点和潜力。然后组织学生分享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经历和困惑,让他们在交流中逐渐明晰自我。

(二)多样化活动形式

单一的讲解式班会难以吸引青春期学生的注意力,班主任应采用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增强班会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比如角色扮演活动,在“诚信伴我行”主题班会中,设置一些生活场景,如商场购物、考试作弊等,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演绎诚信与不诚信的行为及其后果。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诚信的重要性。还可以开展辩论活动,针对“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话题展开辩论。在辩论过程中,学生需要查阅资料、分析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网络对价值观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引导他们正确看待网络。

(三)注重学生主体地位

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班会的主角。可以提前将班会主题告知学生,让学生自主组织策划班会内容。例如,在“梦想起航”主题班会中,班主任可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梦想,并推选代表在班会上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自己的梦想,还能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结合生活实际案例

班主任在主题班会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案例,让教育内容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比如在讲解正确消费观时,可列举一些身边同学因盲目追求名牌、互相攀比而陷入消费困境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行为的危害。通过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使学生更容易将正确的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三、实践效果

通过实施上述一系列基于主题班会引导青春期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实践对策,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

首先,学生的自我认知更加清晰。在开展“认识独一无二的自己”等相关主题班会后,许多学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不再仅仅关注外在形象,而是更加注重自身内在品质和能力的发展。例如,班级中的李同学原本因自己身材较胖而自卑,在参与主题班会的讨论与分享后,他发现自己在绘画方面有独特的天赋,从而逐渐树立了自信,开始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绘画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不完全统计,约 80% 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自我认同感明显增强。

其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所提升。“我与社会”等主题班会激发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热情。班级里成立了多个环保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校园周边环境清洁活动,还向社区居民宣传环保知识。在“关爱弱势群体”主题班会后,学生们自发组织募捐活动,为贫困地区的儿童捐赠书籍和学习用品。从这些实际行动可以看出,学生们不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小世界,而是开始主动关心社会,愿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者,学生的价值观更加端正。通过多样化的主题班会活动,如“诚信伴我行”“正确消费观”等,学生们对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同。在考试中,作弊现象明显减少,同学们更加注重自身品德修养。在消费方面,盲目攀比的风气得到有效遏制,理性消费逐渐成为主流。据观察,班级中主动参与公益活动的学生人数增多,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氛围愈发浓厚,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