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漆器邂逅乐山文化
吴明慧 朱琴 谢雨婷 聂洪鑫
乐山师范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0 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漆器工艺以其精湛的髹饰、镶嵌等技艺体系承载着深厚的美学价值与文化内涵。乐山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包括大佛文化、嘉州古城及传统手工艺等,为文创开发提供了独特素材,但当前面临设计同质化、创新不足等挑战。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图像识别、深度学习等手段,能够高效提取文化符号、模拟传统工艺并生成创新方案,已在故宫、敦煌等文化机构的数字化和创新实践中展现巨大潜力。AI 技术的引入不仅能提升非遗漆器与乐山文化结合的设计效率,突破创意局限,更能通过数据驱动精准对接现代需求,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 非遗漆器研究现状
1.1 市场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漆器工艺逐渐从实用性转向审美性和收藏性。在现代设计中,漆器元素被广泛运用,为现代生活增添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息。同时,漆器传承也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推动了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然而,漆器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传统漆器工艺在民间虽然有着广泛的传承,许多地方形成了独特的漆器制作风格和流派,但随着消费者审美观念的多元化,漆器市场呈现出一定的波动。另一方面,现代漆艺制品缺乏创新,没有建立起与年轻一代共同的语境,也就无法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更好地传达自身文化内涵,培养出新的年轻一代受众群体。
1.2 乐山文化资源分析
乐山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包括乐山盐业旅游文化资源、佛教文化资源、古镇文化资源等。乐山盐业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盐业旅游文化资源,如古老的盐和盐副产品及相关的生产工艺、寺庙宫观和深宅大院、与盐文化有关的诗词书画等。乐山作为西南地区佛教文化的代表,拥有世界文化与自然“ 双遗产” ——峨眉山、乐山大佛,佛教文化在乐山地区影响深远,佛教寺庙、佛像、佛教艺术等都是乐山佛教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乐山还有许多古镇,这些古镇保存着大量的古建筑、传统民居、民间工艺等,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
乐山文化资源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凝聚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从乐山的盐业文化、佛教文化到古镇文化,无不体现着古代工匠的审美观念和哲学思想,以及乐山人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这些文化资源不仅是乐山地区的历史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传承价值。
1.3 非遗漆器与乐山文化资源融合的可行性
非遗漆器与乐山文化资源在文化内涵上具有契合之处。乐山文化资源中的佛教文化、古镇文化等可以为漆器创作提供丰富的题材和灵感。漆器艺人可以将乐山的佛教图案、古镇建筑、民间传说等元素融入漆器作品中,使漆器成为乐山文化的载体,同时也丰富了漆器的文化内涵。例如,漆器艺人可以制作带有乐山大佛图案的漆器摆件、以乐山古镇建筑为造型的漆器工艺品等,让人们在欣赏漆器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乐山文化的魅力。
在艺术表达上,非遗漆器与乐山文化资源可以相互补充。乐山文化资源中的传统建筑、民间艺术等为漆器提供了创作灵感,漆器艺人可以从乐山的传统建筑装饰、民间图案中汲取元素,运用到漆器制作中,使漆器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而漆器的独特工艺和艺术效果也可以为乐山文化资源增添新的艺术魅力,推动乐山传统艺术的创新与传承。例如,漆器艺人可以将漆器的镶嵌、雕刻、彩绘等工艺运用到乐山传统建筑的装饰中,或者以漆器的形式表现乐山的民间艺术,如漆画版的乐山剪纸、年画等。
非遗漆器与乐山文化资源的融合还可以提升两者的经济价值。通过开发具有乐山特色的漆器文创产品,可以将乐山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地方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漆器与乐山文化资源的结合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促进乐山旅游业的发展。例如,在乐山古镇可以开设漆器工坊,让游客亲身体验漆器制作的过程,购买具有乐山特色的漆器文创产品,既可以增加游客的旅游体验,也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
