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准确度、灵敏度研究
许海燕
土默特左旗铁帽乡卫生院 010101
一、引言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常见类型,其病理机制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血流不完全阻塞,若未及时干预,易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因此,早期准确诊断 UAP 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病变部位、狭窄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但该检查属于有创操作,存在出血、感染、血管损伤等风险,且检查费用较高,难以作为基层医院常规筛查手段。
二、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选取在本院心内科就诊的疑似UAP 患者200 例,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年)》中疑似UAP 的诊断标准,表现为静息或夜间心绞痛发作、近期心绞痛症状加重(发作频率增加、持续时间延长、硝酸甘油缓解效果减弱);(2)年龄35~75 岁;(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肌钙蛋白I/T 升高)、严重心力衰竭(NYHA 分级Ⅳ级);(2)存在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高钾血症)、心肌病、心包炎、严重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3)近期(1 个月内)有心脏手术史、创伤史;(4)心电图检查禁忌证或无法配合完成CAG 检查者。
2.2 检查方法
2.2.1 心电图检查
采用日本光电 ECG-1350P 型心电图机,患者取平卧位,安静休息5~10 min 后,记录常规12 导联心电图(肢体导联Ⅰ、Ⅱ、Ⅲ、aVR、aVL、aVF,胸导联 V1~V6),纸速 25 mm/s,增益10 mm/mV。由 2 名经验丰富的心电图医师独立判读结果,诊断标准:(1)典型缺血性改变:ST 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0.1 mV(J 点后 80 ms处),或T 波倒置(深度 ⩾0.2mV; ), 或ST-T 动态演变(ST 段压低程度加重/减轻、T 波倒置加深/变浅或转为直立);(2)非典型改变:ST 段上斜型压低 <0.1mV 、T 波低平(振幅 <0.1mV′ )或电轴偏移;(3)正常心电图:无上述缺血性改变及其他异常波形[4]。若2 名医师判读结果不一致,经讨论后达成共识。
2.2.2 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采用德国西门子Artis zeeⅢ型血管造影机,经桡动脉或股动脉穿刺,置入导管至左、右冠状动脉开口,注射造影剂(碘普罗胺),多角度拍摄冠状动脉影像。由2 名心内科医师独立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以冠状动脉直径狭窄≥50%为冠心病诊断标准,且结合患者心绞痛症状及狭窄血管供血区域,确诊 UAP。同时记录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双支、多支)。
2.3 观察指标
(1)以CAG 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心电图诊断UAP 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计算公式如下:
- 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 ×100% - 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 ×100% - 特异度=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 ×100% - 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 ×100% - 阴性预测值=真阴性/(真阴性+假阴性) ×100%
(2)分析UAP 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ST 段压低、T 波倒置、ST-T 动态演变、病理性 Q 波)的分布情况;(3)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单支、双支、多支)UAP 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2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
3.1 UAP 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分布
在 128 例 UAP 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表现以ST 段压低最为常见(64.06%),其次为T 波倒置 (50.78%) ),ST-T动态演变占 37.50% ,病理性Q 波占比最低 (9.38%) ),部分患者同时存在多种异常表现.
3.2 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UAP 患者的心电图异常率比较
128 例UAP 患者中,冠状动脉单支病变40 例、双支病变48 例、多支病变42 例。随着病变支数增加,心电图异常率逐渐升高,多支病变组异常率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双支病变组与单支、多支病变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四、讨论
4.1 心电图诊断UAP 的效能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电图诊断UAP 的准确度为 78.50% 、灵敏度为 75.00% 、特异度为 84.72% ,提示心电图在UAP 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但存在 25.00%的漏诊率(假阴性 32 例)。漏诊原因可能包括:(1)UAP 患者心肌缺血程度较轻,或缺血区域位于常规 12 导联心电图未覆盖的部位(如右冠状动脉后降支供血区域),导致心电图无典型缺血改变;(2)部分患者存在心肌冬眠或心肌顿抑,心肌电活动异常不明显,心电图表现为“正常”;(3)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肥厚等基础心脏病时,心电图缺血性改变被掩盖,干扰诊断。
4.2 UAP 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联性
本研究发现,UAP 患者心电图异常以ST 段压低和T 波倒置为主,分别占 64.06% 和 50.78% ,这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复极异常的病理机制一 致。ST-T 动态演变 (37.50%) )是 UAP 的重要心电图特征,提示冠状动脉斑块不稳定、心肌缺血反复加重或缓解,此类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较高,需紧急干预。病理性Q波出现率较低( (9.38%) ),仅见于冠状动脉严重狭窄或短暂闭塞导致心肌坏死的患者,与既往研究结果相符。
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来看,多支病变组心电图异常率( 95.24%) )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 (60.00%) ,说明病变范围越广,心肌缺血程度越重,心电图异常表现越明显。这一结果提示,心电图异常率可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对评估患者预后具有参考意义。
五、结论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中等程度的准确度与灵敏度,特异度较高,尤其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识别价值显著,可作为临床早期筛查和风险评估的重要工具。但由于存在一定漏诊率,临床需结合患者症状、病史、心肌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准确性,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 年)[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 46(4): 246-257.
[2] 高润霖, 胡大一. 心血管病治疗指南和建议[M]. 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24: 12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