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在农家发展中的支持作用分析

作者

张光朴

重庆市垫江县永平镇人民政府408329

引言

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对农家发展的支持作用愈发关键。它不仅是连接农业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的桥梁,更是提升农户生产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从基层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病虫害防治指导,到线上平台助力农产品销售,农村科技服务体系以多元形式赋能农家发展。然而,当前体系仍存在服务覆盖不足、资源整合度低等问题。深入分析其支持作用,对推动农家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核心构成与特点

(一)多元化服务主体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高效运作,依托政府、高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政府主导的农技推广部门凭借基层网络优势,常态化开展农业政 技术普及,如组织专家团队下乡,为农户提供免费土壤检测与施肥方案,夯实科学种 沿技术攻关,通过产学研合作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例如某农业大 特色作物新品种,并全程指导种植。企业基于市场需求,研发推 广智能施肥设备、 精准播种机等农 资料,帮助农户降本增效。农民专业合作社则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带动社员共享种植养殖经验,联合开拓市场,形成科技服务落地的强大合力。

(二)多层次服务内容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与升级,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的建设不断完善,有效提高了农业工作效能,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的高速增长。为进一步助推我国新农村建设发展,强化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农村科技服务体系覆盖农业生产全链条,提供多层次服务。在生产技术指导层面,针对作物生长周期各环节,专业人员提供精细化支持,如水稻种植中,育苗期传授秧苗培育技巧,生长期开展病虫害诊断防治。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通过成果推介会、示范基地建设,加速高校科研成果落地,某地区引入新型温室大棚技术后,果蔬产量与品质显著提升。市场信息服务环节,借助大数据平台实时监测农产品价格波动与供需变化,指导农户调整种植养殖结构,避免盲目生产,保障收入稳定。

(三)创新型服务模式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采用线上线下融合模式。线下依托农业科技园区、示范基地,开展现场观摩与实操培训,让农户直观学习智慧农业设备操作、生态养殖技术等。线上则借助短视频平台、农业科技服务 APP 等工具,打破时空限制。农业专家通过短视频讲解病虫害防治知识,以通俗语言提升农户学习效率;农户遇生产难题,可随时通过 APP 在线咨询,获得实时解决方案。这种模式显著扩大服务覆盖面,推动科技服务从 “面对面”向 “屏对屏” 延伸,让更多农户受益。

二、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对农家发展的支持作用(一)加速农业技术推广应用

为促进农村地区快速、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科技服务力度。为了保证农村科技服务质量,很多地区开始依靠互联网来开展各种科技服务,打造专业的农村科技信息化服务体系。农村科技服务体系通过多元主体协作,打通农业技术落地 “最后一公里”。政府农技部门联合企业、科研机构,以技术培训、示范基地等形式,将先进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在西北干旱地区,体系引入滴灌、喷灌技术,通过现场演示与实操指导,使农户快速掌握节水灌溉方法,水资源利用率提升 40% 以上,有效降低水肥成本。

(二)培育高素质农业人才

该体系构建起分层分类的人才培育体系。面向传统农户,定期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更新其知识储备针对返乡创业青年,开设涵盖技术实操、电商运营、企业管理的综合课程,助力其将创新思维融入农业生产。不少青年通过培训后创办农产品电商平台,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实现增收致富。体系还通过组织经验交流会、设立示范户等方式,鼓励农户间互助学习。

(三)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整合资源,促进农业与多产业深度融合。在农文旅领域,借助数字化技术挖掘乡村特色,如利用虚拟现实打造沉浸式旅游项目,开发文化体验 APP,带动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某古村落通过古建筑数字化修复与线上文化推广,吸引大量游客,激活乡村经济。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体系引入先进设备与工艺,将水果加工成冻干食品、果汁饮料,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与工业、服务业协同发展,为农家开辟多元增收路径。

三、农村科技服务体系的优化路径(一)强化资源整合与协同

优化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强化资源整合与协同是关键。需打破政府、企业、高校等主体间的信息壁垒,搭建统一信息共享平台。政府及时发布农业补贴、项目申报等政策信息,企业与高校据此调整研发与服务方向,实现政策、技术、市场数据的实时互通。推动各主体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共建示范基地,形成优势互补的合作链条 —— 政府提供政策与资金,高校输出技术与人才,企业负责成果转化与市场推广。

(二)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

加大科技投入与创新是体系发展的动力。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重点支持适合农村需求的技术研发,如针对丘陵山区开发轻便农机,解决地形适配难题。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农业技术研发投入,鼓励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生产资料与服务产品。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人才,完善培养机制,改善科研人员工作生活条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与竞争力。

(三)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

完善激励与保障机制是体系稳定运行的基础。在激励层面,出台政策吸引人才投身农村科技服务,对长期服务且成效显著的人员给予职称倾斜与物质奖励,对表现突出的企业、合作社提供项目支持与荣誉表彰,激发各方参与热情。保障机制方面,加大对基层农技站等基础设施投入,配备先进检测与信息化设备;建立技术推广风险补偿机制,对因技术失败导致的农户损失给予补偿;加强法律法规建设,规范服务市场秩序,保障服务主体与农户的合法权益,为体系健康发展筑牢根基。农村科技服务在农村发展、农业生产、农民致富,以及推进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科技服务实行的是以基层政府为主导的“单中心”供给体制,政府农业推广机构作为唯一的供给主体,实行自上而下带有行政命令式的项目推广和科技服务模式。

四、结论

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凭借其多元构成与创新模式,在农家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技术推广、人才培育和产业融合,切实推动了农业生产升级与农民增收。面对新的发展需求,需进一步优化资源整合、加大科技投入、完善保障机制,持续提升体系服务能力,为农家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耿修豪.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村委主任,2023,(03):126-128.

[2]武婕.农村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与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23,(02):29-30.

[3]徐凯飞,陈伯清.江苏农村科技服务超市服务体系建设实践与探索[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4):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