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从“李子柒”走红看自媒体视频生产和运营的新趋势

作者

LIU ANGELA

上海交通大学

1. 研究背景

网络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催生了新媒体、自媒体和短视频等传播业态的繁荣。自 2002年丹·吉摩尔首次提出“自媒体”概念以来,自媒体逐渐成为普通大众生产和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8 年,中国网民已超8 亿,短视频用户占比高达 98% 以上。视频内容的爆发性增长满足了受众对便捷、快速、娱乐化信息消费的需求,也推动了短视频内容生产和运营方式的不断创新。

在此背景下,李子柒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美食自媒体博主之一,其内容制作和运营方式在自媒体行业具有独特示范意义。她以乡村美食和传统文化为核心,通过优质视频内容输出和多平台运营,成为新媒体时代美食内容生产与传播的典型代表,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与此同时,不同类型短视频帐号也暴露出内容同质化、创新乏力等问题,凸显优质内容生产与运营创新的重要性。

2. 研究目的与内容

本文旨在分析美食区自媒体视频生产和运营的新趋势、主要类型及特征,深入探讨内容生产主体与生产动机、生产模式及运营策略的演化与创新。选取李子柒作为案例对象,结合理论与实证方法,解析其视频内容生产与运营的创新模式、用户互动机制及商业变现路径。文章内容包括自媒体与短视频的概念界定、理论与文献综述、美食自媒体视频特征、李子柒运营模式分析、策略优化建议与未来发展趋势等,力求为自媒体视频生产和运营研究提供系统参考。

3. 理论与文献综述

3.1 自媒体与短视频的界定

自媒体是指依托互联网平台,由个人或小型组织自主生产、发布和传播内容的媒介形态。短视频则是以智能设备为载体,通过短时段(一般数秒至数分钟)音视频内容,满足受众信息消费和娱乐需求的媒体形态。二者均以低门槛、社交化、互动性强等为主要特征。

3.2 拉斯韦尔“五要素”理论

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五要素(“谁—说什么—通过何种渠道—对谁—取得什么效果”)为分析短视频内容生产与传播机制提供了理论框架。自媒体视频的生产与运营需考虑主体(博主)、内容(主题/价值)、渠道(平台)、对象(受众)、效果(影响与变现)等多重因素。

3.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学者围绕短视频平台的传播特征、内容属性、用户行为等展开研究。多数观点认为,短视频因其碎片化、社交化、去中心化等特征,成为新一代互联网用户的主要信息获取渠道。美食类短视频凭借贴近生活、互动性强、视觉美学突出,成为短视频内容的重要分支。学者还关注短视频内容的生产模式、商业变现、品牌塑造等问题,指出优质内容与创新运营是平台竞争力的关键。

4. 美食自媒体视频的类型与特征

4.1 “美食区”自媒体视频的定义

美食自媒体视频是指以美食烹饪、食材分享、食品测评等为核心内容,在短视频平台传播的自媒体内容。以李子柒为代表的美食区视频,不仅满足观众对美食知识和生活美学的追求,更承载着文化记忆和社会情感。

4.2 类型与主要特征

美食自媒体视频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美食制作类,突出烹饪技巧和食材处理过程;二是美食品鉴类,侧重味觉体验和生活方式展示。两者往往交互融合,突出内容丰富、生活化和视觉美感等特点。美食类短视频具备以下共性特征:主题简洁、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娱乐性强、参与度高和互动性强,拥有广泛的受众基础。

4.3 用户群体与互动模式

美食自媒体短视频的受众以女性为主,核心覆盖 25-35 岁的青年群体,并向更广泛年龄层辐射。平台互动性强,观众不仅能在评论区留言,还常通过“复刻”菜谱、晒作品等方式积极参与互动。评论、点赞、分享等社交行为有效提升了粉丝粘性,增强用户归属感和社区氛围,进一步推动美食内容的传播与影响力扩展。

5. 李子柒自媒体视频的生产与运营模式

5.1 个性化 IP 打造与品牌人格化

在自媒体行业同质化严重、粉丝转化难度加大的当下,李子柒凭借鲜明的个性化 IP 脱颖而出。她围绕“东方田园女性”“传统文化传承者”等主题,精准构建了独有的品牌人格形象。李子柒本人既是内容创作者,也是内容主体与品牌形象的象征,其生活状态、审美趣味和行为方式都内化为 IP 人格要素,形成稳定的用户感知与认同。在长期的内容生产过程中,她将个人成长经历、家族亲情、乡村劳动等真实细节与诗意化镜头叙事有机结合,既展示了中华传统女性的坚韧与细腻,也体现出现代女性的独立与自信。这种 IP 打造策略一方面大大强化了用户的情感共鸣,提升了粉丝粘性,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内容、产品和商业开发提供了丰富的延展空间。品牌人格化不仅塑造了鲜明差异,更为其在自媒体激烈竞争中赢得了持续增长的受众基础和市场号召力。