2 AI 如何助力漆器创新
2.1 设计方面:AI 生成新纹样和器型在漆器设计中,纹样和器型是核心要素。传统漆器纹样多源于自然、神话传说等,形式相对固定;器型也多为传统样式,缺乏突破。AI 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学习能力,能够打破这一局限。
AI 可以通过对大量历史漆器纹样、不同文化元素以及现代艺术风格的数据进行分析学习,生成全新的纹样。这些纹样既保留了传统漆器纹样的韵味,又融入了现代审美观念,如将抽象艺术元素与传统花鸟纹样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在器型设计上,AI 能够模拟各种物理参数和美学原则,设计出既符合人体工程学又具有艺术美感的器型。例如,结合现代家居环境和使用需求,设计出简约而富有创意的漆器摆件,使漆器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2.2 方面:动作捕捉匠人技艺,推动数字化教学
漆器制作技艺复杂,需要匠人长期的经验积累和精湛的手工技艺。然而,随着老一辈匠人的逐渐退休,技艺传承面临困境。AI 的动作捕捉技术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通过在匠人身上安装传感器,AI 可以精确捕捉他们在漆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细节,包括力度、角度、速度等,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数字化信息。这些数字化信息可以用于制作详细的教学视频和虚拟模型,让学习者能够直观地了解漆器制作的每一个步骤和技巧。同时,结合AI 的智能辅导功能,学习者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系统能够实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习效率。这种数字化教学方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学习和传承漆器制作技艺,确保传统技艺得以延续。
2.3 推广方面:VR 或AR 展示,加入 AI 互动解说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传统的漆器展示方式难以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VR 和AR 技术的出现,为漆器的推广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利用VR 技术,可以创建虚拟的漆器展览馆,观众只需佩戴VR 设备,就能身临其境地欣赏各种精美的漆器作品,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展览现场。AR 技术则可以将虚拟的漆器模型叠加到现实场景中,让观众在现实环境中与漆器进行互动。例如,观众通过手机扫描特定的二维码,就能在手机屏幕上看到漆器的3D 模型,并对其进行旋转、放大等操作,全方位了解漆器的细节。
在此基础上,加入 AI 互动解说,能够进一步提升观众的体验。AI 可以根据观众的操作和兴趣点,自动提供相关的解说信息,如漆器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这种个性化的互动解说方式,让观众在欣赏漆器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故事,增强对漆器的认知和兴趣,从而推动漆器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3 反思与建议
3.1 挑战:AI 无法替代手工温度,需保护技艺核心
尽管AI 技术在文创设计中展现出高效性与创新性,但非遗漆器的核心价值在于匠人手工制作过程中传递的文化情感与工艺温度。漆器制作中的刷漆、打磨、镶嵌等工序,需匠人凭借多年经验把控力度、色泽与纹理,这种“ 手作灵性” 是算法无法复刻的。若过度依赖AI 生成设计,可能导致非遗技艺的独特性被削弱,使文创产品沦为缺乏文化底蕴的“ 技术产物” 。此外,AI 生成的图案与形态易出现同质化问题,难以体现乐山文化的地域特色与漆器工艺的个性化表达。因此,在技术应用中必须坚守非遗文化的本真性,避免因追求效率而丧失传统技艺的核心价值。
3.2 建议:“ 人机协作” ,平衡创新与传统
为实现非遗漆器、乐山文化与AI 技术的融合发展,需构建"人机协作"的创新模式:在设计环节,AI 通过图像识别提取文化符号生成初稿,匠人再融入手工技艺进行优化;在生产环节,采用3D 打印等技术提高效率,但保留描金等核心工艺的手工特色;在传承层面,通过数字资源库和虚拟仿真技术辅助学习,同时坚持师徒传承。这种模式既发挥 AI 在创意激发与效率提升的优势,又坚守非遗核心价值,推动传统文化在创新中实现突破性发展。
非遗文化与乐山文化的邂逅,在AI 技术的助力下,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种创新实践不仅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为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期待更多研究者加入这一领域,共同探索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无限可能。
科研项目:创新创业学院资助项目“ 漆韵嘉州——非遗漆艺与乐山文化创新设计” 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20251064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