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素材驱动下培养幼儿科学兴趣与综合能力发展的实践研究
颜秀英 蒋春梅 玛丽亚
昌都市第六幼儿园 854000
一、引言
1.1 研究背景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幼儿科学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 -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都强调要贴近幼儿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开展科学教育。生活素材作为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具有熟悉性、趣味性、开放性和教育性等特点,将其融入幼儿科学教育中,能够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促进其综合能力的发展。
1.2 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索生活素材在培养幼儿科学兴趣与综合能力发展方面的实践策略,通过实践研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生活素材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作用
2.1 激发科学兴趣
生活素材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如水果、蔬菜、玩具等,这些熟悉的事物能够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例如,在探索“ 水果沉浮” 的科学活动中,幼儿对常见的苹果、橙子、葡萄等水果放入水中后的不同状态充满好奇,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2 培养观察能力
生活素材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观察对象,通过观察生活素材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够得到有效锻炼。在观察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仔细观察植物的叶子、茎、花等部位的变化,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观察敏锐度和细致程度。
2.3 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利用生活素材开展科学活动,幼儿可以亲自动手进行操作,如用废旧材料制作小玩具、用简单工具进行小实验等。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手部肌肉得到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能力也不断提高。例如,在“ 自制小天平” 的活动中,幼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杯、绳子等材料制作天平,通过不断调整和尝试,掌握了天平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同时也提升了动手能力。
2.4 促进思维发展
生活素材驱动的科学活动能够引导幼儿思考科学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在探索“ 影子的形成” 时,幼儿会思考为什么在阳光下会有影子,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为什么会变化等问题,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幼儿逐渐理解了光和影的关系,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三、基于生活素材培养幼儿科学兴趣与综合能力的实践策略
3.1 基于生活素材设计科学活动主题
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挖掘素材,设计具有趣味性和探究性的科学活动主题。例如,围绕“ 厨房中的科学” 这一主题,可以开展“ 神奇的溶解现象” “ 会跳舞的盐” “ 自制水果电池” 等活动,让幼儿在熟悉的厨房环境中发现科学的奥秘。同时,结合季节变化和节日活动设计主题,如“ 春天的种植” “ 秋天的果实” “ 端午节的粽子” 等,让幼儿在感受季节和节日氛围的同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3.2 创设生活化的科学活动环境
在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区域,投放丰富多样的生活素材,如各种废旧物品、自然材料等,为幼儿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设置“ 生活科学角” ,展示生活中的科学小常识和科学小实验,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利用教室的墙面、走廊等空间,展示幼儿的科学探究成果,如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手工作品等,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3 引导幼儿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
在科学活动中,鼓励幼儿自主提出问题、制定探究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和得出结论。教师作为引导者,要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引导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例如,在“ 探索磁铁的奥秘” 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各种磁铁和不同材质的物品,让幼儿自主探索磁铁能吸起哪些物品,然后引导幼儿讨论磁铁的特性和应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幼儿在交流和合作中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想法,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4 开展家园合作,拓展科学教育资源
家长是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等方式,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分享科学教育的方法和经验,鼓励家长在家中利用生活素材开展科学活动,如一起种植植物、观察天气变化、做简单的科学小实验等。邀请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科学活动,如家长助教、亲子科学活动等,让家长走进课堂,与幼儿一起进行科学探究,增进亲子关系,同时也丰富了科学教育的资源。
四、实践案例分析
4.1 “ 有趣的泡泡” 科学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泡泡水,如洗洁精、洗衣粉、肥皂水等,并尝试用不同的工具吹泡泡,如吸管、铁丝圈、纱布等。幼儿在制作和吹泡泡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同材料制作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大小、数量和稳定性不同,不同工具吹出的泡泡形状也不同。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对表面张力、空气流动等科学原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4.2 “ 种子的秘密” 观察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在幼儿园的种植园里种植各种蔬菜和花卉的种子,让幼儿亲自参与播种、浇水、施肥等过程。在种子发芽、生长的过程中,幼儿每天进行观察记录,比较不同种子的发芽时间、生长速度和形态特征。通过这个活动,幼儿了解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了耐心和细心,同时也学会了用简单的图表和文字记录观察结果,提高了表达能力和科学素养。
五、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实践证明,生活素材在培养幼儿科学兴趣与综合能力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作用。通过基于生活素材设计科学活动主题、创设生活化的科学活动环境、引导幼儿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以及开展家园合作等策略,能够有效地激发幼儿的科学兴趣,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2 研究展望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生活素材的应用范围,探索更多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活动形式。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利用生活素材开展科学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希望能够建立更加完善的家园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家庭和社区在幼儿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科学教育资源,让幼儿在科学的海洋中快乐成长。
1.刘焰奕,谭强.幼儿园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及改进策略[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4,40(1):95-103.
2.庄珊.5-to-6-year-old Children’ s Scientific Inquiry Interest and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s of Kindergartens in Chengdu[J].Journal of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2022,38(5):94-101.
3.马婷婷.基于生活教育理论的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研究——以 Z 市五所幼儿园为例[D].渤海大学,2022.
4. 虞永平. 生活化幼儿园课程的理论和实践[J]. 学前教育研究,2010(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