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研究
郝云力 王茂华 熊江玲 张子悦 唐剑
阜阳师范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安徽阜阳 236041
摘要 :课程思政是一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新模式。本文在思政教学课程需遵循的三个原则基础上, 从课程建设的四个方面充分挖掘了《高等数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具体的教学案例。系统地研究了思政元素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所发挥的强大力量,以促进《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达到课程掌握与思想育人共同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 :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思政元素; 建设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Abstract: Curriculum Civics is a new mode of education that integrat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the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in order to realize moral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hree principl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ully explores the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Higher Mathematics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integrates them into specific teaching cases. It systematically researches the powerful force played by civic-political elements in the teaching of higher mathematic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ivic-political teaching in the course of Higher Mathematics,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joint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mastery and ideological nurturing.
Keywords: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teaching cases
根据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1]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纲要》),如何将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非思政课程,以实现全面育人教育的目标是高校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例如:闵杰等提出要多层次多角度的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3];朱婧等结合新冠疫情,提出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挖掘思政元素[4];赵鸣歧等提出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把握的四个基本原则 [5]。高等数学作为一门面向大一新生的重要基础课程,此时学生价值观尚处塑造阶段,在高等数学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而且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6]。但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高校课程思政发展存在课程设计粗略、思政融合不自然、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我校高等数学教学团队以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纲要》为指导思想,认真领会思政教育的精髓,立足教学模式,融合多种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设计高等数学思政教学案例,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从而实现全面育人目标。
一、高等数学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时遵循的原则
高等数学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政元素,但是如何有效的发掘并传递给学生颇具难度。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手段设计思政教学案例,是有效的思政教育方式。经过多年教学实践,高等数学课程已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严密的内在逻辑。 因此在思政教学案例设计时除了保障课程知识体系完整,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尊重学生的专业特色
教师在设计思政教学案例时,除考虑思政教育的普适性,还应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例如:在发掘高等数学课程中遵纪守法的思政元素时,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引入黑客攻击、网络暴力以及侵犯他人隐私等网络犯罪案例,能提高学生的法制与安全意识;经济专业学生则需通过抵制财务造假、非法集资和扰乱市场秩序等案例,增强其对经济陷阱的防范能力;针对食品专业的学生则可考虑将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引入思政教学案例。
(二)提升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
办好思政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理想信念、对思政教育的理解与把握能力等因素。目前高校教师虽大多学历高且专业知识丰富。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可能会导致个别教师的思想认识出现偏差。如部分高校教师在网上发布一些诋毁言论,难免会给学生带来错误政治方向的引导。同时因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长期割裂,部分专业教师思政认识和能力不足。因此高校教师需认真学习党的理论,领会思政教育的精神实质,将党和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专业知识相融合,从而设计出思政元素和专业知识高度契合的思政教学案例。
(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高等数学中的思政元素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显然,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方式无法有效地表述这些元素。在开展思政教育时,播放图片、表格、视频等更有说服力和震撼力,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加印象深刻。 因此在设计教学案例时,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将思政元素以慕课、雨课堂、钉钉等多种工具更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相比较传统的课堂教学, 带有信息技术手段的课堂教学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专业知识更加通俗易懂,更让思政教学深入人心。
(四)课堂环境与思政元素的结合
正所谓“吃水不忘挖井人”,我们现在所拥有的良好的教学环境离不开我们党的坚强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艰苦奋斗。教师可以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忆苦思甜,让学生们了解到当前教育的来之不易,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更能让学生了解到从建国初期到新时代的诸多政策。这些伟大政策促进了国家的繁荣,有利于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国家发展红利,高校教师作为其中受益者,理应肩负起为祖国未来传播国家富强信号的责任,坚定地为当代大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心,让下一代更有胆子迈出步伐的历史使命。
二、高等数学思政教学案例的设计
