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医院药事管理中麻醉药品全流程信息化监管研究

作者

姚浩明

青海红十字医院药学部 青海省西宁市 810000

引言

麻醉药品作为临床高风险管控药物,其流通过程中的疏漏可能导致滥用、流失等严重后果。传统管理模式依赖人工登记与双人核查,存在效率低、追溯难、误差率高等问题。随着医疗信息化发展,区块链等技术为药品全流程监管提供了新路径。本研究旨在构建覆盖采购、存储、调配及使用的麻醉药品信息化监管系统,通过实时数据追踪与智能预警机制,探索提升药品安全管理效率的可行性,为优化药事管理流程提供实证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4 年1 月—2025 年3 月实施传统管理模式的10 个临床科室为对照组,同期应用信息化监管系统的10 个临床科室为试验组。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人工登记 + 双人核查模式,试验组采用全流程信息化监管,具体如下:

(1)硬件部署:分别在麻醉科、中心药房、门急诊药房安装全智能电子麻醉药品柜,实时监测;(2)系统集成:对接医院HIS 系统,建立采购-验收-存储-调配-使用-回收全链条数据互通;(3)数据采集:主要依靠人工记录药品存取信息,对部分关键节点数据进行基础采集;(4)权限管理:实施三级生物识别(指纹 + 人脸 + 密码)认证,强制双人核查流程,关键操作留存区块链存证记录。

1.3 观察指标

(1)管理效率:全流程操作时间、药品盘点耗时、每日调配频次;(2)用药安全:处方错误率、库存偏差率、预警响应时效;(3)系统性能:数据同步延迟、RFID 读取精度、故障恢复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4.0 用于分析和处理特定测量数据( )的数据。以%为单位计算数据,并用 χ2 检查数据; P>0.05 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药品管理质量比较

结果显示,应用信息化监管系统的试验组在处方规范性误差及库存偏差率方面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 P<0.05) 。详见表 1

表1 两组药品管理质量比较[例 (%)]

2.2 两组操作效率比较

试验组全流程操作时间、药品盘点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科室每日药品调配频次减少(均 P<0.01 )。详见表2。

表2 两组全流程操作时间、每日调配频次及盘点时间比较 (x-±s)

3 讨论

麻醉药品全流程信息化监管系统通过区块链等技术整合药品流通数据,显著提升了管理效率和安全性。相较于传统人工模式,信息化系统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智能预警机制,将处方规范性误差下降,库存动态监测准确率提升,有效解决了人工登记效率低、双人核查易疏漏等问题。此外,全流程操作时间缩短,表明智能化工具可大幅降低医护人员事务性工作负荷,使其更聚焦于临床决策。未来可探索基于大数据的用药模式分析,进一步优化预警算法灵敏度,在保障隐私前提下实现院内数据共享,推动监管标准统一化。

结束语

麻醉药品全流程信息化监管系统可显著提升药品流转透明度与风险防控能力,通过智能预警降低处方错误与库存偏差,减少 42% 的管理耗时。未来可进一步聚焦于系统功能的深化与优化,确保系统响应速度与稳定性。同时,推动监管标准统一化与数据共享,为智慧医院药事管理提供更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蔡学菊,刘立民,王羡欠,等.全程化手术室麻醉药品管理体系的构建[J].药品评价,2023,20(05):599-603.

[2]钟政,金华,魏琳,等.浅析我国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计划管理现状及对策[J].中国处方药,2022,20(05):36-37.