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

作者

陈燕

石棉县新棉小学

跨学科教学的关键,需打破学科教师“ 各自为战” 的壁垒,通过系统培养与常态协作,构建“ 专业互补、协同共生” 的共同体。教师既要夯实本学科基础,也要拓展跨学科视野、掌握融合教学策略,推动跨学科教学从“ 被动尝试” 转向“ 主动创造” 。

一、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理念认知层面的偏差

部分老师没弄懂“ 跨学科” 和“ 综合教学” ,把跨学科教学当成学科知识简单拼凑,没做到学科融合。还有老师过度追求” 跨” 与“ 综合” ,忽略了语文本质,让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受限。另外,教学多以老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学习,主观能动性没得到发挥。

(二)教师实践能力的不足

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其他学科知识储备不够,开展跨学科教学时力不从心。设计教学活动时,也找不到学科间的内在联系,教学缺乏连贯性。而且,不同学科老师交流合作少,各自为战,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资源整合的困境

教材里的跨学科元素没被充分挖掘,没形成系统的教学资源包。校内外资源和语文教学结合不紧密,利用率低。老师也不太会筛选、整合和应用数字化资源,导致这些资源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

(一)构建跨学科教学目标,明确融合导向

跨学科教学目标制定核心在于以语文核心素养为锚点,在守住语文学习本质的同时,为其他学科能力培养开辟合理路径。教师要跳出单一学科思维,将四大语文核心素养与科学探究、艺术表现、社会认知等跨学科能力进行关联,形成既有主次又相互支撑的目标网络。

以“ 传统文化” 单元为例,教师在设计《元日》《清明》教学目标时,要先确立语文本位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古诗韵律;运用结合注释、联系生活、想象画面的方式,理解“ 除(逝去)” “ 纷纷(细雨连绵)” 等关键诗句含义,把握《元日》喜庆热烈与《清明》哀思惆怅的情感,梳理春节换桃符、放爆竹,清明扫墓等核心习俗,落实“ 语言建构与运用” “ 文化传承与理解”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跨学科学习,例如小学语文跨历史学科,借助《中国传统节日故事》绘本、纪录片片段、权威网站图文,明晰诗中习俗的起源、发展及古今差异(如“ 桃符” 演变为“ 春联” ,书写载体变但祈福内涵不变)。还可以和美术学习联合,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例如,在充分理解《元日》诗意及文化内涵后,引导学生观察传统年画中常用的大红、金黄色彩、春联书写对仗工整特点之后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色彩与构图知识,为元日》《清明》画一幅简体画,学生可以选用暖色调画简笔画呈现诗中核心意象,如爆竹、桃符、朝阳、细雨等,以视觉语言表达诗歌情感与意境。完成后,师生、生生互相评价,评价聚焦诗意诠释准确性、情感表达契合度,不侧重美术技法,确保跨学科学习为语文探究服务。

(二)开发整合化的跨学科教学内容与活动,促进深度探究跨学科教学内容与活动开发,需以语文教材为核心,打破学科割裂挖掘课文与其他学科的内在关联,设计递进式探究链条;融合语文文本解读、语言运用与其他学科实践操作、原理探究,让学生在“ 用语文” 中融入跨学科学习,避免形式化拼接。

以《松鼠》一课为例,教师可围绕“ 动物特征的科学描述与艺术再现”构建主题模块。先引导学生聚焦课文中“ 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 等语句,分析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在此基础上设计递进式跨学科活动:1)语文+科学。开展“ 动物特性探究” ,学生模仿课文结构,借观察手册、科普视频搜集刺猬冬眠数据,用准确说明语言写《刺猬的“ 冬睡” 秘密》(需用至少两种说明方法)。2)语文 + 美术。进行“ 文本视觉化转化” ,学生对照“ 四肢轻快,总是小跳着前进” 等描述,用简笔画勾勒松鼠动态,在画作旁标注对应课文语句,深化对说明文“ 准确性” “ 生动性” 的理解。两个活动均以语文的“ 说明方法运用”“ 文本细节把握” 为轴心,科学与美术成为理解语文知识的工具,推动多学科能力协同发展。

(三)完善跨学科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评价机制,提供保障支持

跨学科教学的有效推进,离不开系统性资源支撑与科学评价引导。资源开发要打破“ 教材唯一” 局限,构建多维度可延展的资源网络;评价机制需突破传统纸笔测试,建立兼顾过程与结果、多元主体参与的体系,实现资源“ 蓄水” 、评价“ 导航” 的作用。

以统编版二年级上册“ 纸船和风筝” 单元为例,资源开发采用“ 三维整合” 模式:文本维度整合课文、《小熊的友谊》绘本、“ 友情” 主题儿歌歌词,形成语言素材包;实践维度收集纸船风筝简易制作教程、纸张浮力实验视频,搭配手工坊实践预约信息;数字维度搭建班级共享文档,收录学生“ 友谊故事连环画” 、家长“ 亲子合作造船” 视频。评价机制与之呼应,采用“ 成长档案袋 + 多维评估表”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 读友情故事(语文)一做纸船实验(科学)一唱友情歌曲(音乐)” 中的参与度,用小组互评记录合作表现;总结性评价围绕“ 友情表达” ,既评故事复述完整性,也考手工制作问题解决能力,最终以“ 星级友谊勋章” 呈现结果,实现资源与评价协同育人。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跨学科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探析,并针对性提出构建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开发整合化的教学内容与活动、加强教师素养培养与协作以及完善资源开发与评价机制等路径,旨在解决上述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综合思维,具备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张柳珍. 小学语文跨学科活动的实施策略探究[J]. 新课程导学,2024,(36):115-118.

[2] 吴少芳. 基于跨学科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 亚太教育,2024,(24):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