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任务的初中地理核心素养课堂教学实践
杨子一
昆山昆城外国语学校 江苏苏州
随着新课标对地理核心素养培育的深化要求,传统知识灌输式教学已难以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需求。初中地理教学亟需探索以学生为中心、以真实问题为驱动的创新路径。情境任务教学通过整合生活化场景与跨学科实践,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操作的探究任务,为地理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有效载体。人教版教材丰富的案例资源(如长江流域开发、三江源生态保护)与情境任务高度适配,例如通过模拟“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会”或设计“气候与旅游”项目,可引导学生从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向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进阶。
一、情境任务教学与地理核心素养的理论契(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培养要求
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以《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 年版)》为指导,强调通过知识学习与能力训练,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四大核心素养[1]。例如在“地形地势”章节中需引导学生从空间视角分析地形特征(区域认知),结合自然与人文要素探究其对经济的影响(综合思维),并通过实地考察或模拟实验提升地理实践力。此类素养的培养需突破传统知识灌输模式,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实践任务[2]。
(二)情境任务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境任务教学以建构主义和多元智能理论为支撑,通过创设真实或拟真情境,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例如利用《中国国家地理》中的案例(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设计问题链,帮助学生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该模式符合初中生具象思维特点通过任务驱动激发探究兴趣,促进知识迁移。研究表明情境任务教学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知识内化效率,尤其在地理学科中,其空间性与实践性特征与情境教学的具象化优势高度契合。
(三)人教版教材与情境任务的适配性
人教版教材内容贴近生活,如“居民与聚落”章节中可通过“设计理想聚落”任务,引导学生结合地形、气候等要素分析民居分布规律,实现知识应用与素养提升的有机结合[3]。教材中大量案例(如长江流域开发、气候类型分析)为情境任务设计提供了丰富素材,例如通过模拟“南水北调工程规划会”,学生可综合运用水文、经济、生态等知识,深化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解。
二、基于人教版教材的情境任务设计策略
(一)生活化情境创设
以“农业区位”教学为例,结合本地农业案例(如水稻种植),设计“农田考察报告”任务,要求学生分析地形、水源、市场等因素对农业类型的影响。例如通过组织学生调研本地农田,发现山区梯田多种植耐旱作物而平原地区以水稻为主,进而引导学生从自然与人文角度解释差异。此类任务不仅强化区域认知与综合思维,还能增强学生对乡土资源的认同感。
(二)问题链驱动任务进阶
在“长江流域开发与治理”教学中,通过递进式问题链引导学生从现象到对策深化认知。首先分析长江洪涝灾害的自然成因(如降水集中、河道弯曲)进而探讨人类活动(如围湖造田、植被破坏)对灾害的加剧作用,最终提出工程(如三峡大坝)与非工程(如退耕还林)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例如结合《莫愁湖古诗》与谷歌地球数据,要求学生从地形、水文等角度论证港口选址的利弊,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决策,有效提升地理实践力与人地协调观。
(三)跨学科实践任务设计
结合“气候类型”内容,设计“气候与旅游”项目。学生需分析不同气候区旅游资源特征,并制作宣传手册。例如将地理与历史、艺术学科融合,要求学生对比地中海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区的建筑风格差异,通过手绘地图与摄影作品展示研究成果。此类任务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整合与创新能力发展。
三、情境任务教学的实施路径与评价
(一)教学实施框架
教学实施框架包含情境导入、任务探究与成果展示三环节[4]。情境导入利用AR 技术或视频(如《超级工程》片段)创设沉浸式情境,如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纪录片激活学生前认知;任务探究通过分组完成数据收集、模型制作或角色扮演任务推进,如设计“抽卡片游戏”地理知识闯关活动,将等高线判读、气候类型判断等难点融入趣味任务以提升效率;成果展示以辩论、海报展示等形式汇报,如某校组织“理想聚落设计展”,学生从地形、资源、文化等角度阐述设计理念并接受师生质询,深化知识理解。
(二)评价体系构建
采用“三维评价法”。过程性评价通过记录学生合作探究表现(如小组讨论中的观点贡献与问题解决能力)反映学习动态;表现性评价以作品(如等高线模型、地理调查报告)为载体,评估知识应用能力,如通过校园平面图制作任务考查空间定位与比例尺运用;素养导向评价则设计量表量化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例如基于“三江源生态保护方案”任务分析学生系统思维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程度。
(三)教学反思与优化
针对“地形地势”教学中部分学生空间想象不足的问题,可增加3D 地形投影互动环节,或提供黏土模型操作指南视频,实现差异化教学。例如通过“千师访万家”活动收集学情反馈,发现农村学生对农业区位分析存在认知障碍后,开发“农田考察虚拟仿真”资源,有效弥补实践短板。
四、总结
情境任务教学通过真实问题驱动,有效促进人教版初中地理教材中核心素养的落地。未来需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与情境任务的深度融合,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地理过程,或构建跨区域协作探究平台,构建更具开放性与生成性的地理课堂。唯有持续创新教学模式,方能培养出具备家国情怀与全球视野的新时代地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廖艳.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实践探索[J].环球慈善,2025(5):0268-0270
[2]王欢.核心素养视域下科学家精神融入初中地理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为例[J].地理教学,2025(9):26-29.
[3]范菊.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地理情境教学探析[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25(3):30-31.
[4]魏桂英.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区域地理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高原湿地— —三江源地区”为例[J].安徽教育科研,2024(11):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