5.2 把握宏观环境,内容定位精准

李子柒自媒体视频之所以能快速崛起,离不开其对宏观社会环境和受众心理的敏锐洞察。近年来,乡村振兴战略、非遗保护、民族文化自信等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主流话题。李子柒善于将内容创作与政策倡导、社会潮流深度绑定,把农村田园、传统技艺、家庭伦理等元素融入短视频生产,将个体故事映射到国家发展与民族文化复兴的广阔背景之中。这种精准的内容定位,使其作品在政策环境和主流价值观引导下获得广泛传播与社会认可。同时,她敏锐感知短视频平台对高品质内容与正能量表达的流量倾斜趋势,积极顺应美食短视频的社交化、视觉化发展潮流。通过选题与表现方式的动态调整,李子柒始终保持作品的高相关性与高话题度,进一步巩固了自身在行业赛道中的领先地位。

5.3 持续输出优质内容,满足大众需求

在内容生态日益多元化、用户审美不断提升的背景下,李子柒始终将优质内容作为核心竞争力。她的视频制作高度重视画面美感与细节雕琢,摄影构图、色彩调控、叙事节奏均体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平。无论是农事劳作的真实场景,还是美食制作的精致过程,都通过高水准的剪辑与配乐赋予作品温暖的情感基调。与此同时,她充分利用中国传统节气、民俗节日和四季变换等时令主题,强化了内容的文化深度和情感共鸣。内容设计既满足了受众对美食与生活美学的审美追求,也兼顾了知识性与实用性。李子柒持续投入于原创内容开发与创新表达,确保每期视频都能为用户带来新鲜感和价值感,从而长期保持高用户活跃度和粉丝忠诚度。

5.4 差异化内容创新与热点话题结合

在美食短视频领域内容高度同质化的背景下,李子柒以差异化创新策略维持内容竞争优势。她一方面深耕传统美食制作与非遗技艺的独特表达方式,展现原汁原味的田园生活,另一方面善于结合社会热点、节庆文化等话题,持续提升内容热度与传播力。例如,在春节期间推出年夜饭系列视频,端午节制作粽子、重阳节展示糕点制作等,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生活,形成节令与美食的高度契合。通过挖掘各地乡土食材、民间技艺和地方文化,李子柒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视觉体验和情感共鸣。同时,她灵活应对平台流量规则变化,善用热点事件、网络流行语等增强内容互动性,实现内容创新与舆论热点的有效结合,有力提升了品牌活力和账号影响力。

5.5 用户互动与多平台分发

自媒体运营的本质在于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李子柒高度重视用户互动体验,通过微博、抖音、B 站、YouTube 等多平台联动,构建起广泛且多层次的受众网络。她根据不同平台的用户结构和传播机制,制定个性化的内容分发与互动策略。例如,在微博与粉丝交流生活感悟,强化社群凝聚力;在抖音发布短时高频内容,吸引流量关注;在 B 站加强视频弹幕互动,提升用户参与感;在YouTube 以英文字幕拓展海外粉丝。李子柒还重视用户反馈与内容迭代,积极采纳粉丝建议,优化视频选题和表现形式。粉丝画像分析显示,其受众以女性和中青年为主,地域分布广泛,互动热情高。多平台分发不仅扩大了品牌覆盖面,也提升了账号的抗风险能力和流量转化效率。

5.6 海内外影响力与文化传播

李子柒自媒体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国内短视频平台的庞大粉丝基础,更在于其在海外平台的巨大关注度。她在YouTube 等国际平台拥有千万级订阅用户,视频播放量屡创新高。通过精心策划和本土文化元素的输出,李子柒成为中国传统美食与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符号。她的视频常以无语言或中英文字幕为主,降低了跨文化传播的门槛,促进了国际观众对中华美食和非遗文化的认知。多家国际主流媒体、文化机构和学者对李子柒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作品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成功案例。她不仅塑造了中国田园女性的全球化形象,还推动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国际传播,有力提升了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独特桥梁。

5.7 商业变现路径与运营模式创新

李子柒自媒体的商业变现路径以内容价值最大化为核心,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一方面,她依托内容带货、广告植入、电商平台等实现流量变现,形成以品牌为中心的产品销售链。通过自建旗舰店、开发定制化农产品、厨房用具、文创衍生品等,李子柒将粉丝流量有效转化为实际消费,提升了内容变现能力。另一方面,团队积极尝试直播带货、品牌联名、线上线下活动等新型变现模式,不断丰富盈利渠道。同时,她重视商业化与内容调性的平衡,坚守品牌价值和用户体验,避免过度商业化对内容质量和粉丝关系的伤害。通过持续优化运营模式、探索社群付费、知识变现等新途径,李子柒实现了自媒体商业化、品牌化、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为自媒体行业树立了标杆。

