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蔡思琪
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北京路第三小学云筑校区 434000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的逻辑性和抽象性,与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存在严重矛盾。而趣味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教学的限制,可以让学生在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理解更多知识,掌握丰富的数学方法。近几年来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趣味教学法的应用不断增加,但是在实践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所以深入研究趣味教学法的有效应用,对于提高最终教学效果具有关键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1 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才是他们最好的老师,特别是现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较为短暂,并且好奇心比较强,因此兴趣才是驱动学生学习的核心动力。趣味教学法借助游戏、故事等学生比较喜欢的形式,将数学知识和这些趣味元素充分结合,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明白数学并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和公式,而是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有趣的学问。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10 以内加减法的时候,教师可以安排设计超市购物的游戏,学生分别扮演顾客以及收银员,用道具货物进行买卖计算。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主动思考,积极运算,不仅能够掌握更多计算方法,而且还能够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2 降低知识理解难度,契合小学生认知特点
小学数学中有很多概念,这些概念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以具象思维为主,自然无法更为直接地理解这些抽象概念。趣味教学法安排了一些具象化的教具,还有可视化的演示,包括体验式的活动,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可以感知并且能够操作的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更为直观的认知,进而理解概念的具体本质。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将长方形纸条,还有圆形纸片作为教具,让学生对这些教具进行操作,直观地感受到分数的含义。在动手过程中,学生亲身经历了分数形成的过程,能够将抽象的分数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可以感知,也能够有效降低对这些数学知识理解的难度。
1.3 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实现学以致用
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当然也会在生活中应用。趣味教学法注重将教学内容和生活有效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当中发现更多数学问题,并且有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实际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以及相应能力。比如在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安排教室铺地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测量教室的长和宽,包括地砖的边长,从而计算需要使用多少块地砖。这些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趣味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感受更多数学知识的价值,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思维主动解决问题。
2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2.1 创设趣味教学情境,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
趣味教学情境的创设非常契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当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习知识的过程。小学生认知当下还处于具象阶段,但是要朝着抽象过渡,需要依托具体的情境理解更多知识。情境能够搭建旧经验和新的知识之间联系的重要桥梁,情境有生活、问题和故事这三种类型,其中生活情境结合学生比较熟悉的场景,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而问题情境依据近期发展区的理论设计,安排一系列分层问题;故事情景可以融入童话元素,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在实施的过程当中,也需要遵循一定原则,比如关联性原则、互动性原则等等,避免情境教学的开展过于形式化。
2.2 设计趣味教学游戏,让学生玩中学
趣味数学游戏的开展要将游戏化学习理论作为重要基础,通过规则以及挑战,还有奖励等各种元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按照知识目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认知型游戏,还有技能性游戏。在设计实施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注意按照多元智能理论设计多样化的游戏,要兼顾不同情况的学生,同时按照强化理论,可以设计安排一些反馈机制,通过奖励强化学生的正确行为。要将趣味性和学习两者相互平衡,避免教学工作的开展偏离主要目标。
2.3 利用趣味教具与多媒体,增强教学直观性
趣味性教学的理论依据是直观性教学原则,还有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直观性原则符合当下学生的具象思维发展,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突破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形式。教具和多媒体有实物教具,还有模像教具,包括多媒体工具,因此教师要选择应用。当然在应用时,也需要参照认知符合理论,控制信息量,避免信息过多导致学生的认知超载。同时在课堂上还需要始终坚持学生主体的原则,让学生自己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以及实践能力。
2.4 开展趣味实践活动,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在教育中要将实用主义理论作为主,并且还需要将核心素养理念作为支撑,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实践活动的开展类型丰富,比如测量类,还有统计类、设计类等等,教师在安排实践活动时,要按照项目式学习理论设计完整的任务,要按照合作学习理论进行分组分工。同时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从而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改进意见。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趣味教学法符合当下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学习需求,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也具有关键的应用价值和作用。因此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会更加多元,也需要教师不断探索,结合学生的具体特点设计安排更具吸引力,还有实际效果的趣味教学活动,进而有效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综合进步。
参考文献:
[1]巩二月喜.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上),2025,(08):41-43.
[2]唐峰.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和策略[J].数学之友,2025,(10):29-30+33.
[3]顾培培.趣味教学法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启迪与智慧(上),2024,(0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