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陈娇娇
双辽市第二小学 136400
摘要:“生活即教育”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核心教育思想,强调了学习应当与实际生活相互渗透、紧密相连。本文解读“生活即教育”理念,阐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意义,分析探讨如何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前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以知识传授为主,但掌握大量理论知识并非当今社会对人才能力的要求,我们更希望人才具备综合素养及实践能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为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创新教学提供了光明的指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元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提升学生生活实践能力。当前阶段,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生活化语文课堂组织及实施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在此背景下探究如何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具备积极意义。
一、解读“生活即教育”理念
生活即教育思想是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并非单纯基于理论研究形成的思想,而是结合社会实况及陶行知先生的实际育人经验提炼出来的思想精华。生活即教育思想强调生活本身具有教育意义。每个学生的成长都与其生活存在密切关联,生活中的点滴小事都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原理,促进学生观察生活、深入生活有利于开阔其视野,提升其能力;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生活即教育理念下,教师要注重从生活中积累教育资源,将生活资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有效性;生活是最大的教育平台,学校、家庭、社会都是人们的活动场所,学生在这些场所中能够获得大量的知识、技能或经验。
二、阐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意义
1.拉近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联系
小学语文教师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联系。如,教师在《走月亮》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月亮,回忆与月亮有关的生活事件,这有利于拉近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联系,降低其畏学心理。
2.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小学语文教师基于生活即教育理念开展生活化语文教学有利于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平台。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学生逐渐认识到生活才是更大的课堂、生活事件才是更生动的教材,从而开始在生活中主动观察、主动学习,将生活当成更广阔的学习平台。
三、如何基于生活即教育思想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1.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生活化元素
生活即教育思想强调教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这种联系体现在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知识可以用生活现象展示等方面。当前阶段,部分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畏难心理,感觉语文是离自己很远的高岭之花,认为语文“很难学”,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如上等问题,小学语文教师可尝试在语文课堂中渗透生活化元素,借助生活元素丰富语文课堂,拉近学生与语文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知识来源于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学习难度。
以《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为例,教师可在教学中合理渗透生活化元素。古诗词语言凝练、寓意深刻,对于小学生来说具备一定的学习难度,这首诗描写的是平常的田园生活场景,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相关生活化元素能帮助学生更准确、更深刻的理解诗的内容及意境。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视频设备向学生展示梅子杏子成熟,麦花雪白菜花却稀疏的风景及篱笆寂寞无人访、只有蝴蝶飞舞其上的画面。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古诗中描绘的生活场景,从而了解古诗内容、内容背后的深意、古诗语言及意境之美,在此过程中,其阅读理解能力及审美素养获得有效提升。
2.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语文智慧
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语言素材、文化传承、人生哲理及生活智慧,这些素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以致用”是“生活即教育”思想的落脚点,生活即教育思想指引下,教师应当想办法将语文与生活进行相互渗透,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现象理解语文知识,借助语文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如,教师可在语文课堂中设计、布置生活化问题或任务,为学生创造应用语文智慧解决生活问题的机会,提升学生语文知识应用能力及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以《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为例,课文中描述了纳米科技的价值及在未来的应用途径,纳米技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可将与纳米技术需求有关的生活场景设计成任务,在阅读教学完成后引导学生利用在课文中学习到的知识点完成任务。如,教师在课堂中布置如下任务:某服装厂生产了一批围裙,在推广测试阶段试穿员表示围裙太容易脏了而且不易清洗,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并仿照课文写一份解决方案。学生接收到任务之后,开始结合课文中包含的科技知识解决问题,又从语文的角度出发撰写了一份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其语言构建与应用能力及解决问题能力均获得有效提升。
3.开展生活化语文实践活动
“生活即教育”思想指引下,小学语文教师不但可以把生活元素搬上课堂之上,还能将语文课堂搬到生活之中。生活是比学科更广大的天地,既包含语文学科知识又包含语文学科之外的知识,在生活平台中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有利于优化学生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学习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与生活有关的课文时,即可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却领略和探索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元素,使用更宏观的视野看待和学习语文。
以《秋晚的江上》为例,这是一首意境优美的现代诗歌,小学生对现代诗歌接触不多较难深刻理解诗歌中蕴含的语言之美及意境之美,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语言构建与应用素养及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教师可带领学生观察河流边上的黄昏之景。这样学生就能在自然生活中观察到夕阳、晚霞、倦鸟、河流、芦苇等自然景物构成的壮美画面,这样一来,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自然之美,能够明白“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原理。此外,教师还可在户外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看见的美景和审美感受创作一首意境优美的诗歌。这样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得到加强,其诗歌创作能力也得到提升。
结语:生活即教育思想为当下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化与创新提供了方向指引,小学语文教师可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元素、布置生活化任务,还可尝试将语文课堂从教室中搬到大自然中、搬到生活中,这有利于学生从生活视角学语文,利用语文美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黄雨瑄.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Advances in Education, 2024, 14.DOI:10.12677/ae.2024.14122313.
[2]洛松邓增.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J].文学少年, 2021(36):0109-0109.
[3]刘识亭.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生活即教育"思想的渗透[J].新课程研究, 2023(4):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