6. 运营瓶颈与优化建议

6.1 内容创新与差异化不足

李子柒视频在自媒体美食领域以独特的田园美学和传统文化叙事闻名,但不可忽视的是,随着粉丝基数持续扩大,其内容创新正面临瓶颈。一方面,当前视频多聚焦乡村美食和手工艺展示,虽然表现手法细腻,但内容题材和视觉风格趋于稳定,缺乏主题多样化与跨界叙事的探索。长期同质化输出易导致受众产生审美疲劳,降低平台粘性。另一方面,新一代用户需求不断升级,更加追求内容的多元体验与互动参与。对此,博主团队应着眼于传统文化的深层挖掘,结合现代社会热点与全球文化元素,适度引入微纪录、实验短片等新形态,丰富内容生态。同时,可通过引入新的摄影、剪辑和故事表达手法,突破既有表达边界,实现内容表达方式的创新,进一步增强视频的艺术性和传播力。

6.2 流量转化与商业变现有待提升

尽管李子柒凭借高质量内容实现了巨大流量和社会影响,但其流量向商业价值的转化存在一定短板。数据显示,李子柒自媒体平台的粉丝活跃度和曝光量极高,但电商转化率、付费产品接受度相对有限。主要原因在于内容与产品联动不够紧密,用户对视频的情感认同难以自然转化为购买行为。此外,传统广告和带货模式对用户体验有一定影响,尚未完全契合粉丝对内容品质的期待。因此,建议强化内容与产品的深度融合,打造故事化、场景化的品牌传播链路,推出与视频调性高度一致的定制商品。可进一步探索直播带货、付费社群、线下体验课程等多元商业模式,实现内容、用户与消费行为的正向循环,有效提升粉丝粘性和品牌转化效能。

6.3 多方合作与矩阵运营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自媒体生态中,单一账号难以应对市场变化和资源分配压力。李子柒品牌应积极寻求与主流平台、知名品牌、行业媒体的深度战略合作,形成多渠道、多领域联动的内容生产矩阵。一方面,可以联合美食、文化、非遗等领域的头部 IP 或垂直博主,共同开发跨界内容、联合营销活动,扩展受众基础,提升行业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与平台深度合作,获取独家流量支持和运营资源,优化内容分发和粉丝运营策略。此外,团队应建设矩阵化内容结构,针对不同平台受众进行差异化运营,实现账号矩阵协同和资源共享。这不仅有助于分散运营风险,也能够提升团队整体创新能力和市场抗压能力,助推内容和品牌的持续升级。

6.4 深耕垂直领域,提升内容专业性

随着内容消费日趋精细化,受众对视频的专业性、知识性和深度提出更高要求。李子柒团队需持续深耕美食、手工艺、非遗等垂直领域,系统性地提升内容制作水准和专业表达能力。一方面,应加强对传统美食文化和非遗技艺的调研,联合专家学者、行业匠人进行内容共创,提升知识内容的权威性与深度,打造兼具审美与知识价值的优质内容。另一方面,可探索美食与旅游、教育、文化创意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拓展内容广度和受众边界。通过推出主题策展、深度访谈、线上课程等多样化形式,进一步满足用户多元化、层次化的内容需求,塑造高专业度、高影响力的自媒体品牌形象,增强平台核心竞争力,实现自媒体可持续发展。

美食自媒体视频生产与运营模式在新媒体时代呈现出内容个性化、运营多元化、互动社交化、变现多渠道等新趋势。李子柒凭借对优质内容与个性化品牌的坚持,成为美食短视频领域的典型代表。未来,美食自媒体需在内容创新、商业模式、平台合作、用户互动等方面持续突破,打造可持续的 IP 生态体系。高质量原创内容始终是自媒体发展的基石,而多元化运营和多方合作则为其可持续成长提供强有力保障。坚持内容至上、深耕垂直领域、注重用户互动和差异化创新,将是美食自媒体视频生产与运营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

参考文献

[1]温寒 & 严波.(2021).自媒体时代短视频品牌传播策略研究——以李子柒品牌为例. 企业改革与管理(18),55-57.

[2]薛静.(2020).自媒体时代下短视频的内容生产与网络文化传播——以微博博主李子柒为例.汉字文化(19),65-66.

[3]雷攀.社交网络进入短视频时代[J].西部广播电视,2014(16):4-5.

[4]李浩.移动互联时代短视频发展现状及传播优势[J].中国报业,2020,(05)

[5]Social Beta Connected LAB.关于短视频营销,营销人应该知道的概念、案例及最佳实践[EB/OL].

[6]汪文斌.以短见长——国内短视频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J].电视研究,2017(05):24-27.

[7]彭兰.短视频:视频生产力的"转基因"与再培育[J].新闻界,20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