《纲要》指出,教师应承担育人责任,挖掘课程与教学中的思政资源,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高等数学教学体系成熟但意识形态隐匿,在进行挖掘思政元素时必须充分考虑高等数学课程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不能随意将思政元素生搬硬套的硬植入课程内容中。因此如何在高等数学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之间找寻平衡点显得尤为重要。
我校高等数学教学团队坚持以习总书记讲话和《纲要》为指导,根据现阶段高校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从爱国主义、传统文化、创新思维、人生观等方面发掘思政元素,并巧妙融入课程设计教学案例,在授课中同步开展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
(一)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进行思政教育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优秀品质与屹立不倒的内在支撑。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爱国主义故事激励着后人。爱国主义教育是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成分,更是学校育人的正确方向。我校高等数学教学团队充分发掘课程中的爱国主义元素,融入教学案例,以坚定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党和国家的认同和热爱。
案例1:在开学前,教师利用慕课向学生推送电影《横空出世》片断以及央视核弹研发纪录片。让学生们充分了解邓稼先等先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凭借炽热的爱国情怀突破重重困难,成功实现核弹试爆。同时让学生从中深切领悟数学于原子弹研制的关键意义,明晰数学实力与国家实力的紧密正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能在数学上取得佳绩,为国家的未来献一份力。
历史证明,数学实力往往影响着国家实力,世界强国必然是数学强国[7]。本案例中思政元素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对国家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可以坚定学生爱国爱党的理想信念,避免“科技无国界”等错误思想在校园内蔓延。
(二)发掘传统文化进行思政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儒释道文化以及各类文学作品承载着千年人生智慧。在高等数学的授课中,教师可以发掘课程内的传统文化元素,从多元角度阐释数学思想和数学原理[8],在数学知识传授过程中彰显传统文化魅力。这种高等数学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跨越时空与学科界限,助力学生体悟人类文明智慧,进而增强文化自信。
案例2:杜甫在登泰山时曾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著名诗句,这句诗除了极具哲理以外,还蕴含了函数的最值和极值的思想。授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立体的泰山画面逐渐过渡到二维函数图像。
以优美诗句和唯美画面辅助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地理解“极值”和“最值”的思想,而且可以提升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产生的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三)融入创新元素进行思政教育
创新才能促进科技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而提升综合国力。青年学生时期是培养创新创造能力的宝贵时期,在高等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发掘数学中所蕴含的创新意志与精神,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创造的能力。
教师在介绍“曲率”的计算的时候,适时的引入我国歼-20战斗机的研发过程。我国航空人秉承着“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初心和使命,克服重重困难,突破研发理念,跨越研制能力,创新研制手段,完成了我国第一架自主创新的战斗机歼-20在简单介绍之后,教师自然而然的提出案例:
案例3: 歼20沿抛物线拉升时候的最大曲率是多少?
数学知识和当今中国成就的自然融合,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升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四)体现人生观的思政教育
高等数学课程中也存在大量能够直接指导学生人生观培养的内容。在介绍两个重要极限时,可以适时的引入校园贷的介绍。部分同学爱慕虚荣,超前消费,往往会被一些打着无担保低息贷款的校园贷所蒙骗,从而背上巨额债务,由此引出第二个重要极限在校园贷的利率计算中应用。
案例4:学生小A为购买新款手机,通过手机贷款APP借得校园贷P0元,约定月利率为r,借款周期为t个月。在扣掉20%的管理费、10%的中介费后,小A借得P1元。该校园贷采用虚假的等额本息计算法。若每月结算一次,则到期时共还款为;若每月结算m次,则每期利率为r/m,则到期应还;若每月还结算无穷多次,即,则到期还款应为:。可以举例计算得出校园贷的利率远远大于其宣传的利率。
通过第二个重要极限在校园贷中的应用,使学生对校园贷的危害有个清醒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
三、结束语
党领导下的高校是培养德才兼备创新人才的摇篮,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思政教育渗透在学校课程的方方面面,高校教师要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用好课堂主渠道,发挥学科专业优势,进行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设计融入思政元素的高等数学教学案例,既能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理念,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党爱国热情。但是当前思政案例设计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政元素如何做到与课程内容完美融合而不会喧宾夺主,这是进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将继续探索建设独具特色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优化课程设计,继续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培养一代又一代有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的适应国际变化的青年人才。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北京:人民日报,2016-12-09.
[2]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20-05-2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l.
[3]闵杰,李璐,欧剑.《数值分析》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大学数学,2020,36(6):41-45.
[4]朱婧,陈学慧,司新辉.疫情背景下微积分“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与实践[J].大学数学,37(1):37-38.
[5]赵鸣歧.高校专业类课程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原则、任务与标准(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86-90.
[6]杨露.”课程思政”在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研究—以重庆市高校为例[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20.
[7]张恭庆.数学与国家实力(上)[J].紫光阁,2014,(8):76-78.
[8]周甄川.高等数学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探析[J].池州学院学报,2020,34(03):140-142.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杰出青年研究项目(2022AH020082);阜阳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研究协同质量提升计划”项目(2024 XTTZX M06);安徽省高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1xxkc133)的支持。
第一作者简介:郝云力(1984-),男,汉,安徽阜阳人,博士在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模糊控制。
*通信作者:王茂华(1981-),男,汉,山东泰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数学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